分享

中医专家对高尿酸血症的临证经验分析

 琼箫 2020-02-08

中医专家对高尿酸血症的临证经验分析

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HUA的中医命名尚无统一标准,部分学者依据筋骨关节疼痛难忍、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甚则肿胀变形等症状,将其归结为中医学“痛风”的范畴。《张氏医通》云:“痛风一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弊,《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曰白虎历节。”然多数患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部分学者认为,简单地将HUA归于“痛风”不妥,因此对其中医病名提出不同观点:朱良春认为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痹症,而西医学之痛风则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HUA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并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创立“浊瘀痹”新病名;仝小林则将HUA与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统称为“膏浊病”。

1朱良春

朱良春教授继承发展丹溪学说,首创“浊瘀痹”病名,认为该病主要原因在于湿浊瘀滞内阻,对于发病机理,先生认为“痰湿瘀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淤,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破溃,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胃”,并指出“凡此皆浊淤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其病理特征在于“脾肾失健,清浊代谢紊乱”。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是年老体衰,抑或恣食肥甘厚味,均可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脾肾功能失司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肾气及其分化的肾阴、肾阳在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尿液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肾气的蒸腾和固摄,粪便的排泄亦与肾气的推动和固摄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液及水谷精微,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有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若脾肾功能异常,则清浊代谢紊乱,形成湿聚痰凝血瘀之症。

在治疗上,朱教授坚持“泄化浊瘀”,贯穿疾病始终,并注重标本兼治。具体而言,急性期患者以疼痛为主症,治疗当以泄化浊瘀为主,重用土茯苓;慢性期和间歇期在泄化浊瘀基础上,辅以调理脾肾,加用白术、茯苓、女贞子等药物。

朱教授用药灵活,常用药物有土茯苓、萆薢、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赤芍、桃仁、蚕砂、炙僵蚕、地龙等,每重用土茯苓为主药,取其健胃、祛风湿之效,意为脾胃健运则营卫从,风湿祛则筋骨利,且土茯苓用量较大,最多可至120g,配伍萆薢,则泄化瘀浊之力大增。朱教授曾云:“痛风日久,绝非一般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等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须借助血肉有情之虫类,取其搜剔钻透,通闭解结之力。”因此常在处方中加入虫类药,多获良效。朱教授悉心研究痛风病,创立“痛风方”,方中以土茯苓、萆薢、威灵仙等泄浊解毒,佐以桃仁、土鳖虫、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颇具疗效。

朱教授治疗HUA从脾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功能正常,则先天后天相互资生,气血津液代谢有常。药物上,土茯苓甘淡平,入肝胃二经,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功可去浊分清,临床常以二药相伍,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佐以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之药。卢晓峰等对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朱良春痛风方加味治疗,有效率为88.9%,从临床上验证了朱良春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2路志正

路志正教授治病善于从湿邪入手,着重调理中焦脾胃,认为HUA以疼痛为主要表现,风寒湿为诱因,筋脉闭阻不通为病理特点,故将本病命名为“痛风痹”。本病高发人群常有下列特征: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腻、长期大量饮酒,起居无常,缺乏锻炼,或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先天、后天的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脾虚生湿,聚湿成痰,痰瘀化热,蕴热成毒,则导致气血壅滞,经络不畅,故发为疼痛。又因湿为阴邪,性趋下,故路教授言其“源于中焦,流注下焦,病于下肢”,治以健脾祛湿,配合疏风泄热、清热解毒等。具体来说,急性期患者以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痛风冲剂一号(路志正经验方):黄柏、薏苡仁、丹参、虎杖、青风藤、益母草、防己、川牛膝、豨签草、秦艽、威灵仙等;慢性期则痛不明显,治当健脾益气、补肾通络,方选痛风冲剂二号(路志正经验方):黄芪、丹参、防己、青风藤、鸡血藤、赤芍、桂枝、炒白术、茯苓、泽泻、络石藤等,同时可加用部分活血通络药外敷缓解症状。

高尚社总结路教授治疗痛风医案,患者腹部胀满、矢气觉舒,病因病机在于肝郁气结、肝木横克脾土,脾胃不和、脉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治当健脾疏肝,通络止痛,肝胃同治,气血双调,清热与解毒并进,祛湿与化浊同施,疗效显著。

3李振华

李振华教授认为HUA病机在于脾虚为本,湿浊为标。患者素体脾虚,或是后天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加之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气血凝滞,阻滞经络,则湿浊内聚,日久瘀而化热,流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浊瘀痹。故治本之法在于健脾以绝湿浊之源,辅以清热通络之法。急性期症状以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可伴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证属风湿热痹,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白虎桂枝汤加减;慢性期则表现为关节反复疼痛,局部皮肤暗红,甚则关节变形,局部破溃,该期则从脾入手,治以健脾除湿,适当予以清热通络之法,方用四君子汤、桂枝白虎汤、桂枝知母汤、三妙散四方加减,意为脾健则湿浊无化生之源,共奏健脾、化浊、通络之功。

4吕仁和

吕仁和教授认为部分HUA患者可伴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肾病,其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总体思想指导下总结出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6种具体方法。无症状期HUA为本病最佳治疗时期,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肝郁气滞、阴虚肝旺、痰湿困脾、气阴两虚4型,根据各型临床表现,分别施以疏肝解郁、养阴柔肝,行气泄浊、燥湿化痰,运脾利湿及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之法。结合患者肢节疼痛及后期HUA肾损害如蛋白尿、尿酸结晶形成所致的血尿等相关临床表现,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针对主症或重要兼症,“对症论治”:如疼痛遇热加重选用水牛角、地黄、牡丹皮、赤芍、黄柏等寒凉药;得热减轻选用桂枝、细辛、制川乌等辛温药;关节僵硬、变形选用白芥子、炙僵蚕、炮山甲、皂角刺等活血通络药;蛋白尿选用芡实、金樱子等益肾固精药;血尿选用三七粉、血竭粉等止血药;尿路结石选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通淋排石药,均取得较好疗效。对于HUA患者,吕教授同时强调饮食控制,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海鲜类、坚果类等),同时多饮水,适当碱化尿液,防止尿酸结晶形成损伤肾脏。

5仝小林

仝小林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过食、嗜食皆可导致中焦脾土壅滞,精微堆积,化而为浊,形成膏浊病,故血尿酸异常与胃肠关系最为密切。HUA患者早期可无异常,严重时可见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因此治疗需从整体辨治,把握通腑泄浊大法,初期重在治腑,活血化瘀,中期重在治节治脏,化浊消肿、清热燥湿、通淋排石,病变晚期则活血定痛,重视通络大法,临证常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实证,虚证则以防己黄芪汤为基础加减用药。对于关节红肿疼痛者可选择运用四妙丸、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及当归拈痛丸。

结语

先天脾胃功能不足,或恣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导致的后天脾胃功能异常,仍然是HUA 发病的主要因素。脾胃功能受损,则清浊运化失司,故尿酸生成增多。结合现代人暴饮暴食,或恣食肥甘厚味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脾胃论治HUA,也就是从尿酸产生的根源上进行干预,仍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所在。

尽管中医之肾与西医之肾不尽相同,但中医学认为肾主水,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水液在胃、脾、肺、三焦、膀胱、肾的共同作用下,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液及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尤其依赖于肾脏的功能。因此治疗时除健脾化浊之法外,应适当选用补益肾脏或通利二便药物以增加尿酸排泄。

原文:周倩,金化男,孙鲁英.中医专家对高尿酸血症的临证经验分析,北京中医药,2016年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