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兴兵北伐齐国。 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选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还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伐吴报仇啊。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 吴王不听,北伐齐国,并大破齐兵,然后召见鲁哀公并索取百牢(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其后几年里又数次伐齐、伐鲁。 公元前482年的春天,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想当大哥了,把弟兄们全都召来了。为防止开会时有人捣乱,吴王把国内的精兵强将都带来,布置在会场周围。这边正紧锣密鼓要当大哥,那边卧薪尝胆好几年的越王勾践趁机出兵,当年六月打进吴国,杀了太子。 国内报信求援的信使走马灯似的飞来,但吴王当时确定的工作重心是称霸,其他工作都要为这一中心让路——哪怕亡国,也要称霸。为了不让那些报信求援的臣子多说废话,影响称霸大局,“处变不惊”的吴王于幕下怒斩七个报信信使和谈论此事的臣子。 从容的吴王一直等到七月,推举大哥的关键时刻到了,吴王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双方争执不下。一位晋国大夫发怒,要动武进攻吴国。平心而论,论肌肉和拳头,晋国确实比吴国强壮得多。吴王此时又明知越国已把自己的老窝端了,这才让步,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盟会已毕,没当上大哥的吴王仍不急着回家护自己老窝,却想伐宋国——估计是投票时宋国帮了晋国。被太宰劝说后,吴王才领兵归国。吴军在外很久,士卒疲惫,臣民没有了太子,国内动荡。于是没当上大哥的吴王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 其后几年里,越国屡次伐吴,直到公元前473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的称霸梦就此彻底破灭。 灭掉吴国之后,越国到了越王无疆的时代,吴王夫差没有实现的称霸梦想,又在越王脑子里萦绕。他发兵攻打齐国、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 这时,伟大的谋略家齐威王,以其高越王一筹的智商,成功地说服了越王,将祸水西引。 越国攻打齐国时,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越国攻打齐国,却不攻楚国,原因估计是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他希望韩、魏来威慑楚军。齐国使者继续劝:“现在,楚军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楚国三个大夫把所有军队的战线拉长到3700里,这还不算分散吗?您这时不攻打楚国,可能您从大处说是不想称王,从小处说是不想称霸……”于是这个梦想称王称霸的越王无疆就放弃攻打齐国,转而攻打楚国。楚威王大败越军,杀死无疆,把原来属于吴国的、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争权夺利,有的称王,有的称君,都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帖帖地向楚国朝贡。越国就此灭亡了。 吴国和越国的错误,归根结底,都在于对称王称霸这样的事,不是顺势而为,而是刻意强求,甚至舍本逐末。 |
|
来自: 我的学校西亚斯 > 《东周{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