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图尔钦《超级社会》

 投沙斋 2020-07-11

Book Review : Ultrasociety


Peter Turchin这本《超级社会》其实写于2015年,最近才被翻译引进。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写一些笔记和评价。

这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从人类学视角跨多学科研究人类社会演进逻辑的又一本著作(人类生物学帝国主义又一力作)。如作者声称,它主要用历史动力学(cliodynamics)的方法试图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几人、几十人的部落发展到现在的跨国性数百万人合作的超级大型社会?是什么原因驱动了这种演进?

这本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七章):提出历史动力模型,及模型构建的理由。主要看下图这个公式:

中文翻译得不好,我把这个公式换成字母表达吧——
左上:群体相互之间的变化量,记为 BV;

左下:群体内部状态的变化量,记为WV;

右上:更个人化的选择倾向,记为IS

右下:更集体化的选择倾向,记为GS

则上述公式简化为 BV/WV > IS/GS。

该公式可以表述为:一个群体(国家、社会、部落、宗族、公司等)是否能不断合作演进,取决于群体间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的比率,是否大于成员的自私率。这四个自变量相互牵制,左上 右下为定值,左下 右上也是,即一个上升,对应另一个下降。合作水平就取决于他们的比值。这是一种逻辑上的表达,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严格计算。

这个公式是全书论述的理论框架,它可以概括为:人类社会的演进动力主要是战争/合作,合作是为了战争,战争使得合作升级、创新。合作的有效性取决于上面那个公式,即一个群体的动态变化所达到的状态——外部压力的上升与内部合作的破坏,二者能否保持适当的程度,使得这种程度足以抑制群体内部成员的不合作。那些没有抑制住成员内部的背离、不合作等态势的群体,在面对下一次外部挑战时(无论这种外部挑战是源于自然界灾难、侵略或其他偶然事件)就会失败、萎缩乃至消亡(如古巴比伦、闪米特、凯尔特人、印加帝国等等);而成功者则会扩大合作者范围、提升合作的方式和水平,并加剧下一轮的内部自私化(右侧比值不断上升)。

第二部分是从考古实证、数据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以战争为主要的演化进程为主线,分析它对多层次的文化选择造成的影响,包括采集部落向农业社会的转化原因、战争技术的革命对大型帝国形成的影响、轴心帝国时代对战争频率的抑制、宗教因不平等加剧、合作被破坏而产生以及它有如何反过来促进了更大的合作,最后是战争化的暴力竞争在后轴心时代被经济化的物质竞争逐渐替代,并展望未来有没有更创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为这本书的论述结构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书里几个精彩有用的概念和信息

1、合作者困境:群体的公众利益与成本的个人化之间永远是矛盾的。参见上面那个公式的右侧。比如,面对外族入侵,群体需要部分成员组成勇士团队迎敌。群体的安全收益是普遍的、每一个人都享有的,这是他们合作打仗的公众利益,但战死沙场的成本则是个人的。这个模型可以套用于公司投资、家族创业、国家行为等等。

2、根据考古证据,260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的先辈东非古猿遭遇世新纪、冰川纪气候的剧烈变化时,生物学意义的基因进化速度无法满足气候变化,他们及直立人的进化方式被迫从基因转向行为:食腐、直立、使用投掷石块。

3、人类从采摘游猎向种植定居的转变,是营养上的倒退,身高降低、营养不良、骨骼变细(参见以前的一篇:小麦与人:谁驯化了谁?),但之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是被迫的——近东地区住满了采摘种植部落人口,资源紧张,战争冲突频繁且加剧,为维持战争的人数优势(兰彻斯特平方法则/直线法则),部落必须联盟、更多的联盟,而定居种植农业是维持人口集中的必须条件,否则会被消灭。胜出的部落面对同等级更大的挑战,于是更大地联盟,形成酋长国、早期农业国。而人类的基因也被迫逐渐适应这种碳水营养的方式。

4、人类从出现农业社会到形成国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作者考证平均经历了5000年(取决于地区部落战争的频度、烈度),比如新月沃地由于冲突强度不足,进化缓慢,经历了7000-1万年才出现第一个农业国。

5、公元前500年-200年期间宗教在全球的同时期出现,是因为轴心国时代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加剧到最高水平,群体合作意愿被破坏(公式右侧比值上升),一些先知于是不顾残酷专制的杀头危险呼吁平等主义伦理:苏格拉底的理想国、基督教上帝子民,人人可信、印度佛陀教、中国儒家、道家等,这种思想经由社会传播最终进入轴心时代的统治精英阶层,对统治者形成制约,人祭、陪葬、灭族等事件或手段开始收缩,比国家形成之前的农业时代温和了许多。同时,宗教的跨种族、跨语言特性又扩大了统治者可合作的范围,即“想像的共同体”空前加大,因而受到各自地方统治者的欢迎——古罗马、汉帝国、印度孔雀王朝等。宗教是维持统治秩序合法性和持久性的意识形态,因为进入大型国家以后,社会信任不是基于熟人,需要另一种叙事机制充当粘合剂,A占领B以后由于规模的扩大,不能仅靠武力,不仅成本过高,而且无法实现,此时,宗教、神话叙事就成为组织更大规模社会的有效机制。

6、熊彼特说,战争是具有创新力的破坏;而作者论述认为,战争是具有破坏力的创新。

读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框架如何解释工业革命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