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思明居士 2020-07-11

在我国的影视剧中,常常会看到有关押镖的镖局的景象,让你他们好像每一次运的镖都能够安全无误地抵达到收货人的手中,偶有失误,但是也总是能够把货物找回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们是可靠的担当,能够一诺千金不辱使命,成为信任的存在。镖局的功能和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物流公司和保安公司,但是却具有物流公司和保安公司各自特殊的特点,它既承载了物流公司走快速送达的任务,也承载了保安公司保障货物安全的任务,将两者完美结合。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关于镖局的起源在史学界历来颇为史学家们所争议,在众说纷纭的观点之中,镖局最早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产生的观点相对来说是最可靠的,并且也可以证实当时的镖局生意应该也是十分兴隆。在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小说《金瓶梅》中曾经提到了"镖局"这一机构名称,不过在当时是写作"镖行"的,但是实际意义上两者相差不大。在清朝末年的时候,随着票号的出现,"标"字才改为了"镖"字,以表示金属武器和押送货物的种类。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镖局在组织架构上颇似现代的合伙的股份制企业,很像《令人心动的offer》里面那几位精英律师创办的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对于当时的镖局来说,每一次押解的货物都像是一个"标",而押镖的人就叫做镖客。除了特别请来的拥有特殊技能的镖客,大多数镖客一般都是学徒出身,学徒学师三年之后成为镖师,在镖行拥有一定的股份,由镖局替镖师捐纳候补。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在早期,镖局刚刚兴起的时候最开始承接的业务是送信。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有所提高,镖局承接业务的种类才不断扩大。在清朝中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十分繁荣。镖局的业务逐渐呈现出专一化的特点,主要承接的业务变成了为票号押送银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镖局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镖局银镖和票镖的押解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民间私人的委托上面,甚至业务也扩大到了官府那里,不仅私家财务需要镖局来运托,地方官上缴给朝廷的税收财物也会委托给镖局押运。而清朝末期的镖局则是发展到了最顶峰,不仅以晋商为首的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而且清末的农民起义十分频繁,私人商贾和国家都提高了对于镖局的"光顾"次数。后来为了在战乱中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一些有钱的商贾也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委托给了镖局,形成了镖局的另外三大镖系,即粮镖、物镖和人身镖。在八国联军入侵清朝时期,慈禧太后就曾雇佣北京昌平的"李家镖局"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后来慈禧太后安然无恙后还专门赐给了李家一块匾额以彰显李家的功劳和地位。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镖局每一项任务,都被称为"走镖"。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各种图片和文史资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镖局走镖的时候大多会选用独轮车,因为走镖是多在人烟稀少的山间丘陵地带,独轮车能更好的适应这样复杂的地形。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镖局运镖的时候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保证标的万无一失。第一个是要与各地官府保持密切的联系。俗话说朋友多好办事,当然人脉在这里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它能够保证镖局的标在到达某些城的时候不会被守城士兵所为难,同时也能够受到当地政府的特别必有,大大减少在城中休息的疏通关系所耽误的时间。

古代镖师真的只是以“礼”服人?除了人脉关系,没这项本领可不行

第二个是条件是自己的队伍里必须要有武功高强的人。作为一个对于安全程度要求极高的行业,镖局对于自己运送的货物有着百分之百的重视。在押解的过程中,沿途各地都会有匪患、绿林大盗等对财物起觊觎之心,面对那些豺狼虎豹,若是没有精通武艺的人在,那么这趟镖的安全便无法保证,镖局面临的损失则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个是需要和江湖上的各路人马处理好关系。无论是土匪还是绿林大盗,他们并不是不能交流沟通或者说一上来就嚷嚷着要人命的那种人,如果是,那也是为极少数"初出茅庐"不懂行情的土匪。和这些江湖上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不仅需要懂他们的行话能够与之交流,更需要有一颗"以和为贵"的心,毕竟镖局的终极目的是将委托之物安全地运送到约定的地点,而不是喊打喊杀为民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