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氏针灸微信(20190711-20190829)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0-07-11

长期便秘肤色差,一揉就通通便穴药20190829

胃腐熟失常、脾运化失司、小肠泌别失职、大肠传导异常。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都可能引起大便异常。

偏实证:有燥热内结和气机郁滞两种。前者表现身热、烦渴、口臭、肛门灼热感,为热秘;气机郁滞多表现为腹胀或腹痛、噫气频作、饮食减少,为气秘

偏虚证:有气血虚弱和阴寒凝结两种。前者多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为虚秘;后者多为腹中冷痛、喜热畏寒,为冷秘。

四穴治便秘非常有效——大横 水道 支沟 上巨虚。

大横属脾经,具除湿散结 理气健脾 通调肠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缓脂肪堆积;

水道属胃经,可治小腹胀 腹痛 痛经 小便不利等;

支沟属三焦,具行气导滞,治气秘经验穴;

上巨虚属胃经,对大肠有明显调节,治胃肠病。

热秘:可大横 水道点揉,配合上巨虚刺血拔罐。点揉大横和水道以左侧穴为重点。

气秘:以左侧为重,点揉大横 水道,配支沟。

虚秘 冷秘:用温补法,可艾灸双侧大横和水道。

多梦、易醒,中医属于什么?20190828

失眠为阴阳失衡所致,又分虚实。

一,阳过亢,突破了阴的束缚:

1、思虑过多致心火旺盛,可中冲 少冲刺血,重掐劳宫 少府;

2、胃肠蠕动过快过亢致胆胃火扰心,多口苦 口臭 便秘等,可商阳 厉兑刺血,尺泽拍击出痧;

3、肺热致咳喘,可少商 肺俞刺血或刺血拔罐。

二,阴不足,致阳相对过亢,即阴不敛阳:

1、肝肾阴亏较常见,多见老人 更年期女性 慢病久病伤阴者,当滋阴清热,多点揉太溪 照海 涌泉 太冲;

2、心阴不足使心神失常,多见贫血 过劳或长期睡眠晚,多思虑而耗伤心神者点揉神门 大陵。

另外,多梦又分有常梦、恶梦,常梦中有激动或对抗情节者多为实,有乏力缓慢情节者多属虚,治法也前对应。如有恶梦,多辨为心胆气虚,神门、丘墟主之。

三,早醒又有夜三点前与三点后之别,三点前多属肝肾不足,三点后多属胃胆热。

子宫肌瘤和疣 20190827

子宫肌瘤是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紊乱的一个表现,雌激素过度刺激靶器官(子宫造成肌瘤、卵巢造成囊肿、乳腺造成增生)的结果。特别好发于成熟期女性,表面看雌激素分泌量在减少,有不足现象,如皮肤干燥、经量减少等,但其受体活性及在某些器官的局部浓度却出现紊乱,而致局部刺激过度而增生异变。与年龄、体质、生活方式和遗传都密切相关。

4CM以上肌瘤普遍是手术适应症,但并不意味着小肌瘤就易或可保守方法消除,特别是对特殊体质或具高遗传因素的女性,发展速度很快,控制就不易了。第二,要考虑肌瘤位置,浆膜下、在子宫前壁的较易,发展到肌层、在子宫底部受压位置的难。第三,要考虑肌瘤影像。充分血流供应的肌瘤,发展速度会很快。充满液体而不是纤维化实体的囊易消除。

所以,肌瘤是否保守治疗,一般几原则:

一是大小,1CM以下,只要不是多发,用化瘀化痰化滞的中药辨证治即可;4CM以下的肌瘤,囊性的、表浅的、单发的、血流供应低的是治疗的优选案例,一般针药结合治疗,中药同前,多增加理气清热等,针刺方法(注意,这里用灸要特别小心,我遇到过多例,都是乱用艾灸快速增长的)的原则同上,这里不活血理气化滞,不能消除肌瘤,但活血理气化滞,又易加快局部血流,导致肌瘤快速增长。

处暑解秋乏 强五脏,又要除湿 强代谢20190823

处暑为阳盛逐渐转为阴盛时期,人体处“阳收阴长”阶段,进入生理性的休整期,易“秋乏”。包括暑湿困乏,阳消阴长困乏,燥热伤津困乏。

1缓解秋乏——温和灸膏肓俞,气海穴

膏肓可激发经气,调整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2增强五脏——热水泡脚并搓涌泉

3除湿——增强机体代谢

一是:健脾祛湿—穴位四君子汤;

二是:增强代谢的两个泵;

脾气健旺能助运化水湿,增强机体代谢的两“泵”,助除水湿。

胰腺点:是脾经的经验穴。位置不固定,但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类疾病常在此处有疼痛、筋结、条索等。在阴陵泉到三阴交连线上,取中间三分之一即为胰腺点。在这范围内找到疼痛或筋结部位用指尖弹拨,既健脾也能促下肢回血。

脾统血,能推动下肢血液运行,而脾经循行也在下肢。按摩脾经箕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及胰腺点,都有助下肢回血,促血液循环。

推动上肢血液的“泵”——下青灵穴

自备乌鸡白凤丸,调经止带,通脾经 20190823

尺泽泻热,预防秋燥 20190823

处暑养生 20190822

处暑不同小暑、大暑,也不同小寒、大寒,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特别处暑,酷暑到寒凉的转折点,随天气渐转凉,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发生变化。如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散发及水盐代谢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增强,心血管系统负担减轻,能量代谢相对稳定等。这时,人体进入生理性休整阶段。如机体没足够的能量向这阶段过渡,一些潜伏在夏季的隐匿症状就会出现,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清晨醒来后,仍觉倦乏,还想再睡,是“秋乏”。这是不同季节过渡,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秋乏会自然消除。

处暑养生原则:

处暑,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夏季暑热尚未褪尽,长夏的湿、秋天的燥、阳渐渐的衰减阴慢慢的上升。要身体也顺应这五气变化的趋势,调整身体抵抗“秋乏”。

去除暑湿:用健脾祛湿四君子汤,而不是芳香化湿。

调试睡眠。

出汗无汗,合谷配复溜,不同症不同法20190821

多汗:合谷重点,出现明显酸胀感;复溜轻揉,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复溜,出现轻微酸胀感。

无汗:合谷轻揉,复溜重点。

身体虚弱头也疼,气海+关元+足三里 201980817

夏炎热,为么手脚冰凉?20190813

手脚冰凉是“阳虚生内寒”结果;其次是血虚、血运不畅所致。

手脚冰凉大椎通阳;上肢怕冷按压阳池;下肢怕冷按摩涌泉

自汗盗汗,辨证不当,施治无效 20190812

益气养阴为主,但益气重,如红参 黄芪 红景天类,在气滞、气乱(植物神经紊乱)未解时就服此类药,但对调控系统过于敏感者,可能会造成不适。以益气养阴治多汗,体虚老者以小剂量缓图之,多可收效。而对体质强壮中青年人,特别是处更年期阶段或平素即可敏感体质者,用之不当,反加重,当慎之又慎。反用疏肝药物多有效果

失眠、多梦、闭经如何治? 20190811

脐周有很多硬包块,在左侧腹腔有气,且左侧腹股沟有个硬的条索状结节。要知,人体肠左右不同,左侧自横结肠弯曲过来是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且正好压在左侧卵巢之上,所以当便秘、肠蠕动减缓时,不仅有腹胀症状,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卵巢功能,从而导致闭经

谁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是自主神经紊乱。长期失眠是因持续的交感兴奋,必然抑制胃肠蠕动,你脐周的结节痛点,应在左外上方多见,此为情志区,多早期就有反应。

磨牙?阳明经有热,商阳刺血并掐内庭 20190811

背凉艾灸后嗓子起泡怎回事? 20190810

第一,人体有阴阳,而阴阳具备无限可分性,如背为阳,腹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腹部来说膈上为阳,膈下为阴。具体到某脏腑,如心有心阴和心阳。因此,即使背部作为阳位,有阳气不足感,但亦有可能存在心阴肝阴肾阴等的不足,致艾灸时出现阴虚火旺症状。

从你描述咽部起泡来看,要考虑这种情况,可配合点揉照海、承浆,及少商商阳刺血。

第二,真的是后背凉?还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例颈椎病的交感型,会出现局部感觉异常。焦虑症等自主神经紊乱状态也会出现感知异常,特别是后一种,本就上焦有热,艾灸会加重病情。

立秋防秋老虎,固护肺卫、温补脾肾20190808

打“秋老虎”——巧补肺气,妙润肺阴

选天突、膻中、气海、太渊、少商等穴。

增强脾胃功能——点按足三里、擦中脘。

夏秋之交,始灸关元

立秋七月节坐功图——祛腰肾积气、毒素

《遵生八笺》中记载立秋七月节坐功图,立秋主运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功法:每天凌晨1~5时之间,盘坐,上体前俯,两臂伸直以撑地,两臂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含胸缩体,闭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如此反复做五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补虚益损,祛腰肾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色无华,足外热,头痛,颔痛,眼眶痛,腋下肿,缺盆肿痛等。

立秋,调畅情志免悲伤,可开四关;秋要润燥,但长夏依然气温不降、雨水不减,立秋仍要注重除湿,可常按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

生闷气后怎么消气通畅? 20190806

擦胁肋,理大包,擦膻中

人中部位刺激方法 20190803

此穴的刺激方法民间多用掐。不是摩 按 揉,因为要用指甲尖的细小力点,强刺激此穴,唯有强刺激才能醒神开窍。

为什么要强刺激呢?因此穴下有丰富神经末梢,如同十宣刺血醒神一样,越疼的地方,对大脑刺激越强。决定了此穴如针刺,一定用毫针斜向上刺,即向鼻中隔根部方向点刺,出现明显放射状针感为佳。如是神志清醒之人,针之可令其流涕流泪,如服芥末。

疼痛好处——通过穴位诊断疾病 20190803

颈项部经络诊断

颈项部:颈后疼痛上及于后枕部,下及于背,为足太阳经枢机不利,多见外感风寒;项痛引肩胛为手太阳经病;锁骨下窝痛为手太阴经病。

人胆道系统有病时,会在阳陵泉出现反应;胃肠道有病,会在足三里出现反应。胃病还可看中脘,肠道疾患看天枢,心脏系统疾病要看心俞和神堂,泌尿系统疾病看肾俞,肝胆系统疾患看肝俞、胆俞、胆囊点穴,妇科疾病看次髎和三阴交,骨骼系统疾患看肾俞和大杼,肛门疾病看大肠俞和孔最等。

躯干部的经络诊断

躯干部:背腰臀部疼痛多责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胁肋部疼痛多为足厥阴、少阳病变,如肝气郁结.肝胆湿热;乳房胀痛多属足阳明经病,为胃经热盛;腹部疼痛多属足太阴、阳明病变;少腹拘急冷痛,连及睾丸,为足厥阴病。

三伏天头晕倦怠 关节酸痛,排湿穴组合20190801

“三伏贴”一般用辛温外用药,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针对不同病,一般将膏药敷特定穴上以通络温阳散寒。

夏至后,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自然界由阳盛开始向阴盛转化,所谓一阴生的时节),此时如人素有阴邪会造成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中焦脾胃),不仅影响食欲,而在入伏后表现出头晕、恶心、倦怠、腹胀、水肿、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天突 膻中 定喘 肺俞

过敏性鼻炎 体虚易感冒:肺俞 风门 膏肓

慢性咽炎:肺俞、天突、照海、列缺

痛经 月经不调 不孕不育:关元 子宫 三阴交 肾俞

妇科炎症 子宫肌瘤:关元 子宫 五枢 三阴交

阳痿,遗精:肾俞、命门、关元、涌泉

颈椎病或颈肩劳损疼痛处(阿是穴):大杼、肩井、曲垣

肩周炎:手三里、肩髎、肩髃

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肾俞、志室、委中

膝关节炎:犊鼻、鹤顶、阳陵泉

胃肠疾病,如胃部、腹部胀满或疼痛、腹泻、腹部怕冷等:足三里、天枢、中脘、气海

遗尿:关元、中极、肾俞、志室

厌食 腹泻 面色差 个小 抵抗力差:足三里 中脘 气海 脾俞

面色晦暗 体弱怕冷 疲乏无力:足三里 脾俞 肾俞

失眠多梦:照海 心俞 涌泉

防病保健:足三里 脾俞 气海 关元

失眠怎办? 20190731

内关、外关是平衡阴阳关键穴,常点揉,有助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神门与太溪,一为心经原穴,一为肾经原穴,心属火,肾属水,一上一下,有助于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 20190730

五类人应该特别防中暑:

1老人汗腺萎缩,循环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

2怀孕或产后消耗大,身体虚弱者;

3婴幼儿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力差,皮下脂肪多,对散热不利;

4糖尿病患者对温度变化反应迟钝,尽管热量已聚集在体内,但相应症状出现较晚,也易中暑;

5心脏病患者因天气炎热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热不能及时散发,也易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人体自备的解暑药,也是急救穴,包括十宣穴和人中穴。耳尖刺血。

按摩: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

“虚“也能上火?这几穴位见效快 20190729

按揉太溪 照海 三阴交 肾俞,每穴2-3分,使按揉处产生酸胀感。由上向下轻按咽喉两侧5分。

按揉足部肾区、上颌区、下颌区、喉区、颈区、扁桃体区、整个淋巴系统反映区。配合揉肾经,以拇指或掌根部沿肾经循行按揉,滋补肾阴。

在腰背由上至下(沿膀胱经循行路线)、由脊柱向两侧(由内向外)反复刮1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可。重点是脾俞至肾俞之间,即中下背部。

如何快速缓解口腔溃疡 20190728

口疮在唇周:手足阳明环唇,多为胃肠有热,可商阳、厉兑刺血;

口疮在颊内:颊内属厥阴肝,多由精神紧张、情绪问题引起,可关冲刺血;

口疮在上鄂:上鄂属少阴肾,多由阴亏津伤,虚火上延所致,点揉照海、然谷;

口疮在舌尖:舌尖为火之外焰,为心火亢盛,可中冲、少冲刺血;

口疮在舌底:应下焦,多为下焦湿热,可委中、大敦刺血。

湿气重,如何穴位祛湿?20190726

祛湿的要点

1祛湿重在温脾阳

这是祛湿的核心动力来源,当灸脾俞,因背为阳,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之疾,脏亦为阳,故选脾俞灸。因脾阳与心阳,与肾阳密切相关,如有心脾阳虚或脾肾阳虚时,当加灸心俞和肾俞。

2祛湿别忘健脾气

阴陵泉,此穴功擅健脾利湿。

3祛湿要防聚湿生痰

湿邪日久,因其粘滞,多易聚湿生痰,只健脾,只利湿就不够了,要加上化痰要穴丰隆,建议用刮痧法,可自上巨虚经丰隆刮至下巨虚。

4祛湿方向要向下引

湿邪特点有趋下性,所以症状多在腹、阴部及下肢出现,应加入引经穴,如腹部有湿加隐白,阴部有湿加大敦,下肢正面加厉兑,下肢背面加至阴,下肢侧面加足窍阴,当刺血。

5祛湿还要防湿热

湿虽为阴邪,但因粘滞,日久易生热,加之当下为暑伏之时,易生湿,更易湿热互结。用艾灸祛湿就上火或发为皮肤病的原因,此时当以刺血为主,或灸刺结合。

调理脏腑功能首选穴是夹脊穴 20190725

脊柱两侧穴,推拿 刮痧 艾灸 梅花针,都可刺激,调理脏腑功能首选!

夹脊穴

脏腑功能下降时相应夹脊穴处会酸痛、刺痛等不适感觉,而刺激这些部位也可调节和提高相应脏腑功能。由上到下划为上中下三焦,管理人体躯干部所有的脏腑。其中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以上部分为上焦,管理心、胸、肺、乳;下至12肋连线为中焦,管理脾、胃、肝、胆;以下为下焦,管理肾、膀胱、盆腔部位相关器官。

如自上而下对所有夹脊穴进行按摩,是按摩了全身所有脏腑,对许多经久不愈疾病,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

穴位定位

华佗夹脊穴,在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使用方法:立起手掌,用小鱼际接触穴位,自上而下来回搓动,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边搓边向下移动,反复搓动3-5遍。也可用拇指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点揉夹脊,反复3-5遍,也以局部发热发红为度。

漏谷治腹胀满,何时用?怎么用?20190724

刺调整这些反应点→降低肌肉的肌力反作用于腹部→降低腹压,缓解腹胀。

实现它健脾、调腹压的作用,该怎样针刺?

历代医籍中漏谷针刺主要有四种:一法“刺入三分,留七呼”;一法“横刺可一寸五分”;一法“针四分”;一法“针五分至八分”。

腹部问题找下肢穴位的机理,核心在于要降低下肢肌肉的肌张力。如针刺过深,针尖刺入肌肉内,只会加重肌肉紧张。我们需要释放肌张力。所以要用漏谷解决腹胀问题,应刺浅,即三才针法中的“天部”刺法。

大暑:振奋心阳,也要健脾祛湿 20190723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是治“冬病”最佳时。

振奋心阳

要调动自身能力,首要做振奋心阳,在这闷热的节气中,心肺功能要保持旺盛的状态。如不能正常出汗,自身代谢也就主动或被动性减缓。建议在这样的气候中,伴有一下有氧运动,以调动心肺功能。如做不到,正值三伏贴节气,也可贴敷心俞、厥阴俞、灵台等穴位;也可常按摩膻中,弹拨极泉等也可调动心肺功能。

健脾助转运

方法一:三伏灸

选灸脾俞、胃俞、三焦俞,可促盆腔内脏腑功能,提高胃肠蠕动。是气虚为主、脾阳不足为主、湿气偏重为主等情况来选穴。

方法二:四季健脾方

四季健脾方是据每年五运六气的变化,再据四季节气变化,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服用药物来助脾阳升发。在不同时间有不同作用,该升脾阳时升脾阳,该润脾时润脾,该健脾时健脾,在不同节气有不同的处方。

祛湿

现在到了利湿时,如前面已经做了益心健脾阳准备,现在可做利湿工作了,像赤小豆、薏米熬粥就适合。

①祛湿保健调节盆腔方法

方法:取坐位时吸气,随吸气挺胸,气吸到胸部,腹部做收腹动作。憋着气收着腹,此时胸部压力增加,造成横隔以下腹部压力增加;在腹部内收情况下,腹部往里的压力增加,整个腹压都会加强;吸气收腹,憋住了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会阴的收缩,即提肛,此动作要有节律,1提2放3提4放……..做十次后放松呼气(即提、放各五次)。再吸气憋住如上法,如此反复。

功效:这对便秘、排便无力的患者,下腹寒凉、腹型肥胖的,只要坚持做这动作,就能改善上述状况,还可起到减肥作用,体重均匀下降、排便通畅,腹部寒凉也会减轻。

②艾灸法

艾灸两侧腹股沟。两侧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当气冲、冲门),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还可艾灸阴陵泉。

长夏除湿,弹拨承山穴 20190719

便秘危害大,4招改善肠道 20190717

除改善生活方式,调节精神状态外,有四穴非常有效——大横、水道、支沟、上巨虚。

“三伏天”袭人 阴虚体质如何调理?20190716

用任督二脉刮痧改善阴虚体质。据阴虚者受力程度,采取轻刮 慢刮法,力度要小。3—7天一次,每次20—30分。刮督脉可清热降火、滋阴补肾。刮任脉可理气养血、平衡阴阳。

什么穴位排湿热? 20190714

1.湿热痹证

肘关节,用尺泽、曲泽;

膝关节,用委中、血海;

手足用十二井

颈椎用大椎

脊柱(如强脊)用至阳、脊中。

2.脾胃蕴热

尺泽、阴陵泉刮痧,商阳、厉兑、隐白刺血,重掐二间、内庭。

3.肝胆湿热

大敦、关冲刺血,右阳陵泉、胆俞刺血拔罐,曲泉、血海刮痧;重掐侠溪、行间。点揉五枢,肋弓刮痧。

4.膀胱湿热

委中刺血拔罐,大敦、至阴刺血,膀胱俞至次髎刮痧或走罐。

5.肠道湿热

上下巨虚、尺泽刮痧,大肠俞刺血拔罐,商阳、厉兑刺血。配合大横、腹结处闪罐。

三伏贴不止冬病夏,?更可助阳排湿20190713

“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

一般三伏贴适合体虚、阳虚者,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三伏贴是借天时阳气旺盛时,推动身体本不足的阳气,祛除体寒补充正气方法。

夏至后阳气盛极入衰,此时如人体素有阴邪,会造成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中焦脾胃),不仅影响食欲,而在入伏后表现出头晕、恶心、倦怠、腹胀、水肿、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

用三伏贴刺激排湿关键穴,适合平时缺少锻炼、有一定代谢问题的中青年人。

还适用没冬病而体湿人群。

心俞、脾俞、肾俞、水分、气海、阴陵泉、委中、丰隆、尺泽。可选适当穴组合贴伏。

中风,急救方关键时刻能救命20190711

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称“十二井穴”,是治疗中风、突然昏倒关键。

加上掐百会、人中以醒神开窍,外关刮痧。

还可艾灸气海、神阙、肾俞以温阳益气;点揉合谷、曲池、足三里调和气血。

护脑防中风 头部按五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