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秀华直播读诗登上热搜,一开口就让人泪目

 古韵新风 2020-07-12
离歌 信乐团

再一次听到余秀华的消息,是在某短视频直播平台上。

她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衣服,短发,红唇,一字一句地读着她写下的诗歌。

她读着:“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

她读着:“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这场直播在微博上一经发出,就吸引了许多大V、粉丝的转发,并迅速地将余秀华送到了热搜榜上。

评论区里,最多的留言是“泪目”、“感动”、“莫名想哭”。

她的口齿并不太清晰,一字一字读来,却有种惊心动魄之感,让人止不住地动容。

1
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

1976年,余秀华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因为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从此就口齿不清,行动不便。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公正,就像有些人从出生开始就不得不肩负沉重的命运。

母亲告诉她,这是因为她上辈子做了太多亏心事,这才有了这辈子的残疾。她相信了,从此长久地活在罪恶与自卑里。


在《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里,她写道: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
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从小,她的世界就是灰色的。在一片万紫千红的亮丽里,在一片笑语欢歌的喧哗里,她是隐没在阴影中的那个。

别人家的小孩两岁时就可以下地走路了,而她用了十几年的时光才能勉强出行。同龄的孩子骂她是怪物、废人,童言总是无忌,却常常最是伤人。

她是不甘心的,她极度自卑,骨子里却又分明有着不可磨灭的要强与坚韧。她要用拼命地学习来武装自己,却发现手中拿着的甚至没有钢刃。

19岁时,老师以她写的字太难辨认为理由,给她的语文判了0分,并劝她退学。她愤怒地撕碎了课本,辍学后的她,等待着的是更为无措而无望的前景。

2
爱是我心灵的唯一残疾

余秀华的诗歌里,爱,是永恒的主题。

就像她在《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中所写的,那些爱总是坦荡地、热烈地、纯粹地,乃至直白地、大胆地、奔涌地、不顾一切地。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
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有人统计过在她2014年到2015年1月20日公开面世的诗里面,“爱”出现了140多次。

可是她又说:“我的那些爱情诗,都是在我很痛的时候写出来的。我想,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人,是写不出诗歌来的。我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写了这么多。”

似乎总是如此,越是拼尽全力追逐爱情的人,往往越是得不到爱情。

19岁时,余秀华成婚了,丈夫比她大13岁。

谈不上爱情,甚至,在近20年的相处里,连亲情都从未生发过。

对热切渴望爱的余秀华来说,这无法不成为她心中深深的悲哀。

诗歌,成为了她唯一宣泄的出口。

他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的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
他无能为力。
——《我养的狗,叫小巫》

那时候有铺天盖地的忧愁,19岁的婚姻里
我的身体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
我不知道所以延伸的是今天的孤独
心里的罪恶蔓延了17年了--------
我下毒,杀了他
我拿刀,杀了他
我的牙齿咬死了他
…….

那个名义上的丈夫,带给她的只有无尽的屈辱与嘲讽。


成名前,她无数次地想要离婚,逃离这个牢笼,可所有人都阻拦她:“为什么要离婚?一个残缺的家庭也是家庭......”

他们不知道的是,同孤独的生活相比,无爱的婚姻更能摧残人。

成名后,余秀华终于成功离婚了,付出的是15万的代价,是她当时一半的版税。

“怎么没感觉呢?这婚离的……没什么感觉,因为之前也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孤独。”

“但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凄惨。”

——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

别人都骂她“忘恩负义”,可她甘愿拼尽全力,也要去争取哪怕片刻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她说:“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我都没真正经历过,我还不甘心!”

不甘心才好,没有这些不甘心,拿什么去对抗这无常的命运?

上天给了她一副残缺的躯体,又给了她一颗无惧无畏的心灵。她于是将诗歌化作利斧,劈开了这重重禁锢的牢笼,也劈开了前路的重重荆棘。

就像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是一项可以随时消泯的兴趣,而在另一些人那里,诗歌是生命,是自由,是不死的灵魂。


在范俭的镜头里,她摇摇晃晃地走着,背影笨拙而滑稽,却又分明敛着人生莫大的悲喜、藏着死命挣扎的坚韧与勇气。
3

人间有许多悲伤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这样就很好


成名后的那年,她彻彻底底体味到了红了的滋味。

整个诗歌界、出版界的重要奖项,她拿到手软;出版的诗集《月光照在左手上》,成为最受关注与畅销的书籍;报刊杂志的采访,络绎不绝。

出名了,争议也便随之而来。


一些人骂她是“疯子”、“无耻”“不要脸”,她尖锐地还击:“我就是,怎么着吧?”

她的性情就像她的诗一样,坦率热烈而纯粹,没有丝毫转圜,亦不需要转圜。

《诗刊》编辑刘年评价余秀华的诗歌:

“她的内心,没有高墙、铜锁和狗,甚至连一道篱笆都没有,你可以轻易地就走进去......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血污里开出花来,就像多数人都选择与烟熏火燎的人生共沉沦,而非勇敢地冲破,尖锐地还击。

春天消逝了
树枝上还有浓稠的鸟鸣
这样就很好

听不见鸟鸣
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
这样就不坏

这个早晨不是故乡的
是在路上
这样也很好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但知道你在世上
我就很安心

我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
但是知道你用的口音
仿佛我听见

人间有许多悲伤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这样就很好

——《这样就很好》

也许就像她在这首小诗里所写的:

“人间有许多悲伤,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这样就很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