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医典

 哈哈室 2020-07-12

痛风是一类临床较多见的代谢性疾病,中老年男性患者多见。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病因

痛风依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痛风的临床表现

根据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 早期无特殊表现,主要是实验室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
  • 临床特征性阶段在于急性关节炎期,发病常有诱因,比如饮酒及海鲜食品、自身免疫力下降、感染性疾或关节损伤后诱发。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显著,最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患者常反复累及该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在诊断方面,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典型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比如抽血发现尿酸较高,慢性患者可有骨关节X线特异改变,诊断比较容易确定。

女性的正常尿酸值为 89~357umol/L,男性正常尿酸值为 149~416umol/L。一旦超出这个值,我们就称之为高尿酸血症。而若出现关节肿痛、有痛风石或肾脏结石形成,就是临床痛风。

痛风的治疗

1. 基础治疗(生活管理)

首先是进行低嘌呤、低热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 2000 ml 以上。

此外,要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低嘌呤食物有:

  • 主食类:米、麦、面类制品等;
  • 奶类;
  • 蛋类;
  • 蔬菜类;
  • 水果类;
  • 饮料;

避免高嘌呤饮食:

  • 动物内脏;海产类如沙甸鱼、马鲛鱼、带子;肉类;豆类;某些蔬菜如十字花菜、露荀、菠菜、菇类;
  • 避免饮用浓汤;
  • 避免酒精饮品。

2. 急性期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多饮水,疼痛缓解 72 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局部需外敷消炎止痛药,比如硫酸镁、扶他林。

  •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3. 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这两段时期的治疗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

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 2 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

碱性药物比如碳酸氢钠可长期使用。因为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两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

4. 治疗误区

临床有较多患者对痛风治疗存在误区,可导致疾病加重,比如:

  • 急性期忙着降尿酸。很多患者在急性期关节肿痛时就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结果导致症状加重,或诱发了其他关节炎症反应;
  • 秋水仙碱长期用。秋水仙碱止痛迅速有效,很多患者长期反复使用,导致肝肾损害风险显著增加,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脏器损害;
  • 没有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平时无症状不代表尿酸正常,长期高尿酸不处理,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甚至肾功能损害;
  • 使用了不合适的药物。患者应避免使用会导致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利血平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治疗?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如何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