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立树与河北梆子艺术

 戏剧传媒 2020-07-12

我对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退休的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的丁立树老师并不陌生,曾在1993年北京梆子剧团在我们地区下乡演出时就看过他在《王宝钏》中饰演的薛平贵,《杨七郎与杨七娘》中饰演的杜父。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对当时的演出留有极深的印象。六月二日这天,我特地进城拜访了丁老师。

▲青年时期的丁立树。

丁立树是1960年十岁时同时考上了北京舞蹈学校和北京戏校,但爷爷和家人都喜欢戏曲,况且堂兄丁立刚考入的是北京戏校的京剧班,老人们愿意兄弟两个在一起学戏更好。丁立树听从了长辈的话,选择了戏校。由于他天生嗓子好,学校就把他分到河北梆子班,但他年纪小并不知道河北梆子是什么,也说不上喜欢,只好先试一试。他学了一年后,觉得穿厚底靴、戴官帽跟京剧差不多,自我感觉还不错,也就喜欢上了河北梆子。启蒙老师李峰元教给他的第一出戏是老本《秦香莲》中的“打御街”一折。李老师人很好,每逢寒暑假都去丁家为他说戏,他也跟先生学了《空城计》《桑园会》等,后由玉宝红老师为他教身段表演来拓展做工戏。

▲与师父马盛龙。

《朱痕记》是丁立树学的最吃力的一出戏,也是他学的最扎实的一出戏,玉老师为教他也是费了很大的心血。戏中朱春登在“哭坟”中的一大段“哭相思”(大反调的老生“十三嗨”很难唱,他为这段唱可没少下功夫。学完后他又请河北梆子名旦韩金福为他抠戏,韩先生也为给他找出这段唱中的重点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这出戏演了几场后,他赶上了男孩子的变声期,嗓子倒仓了。为了度过变声期,他又练武功和把子,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乘早班车去玉渊潭公园喊嗓,喊完嗓回来后又开始练功。上午练腿功、毯子功、戏文课,下午上文化课,晚上还是练功。这期间有幸向昆曲表演艺术家侯少奎学了《林冲夜奔》和《盗仙草》两折戏。在他坚持不懈的练了几年后,倒仓的嗓子又恢复了。之后在移植京剧的《自有后来人》中饰演了李玉和,在《琼花》中饰演了洪常青。从他当时演出剧照的扮像来看,十几岁的他还真演出了年纪四十岁左右的李玉和。

▲戏校求学时在《自有后来人》中饰李玉和。

丁立树于1968年从戏校毕业后,正值文革大力普及样板戏的年代,他因为艺术基础打的好,有嗓子、有武功、扮像漂亮,所以就分配到房山作普及样板戏的指导和演出工作,先后排演了京剧《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河北梆子《沙家浜》中的郭建光。那时他们经常去农村、工矿、部队去演出,有时一天要演两场,两出戏先后共演出了近三百场,使他在艺术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坐山虎传奇》中饰何山虎(中)

《坐山虎传奇》是丁立树进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后主演的一出革命题材的现代戏,是由本剧团1982年创作所排演。这出戏讲述的是红军长征北上后,由陈毅军长率领的一部分红军转战在赣南根据地坚持斗爭,有一些红军伤病员不能随部队前行,便安排在当地老乡家养伤。这是一出文武并重的戏,丁立树在戏里饰演男主角红军战士何山虎。这个人物不但有唱还有武,对演员的要求很高。虽然演这个人物对他是一种考验,但由于他有儿时的武功和演样板戏时的基础,很快便胜任了这个角色,并根据人物设计了表演动作。伤好后的何山虎想到了自己就要归队,心情自然是高兴。丁立树根据剧本中有耍杈的这一情节,便借鉴了京剧《金钱豹》中的耍杈运用到自己饰演的人物中。在耍杈中要有哗哗哗的响声来衬托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杈要在肩膀与手臂之间转动,然后有揉杈、抛杈、接杈几个连续动作,仅这个舞耍杈他就练了有半年多,在演出时每个动作配合的相当好。表演何山虎在山上侦查敌情时,他是在两张半桌子高的假山道具上用倒立、探海,翻身而下几个动作来完成的,将何山虎这个智勇双全的红军战士展现在舞台之上,他也因这个人物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丁立树在演出实践中认为京剧各方面都很讲究,于是便在八十年代初拜了京剧马派表演艺术家马盛龙先生为师。马先生亲自为他讲了舞台上王帽戏该怎么走;官衣戏、穿莽袍端玉带该怎么走,穿褶子该怎么走,戏中引子怎么念,如何根据不同人物的气口语调念好定场诗等。而且对丁立树每一出新戏上演也要亲自过问,对戏中不足的地方叫到家中反复做表演示范,直到满意为止,对他在表演传统戏和现代戏各类人物时给予了很多教导与帮助,使他受益匪浅,可以说丁立树所有的艺术成就都是与这些名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潘杨讼》中饰寇准。

《潘杨讼》这出戏是从保定老调演出本移植而来,又加进了京剧《清官册》中的一些情节,丁立树在戏中饰演的是寇准。这出戏除了唱外,念白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夜审”一场中的念白就近十分钟,是用了马派的念法。这段念白是“……你且听了,只因你子潘豹在天齐庙摆下百日擂台,也是那杨七将军他的家规不严,那杨七将军私出府门上的擂台三拳两足将你子打死,你这老贼一闻此言与杨老将军抓袍捋带面见当今,好个有道的明君,见你两家一家是掌朝老太师,一家是皇家的忠良不忍加罪……”,丁立树将这几句念的是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強。接下来“似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卖国奸贼……"用的是干脆利落的喷口。这段念白如果念不好就会显得平淡无味抓不住观众的心,可丁立树在这段念白时很快把观众带入了剧情之中并博得了掌声。

《打金枝》中唐王的全部唱腔是本团陈小芬、苏继宗两位老师依据丁立树的嗓音条件重新设计的,其中有对人物的理解而设计,如唐王有一句“见殿下跪的是郭子仪”,这个“仪”字拖腔就用的是王玉罄在《太白醉写》中的拖腔,丁立树也将这段唱的有情有味,更加突出了京味梆子腔的特色。

丁立树夫妻合影。

丁立树的嗓音条件很好,即使退休十年了噪子还是像当年在舞台上那样音高干脆,如果不是面对面还真认为是个年青小伙子呢。他的老生扮像儒雅,小生扮像潇洒。从艺近五十年来,除前面提到的几出戏外,还在《大刀王怀女》《一夜皇后》《状元打更》《大破天门阵》《忒拜城》《蝴蝶杯》《村官李天成》《深宫欲海》《秦香莲》《龙凤呈祥》等多出剧目中任主演或重要角色,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录像条件所限,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影像资料。

▲从上至下依次为:《秦香莲》中饰陈世美,金民合饰包拯;《蝴蝶杯》中饰田云山,《状元打更》中饰沈文素;《上天台》中饰刘秀;《一夜皇后》中饰正德帝。

丁立树是文戏演的好,武戏也能来两下,而无论角色大小都认真对待,从不去争什么主角,奖项之类的东西。他说:“一个演员的培养首先要有基础和悟性,再加上老先生的指引。我们那一代的演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一个演员在台上不仅要唱的好,做派更是表演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是以眼睛传神,眼睛有神才能调动台上其他演员的情绪。如果眼睛没神没表情(行内称死脸子)调动不起来其他演员的情绪,那这个人物就失败了。再有演员之间的语汇速度也很重要,要与对手戏演员的一唱一和相吻合。”丁立树基于这些观点,所以他在演出中用眼神和语速调动起了其他演员的情绪,使对方的道白得到了更好的配合,也突出了人物与剧情的极致展现。

▲从上至下依次为:与刘玉玲合演《状元打更》饰沈文素;与李二娥合演《大破天门阵》饰杨六郎;与殷新泉合演《打金枝》中饰唐王;《辕门斩子》中饰杨六郎。

丁立树退休后不甘于寂寞,又经营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可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敢拼敢干,把公司经营的风声水起。近些年在公司运作当中,他利用掌握的建筑专业技术成功的拓展到新能源的领域,创新了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从2016以来己获得了十余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

▲办公室工作照。

公司现己是中国二级建筑资质,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优秀员工,更是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守信企业”和“AAA企业”,他也正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在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灿烂人生而奋斗。正是:

当年舞台展英姿,

今朝创业建奇功。

2019.6.8

▲本文作者郭宗民与丁立树老师合影。

供图/丁立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