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红明的琴艺人生

 戏剧传媒 2020-07-12
炫丽的戏曲舞台,让观众感动的不仅仅是舞台上主宰剧情的几位主演,不仅仅是哪些一出场就光辉灿烂、吸人眼球的须生、青衣、小旦、大花脸,还有哪些不应当被人们忘记的众多配角小人物,更不能忽视那些在幕后为角儿们倾心伴奏的文场武场演奏家。
“一台锣鼓半台戏”,这是梨园界流行了几十年的行话。一句话道破了文武场乐队在舞台上的重要性。
没有美妙的音乐,就没有角儿的迷人声腔,没有动听的音乐就没有精彩的舞台故事,没有美妙的音乐就成就不了舞台上的名角儿大腕。
一台好戏的练成,是由优秀的剧本、动人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灿烂的灯光与舞美所构成。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腔,离不开优秀的文武场伴奏;演员声腔再好,没有高水平的乐队也难以发挥演唱者的声腔优势和演唱水平。
晋剧四大件构成了传统的晋剧乐队。晋胡、二弦、三弦、四弦的巧妙组合,奠定了晋剧乐队的半壁江山。有它们就是晋剧,有它们才是晋剧音乐。晋胡是四大件之首,是晋剧音乐之魂。

山西省晋剧院琴师——孙红明


孙红明是山西省晋剧院的一名优秀琴师。他9岁入行,至今从艺已逾40个年头。他是著名晋剧丁派须生表演艺术家孙红丽的胞弟。
红丽、红明出生于一个热爱戏曲艺术的家庭。父母亲都是戏曲爱好者和各种文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这种艺术氛围极浓的家庭环境中,姐弟俩从小便喜欢上了戏曲艺术。
1979年,孙红明与姐姐孙红丽一起考入太原市戏校阳曲分校学习。
刚进戏校的孙红明不是奔晋胡而来,他进戏校的目标是想学唱戏、想当演员。
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看戏就是看演员演戏,唱戏就是要做舞台上的角儿。因此,作为一个一家子爱戏的农民家庭,想让孩子们唱戏出彩,趟出一条脱离农门的人生路子是红明父母乃至一家人的纯朴愿望。所以,刚进戏校的红明根据父母的愿望进戏校选择了表演专业。
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思想非常纯洁。那时的红明父母并没有想让儿女们成名成家的奢望,仅仅是想让孩子们谋一份职业,找一个端铁饭碗的工作。正是这种朴实的想法和纯真的爱戏情怀以及红丽、红明姐弟俩戏曲方面的天资天赋,成为姐弟俩双双步入艺术殿堂的重要契机。
走进戏校就像走进了戏曲艺术的海洋,任凭踏浪者驰骋遨游。在这里孙红明如鱼得水,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戏曲音乐的艺术营养。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艺术环境对他的熏陶,红明对晋剧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各种乐器,喜欢晋胡,喜欢二弦、三弦、四弦、小提琴,尤其喜欢晋胡。这个想法得到了父母和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此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拉晋胡和学习晋剧音乐之上。他是天生的拉晋胡的料,他不仅有学习晋胡和晋剧音乐的很高悟性,更有学习胡琴艺术的巨大积极性。
在晋剧音乐和晋胡的学习过程中,他有幸得到了白献荣和候跟涛老师的引导和教诲。二位老师是引领他进入晋剧音乐世界的启蒙老师。
1982年他拜晋阳剧团资深琴师庞海发为师,从此,他的晋胡学习进入了规范化的学习阶段。此外,他还经常向剧团的老艺人杨全宝、李育天、郑向文以及民间老艺人韩斌亮、武福星等前辈们虚心求教。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让他受益匪浅。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孙红民深深懂得,若想拥有熟练高超的琴艺,不仅要有极高的悟性,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吃苦精神。因此,酷暑寒冬和一早一晚都成了孙红明练功的绝佳时间。
在戏校,老师为他们排练了《芦花》《见皇姑》《辕门斩子》等几出入门戏。少年时的红民虽然年幼却学习的非常刻苦。
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学艺的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的红丽、红明姐弟俩被双双留在了阳曲县晋阳晋剧团。这里,成为他课堂知识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又一课堂。那时的晋阳晋剧团乐队因乐手数量不富余,文武场伴奏人员总是根据演出的需要放下耙耙弄扫帚,缺甚便干甚。正是这种状况,造就了孙红明晋胡,三弦,二弦,大提琴,小提琴几种乐器都有两下的多面手功夫。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唢呐、笙、管子吹奏乐器。吹、拉、弹全能的孙红明让人们赞扬,让同行们也称道。对晋剧器乐的广泛涉猎,让他更全面地理解和懂得了晋剧音乐。让他在晋剧音乐的挥洒中得心应手。
艺术的提高在于勤学苦练,戏剧的伴奏,还须根据戏剧声腔音乐的特点经历长期的实战磨练。
认真的学习,刻苦的历练,结出了硕果,在晋阳剧团的十年间他参加了《火焰驹》《牧羊卷》《交印》《审寇珠》《审程琳》《八件衣》《喜荣归》《蝴蝶杯》《齐王拉马》《卧虎令》《赤桑镇》《走山》《断桥》《打金技》等二十多出戏的伴奏。
晋剧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板腔体音乐,一样的板式快慢有别;一样的腔调情感不同;书面上的曲谱和舞台上的吟唱更具差异。所以,优秀的晋剧乐手更需要无数次现场演出中的实战历练。
在孙红丽剧团的七年中,是红丽、红明姐弟和他的团友们艰苦拼搏的七年。孙红丽剧团是民营剧团的管理形式。所有演职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人。正是这种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艰苦磨练的机会。那时,团里经常聘请德高望重的白桂英、杨效章、薛维艺、李增光、那荣茂等老艺术家们来团里指导和排戏,这种时候便成为孙红明向老艺术家们学习和请教得最佳机会。在孙红丽剧团的七年间,孙红明在《齐王拉马》《梨花归唐》《打金枝》《四郎探母》《八义图》《哭灵堂》《四进士》《渭水河》《下河东》《白沟河》《收姜维》《黄鹤楼》《诸葛亮吊孝》《龙凤呈祥》《辕门斩子》《空城计》《临江驿》等三十余出戏中担任了主弦伴奏。由著名丁派传人白桂英,孙红丽等艺术家们主演的丁派名剧也由孙红明担任主奏。在红丽剧团的七年,是他辛勤奋战的七年,也是孙红明晋胡技艺突飞快进的七年
晋剧乐队四大件乐器的独特音韵,让晋剧舞台上的故事更加生动,让高台教化更加深入人心。晋胡的优秀在于它能引领晋剧乐队帮助演员出色地完成舞台角色的成功塑造。而过硬的琴技则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先决条件。
音准与音色好坏是胡琴手的生命线,是检验琴师音乐整体素质的
关键节点。娴熟的琴技,深厚的戏曲音乐知识积淀,长期的舞台实践,是成为优秀晋剧琴师的必然过程和必要条件。能紧贴唱腔和与演唱者声腔的严丝合缝是优秀操琴手的综合素质。随唱而动、随情而发、不温不火、不拖不抢、紧贴唱腔是戏曲琴师的过硬功夫。
这是孙红明多少年在舞台演出伴奏中得到的启示,也是他每日间为演唱者精心伴奏而得出的体会和心得。多少年的历练,他的琴技被业内人们认可和肯定,他在各种舞台演出、各种剧目的伴奏中展露才华。
伴奏的好坏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琴师的操琴技术与深厚的功夫,还取决于琴师对剧情唱腔的理解,取决于琴师对演唱者声腔特点的熟悉和掌握,做到琴音与演唱者声腔声韵的无缝衔接。
对剧情、对人物唱腔和情感的了解,对演唱者声腔特点的把握是优秀琴师必须做到的。能随唱而动,随情而发是优秀琴师的特点。因此,他不仅仅局限于对戏剧唱腔音乐的理解,还重视对演出剧目所述故事与人物性格的熟悉和掌握。所以,他伴奏过的剧目,从故事到人物,从历史背景到人物情感和矛盾冲突他都了解的头头是道。
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是红明多少年来在艺术道路上拼搏努力的奋斗历程。2011年他从山西省戏曲职业学院音乐表演班学习毕业,获得了大专文凭。在艺术理论的学习探索中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几十年的伴奏生涯中,他不仅注意琴技的研究与磨练。还注意伴奏中对演唱者唱腔特点的把握,不仅知道唱腔在表达什么,而且更注意舞台剧目所表达的故事和人物情感。他认为乐队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唱腔伴奏,而更重要的是协助演员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表现人物思想,讲好舞台故事。
晋剧舞台上流行的“三国”剧目是孙红明最熟悉的剧目,也是他伴奏最多的剧目。《失·空·斩》《诸葛亮吊孝》《收姜维》《龙凤呈祥》《诸葛亮过江》……便是他最熟悉的剧目。这是他与姐姐孙红丽多年在一起工作、一起切磋艺术而获得的成果。从上学到留团工作,到后来自办剧团,到后来先后回到省晋剧院。几十年的岁月,是他紧紧跟随姐姐艺术步伐的过程,也是与孙红丽演唱艺术紧紧相随和共同进步的过程,是一个对晋剧丁派声腔特点把握和心领神会的过程。
孙红丽是晋剧丁派艺术的传人,也是丁派名剧的传承者。晋剧舞台上好多“三国戏”是孙红丽的代表性剧目。作为姐姐孙红丽的专业琴师,自然对这些剧目情有独钟,格外用心。
几十年跟随姐姐的伴奏生涯是他揣摩追寻和研究丁派唱腔神韵的过程。《打金枝》《蝴蝶杯》《走雪山》《卖画劈门》《四进士》《失空斩》《芦花》《法门寺》《蝴蝶杯》《北天门》《训子》等丁派名剧成为他最喜欢最熟悉的丁派剧目。
在《空城计》《收姜维》《诸葛亮吊孝》等晋剧三国戏中,孙红丽在舞台上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和生动演绎不仅感动观众,同样也感染为她伴奏的乐师们。演唱者与乐队的同心协力和步调一致让舞台上的孔明故事更加动人。追寻和把握丁派声腔的风韵特点不仅仅是演唱者的任务,也需要伴奏者把握和领会。
守得住寂寞,甘当绿叶是戏曲乐手们的崇高品质。孙红明和他的乐队同仁们,默默地坚守着这一优良传统。
与他的憨厚外表和善良性格一样,他的为人、他的琴技、也是那么随和稳当。他的琴技不温不火、音正韵美,琴弦中流淌出的是晋剧音乐的原汁原味。
在省晋剧院工作的多少年中,他善于向前辈老师和同行们学习,善于取人之长而丰富自己。山西省晋剧院是省内晋剧艺术的最高殿堂,这里高人云集、名师荟萃,给他的艺术深造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晋剧院好戏众多,演出繁忙,他忙里抽闲向杜步兴、王跟寿、张步兴、岳志保、王增福、宋仲春、尤理亮、程庆寿、韩全鸿、岳永明、尤建明、尤建军、冯四宝、王维平等资深艺术家们学习求教,悉心揣摩和吸取老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领会和把握山西省晋剧院特有的音乐特色和高雅神韵。
艺术追求的孜孜不倦,工作上的勤奋努力使他成为一名国家二级演奏员,成为一位优秀的晋胡演奏家。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天的孙红明,虽然成就不俗,他依然在不停地探索和努力。乐池里、侧幕后、排练场,依然是他追求艺术进步和力求圆满的所在。他还是那样努力,他还是那样勤奋。
让琴弦出彩,让琴音迷人,是孙红明不懈的追求!

作者张同亮
于2020年4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