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千古:尧舜禹启的政治秀——禅让美谈背后的残酷真相(三)

 兰博2000 2020-07-13

唐尧在位七十年,整整七十年间,他都保持着一样艰苦朴素的生活,且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的好名声。但是我们仔细看汉初往前的文献记载,我们会发现,唐尧在这段时间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史记》结合历代史料汇编而成的《五帝本纪》里,明确记载的,有确立四时,制定明确的历法;使夏部首领鲧治水;以及制定详细的诸侯祭祀礼仪;按照州来划分地域,制定明确官职等。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这里面很多功绩,除了第一条确立四时历法,后面那些全部都是在虞舜开始理政的时候完成的,实际上来说,和他的关系并不大。

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一个假设,实际上的唐尧,他的能力·实际上并不是太强,起码中后期的唐尧,是越来越昏庸、软弱。我们可以看《史记》中这样的记载:“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举八元……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

看到没,唐尧那时候,已经做到了“贤臣疏远不用,小人横行无法”的地步了——虽然说这四位“大凶”实际上是被上纲上线的小毛病。

可是,唐尧真的就这么无能吗?我看不是,他是在明哲保身啊。我们仔细看上述的贤人和恶霸们,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前代帝王的后裔,或者大诸侯的后裔。那十六位贤人,是和唐尧同出一族的有熊氏宗族,是他的堂兄弟甚至亲兄弟,都具备坐上宝座的资格;那些恶霸压实实力派之后,影响不可小觑,帝掣的结局还历历在目,难免这些实力派不会重新来一次“帝掣之乱”。所以唐尧这样的精明人物,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自然会两不得罪。

那么,这样的选择,自然就使得唐尧对很多事情只能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结果,就是大权旁落,自己成为了一个象征。可以说,他不是不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可是面对实力非凡的宗室,和实力雄厚的地方诸侯两方面的虎视眈眈,唐尧深知自己只要这么干,就会落得像他兄长一样的下场。

丹朱-剧照

这其实也是可悲,推翻了自己的兄长,却给天下人带来了“强者为王”、“彼可取而代之”的印象。

为了自己一家子的性命和权位,唐尧于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祸水东移”——树立一个继承人,让他去吸引火力!

然后,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就此登场!!此人,便是有虞氏子——舜!

舜的崛起


虞舜登场

舜的来历,史书上记载多指向他是颛顼一脉的后裔。如《史记》,如《吕览》等。且多记载,虞舜虽然是帝王后裔,却是庶民。但是这个庶民,却早早就已经游历各处,种过地,网过鱼,作过陶器瓦罐,也逐利做过生意,那时候的老旧主流行业,除了官,他都做过、经历过。所以他的社会经验很丰富,处世为人很有一套。

可疑之处在于,做生意在那时候,绝对不是一个庶民之家能轻易干得起来的。那时候的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仍然比较原始,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里有多少余力去做生意?所以一开始能够做生意的人,绝对都是贵族、富豪之家。

这也就能够解释得通,为什么虞舜的父亲和继母幼弟要杀他。因为家产!如果说他家真的穷或者普通,能干的长子只会受器重,怎么可能会三番五次的去谋害?但要是这份家财非常巨大呢?要知道,史书记载的虞舜的祖先们,名称、谱系很清晰。虽然因为年代隔得太远,不排除伪造,但是想想唐尧求贤时,诸侯众口一词的称赞虞舜贤德时的场面,要说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实在是不可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能够和诸侯们常来往且还能让他们齐声称赞,虞舜的出身又怎么可能会是贫贱百姓呢?

只可惜他那两大一小的傻亲戚,多次谋杀他“未果”,并为他大大宣扬了下其“贤德”之名。

民间赞颂,诸侯赞颂,又于社会上摸爬滚打对多年,接着唐尧自己给出的台阶,虞舜开始踏出往权力巅峰的第一步。

权位争斗

其实,唐尧未必不知道虞舜其人。虞舜这么擅长经营,名声在外之人,一向标榜自己任贤用明的唐尧怎么可能会一点不知道。

但此时的唐尧,实际上已经大权旁落,除了一个共主的大义名分,真正的实权已经落于诸侯手中。比如共工,比如大禹的爹——鲧,以及我们之前所说的那些宗室势力如“八恺”,诸侯如“四岳”等。

所以,当虞舜进入到中枢之后,以他的能力阅历以及强大的人缘关系,他的崛起就是必然的了。

强势的继承人,总会让老一辈的领袖所厌恶和忌惮。尤其是,这个继承人还不是自己的儿子,甚至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自己能够更加的容易压制虞舜,唐尧在君臣的关系上,又加上了一套保险,或者说是枷锁,那就是翁婿关系。唐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女英和娥皇一起嫁给了虞舜。并且把自己的儿子们一并打发到虞舜的身边去当差办事。别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一段佳话,但是结合后面的一些事情来看,这段佳话更像是假话。

史书上说,唐尧嫁女儿是为了考察虞舜的内在德行,让儿子和他办事是为了查看他的外在德行。所以,从见面的开始,唐尧就是不信任虞舜的,他对自己的儿女的安排,更像是监视甚至说是监禁。

在虞舜娶亲之后的前几年中,虞舜压根就没有能够进入到中枢之间,反而是在基层之间不断地晃荡。这可以说是磨练,也可以说是防备。而且,这种防备之心之重,甚至促使唐尧给虞舜树立起众多的竞争对手。

治水首领

在那时候,正处于冰川纪结束的时候,气候温暖,大量融化后的冰川,加上大量的蒸发降水,水灾在那个时候简直成为了常态。黄河、济水等河流不时地就会泛滥,加上那时候人们居住的地形普遍较低,所以很容易就会遭遇洪水灭顶的灾难。

这种情况下,治水就成为了全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为了能够有效的治水,所有的资源都会第一时间向治水倾斜。这就使得,治水首领成为君王之下第一实权大臣!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对君王施加影响,而一旦治水成功,治水首领的名望和实力又将会再进一步,那时候,众望所归的治水首领将会成为下一任帝君的不二人选。

这个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去担任治水首领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的。这要求这位首领不仅具备极高的身份,还要求对水利的研究远胜常人,并且还要求是唐尧的亲信,具备帝位的继承资格。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能够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颛顼之后,水族八部的首领——鲧。

之前在颛顼篇时,我们有介绍过,那个时代的水族首领,老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不成,而败走西北,成为后来游牧民族的早期重要领袖。在战争中被俘虏或者投降的八部水族,则被颛顼所吞并,成为了颛顼一系列的嫡系势力。

这支水族的直接首领是共工,其实也是具备治水之能的,但是他的资历毕竟不够,且他的血统上更偏向于炎帝,而不是黄帝,所以根本不在唐尧的考虑范围之内。在欢兜向唐尧举荐共工时,被唐尧直接拒绝,尽管大臣欢兜力荐,唐尧在试用之后,就以“邪僻”的罪名将之罢免。

随后,诸侯举荐了鲧,唐尧虽然已经有了计较,但仍然表演了一番,表示对鲧很担心。最终鲧治水九年时间,依然难见结果。

其实,鲧可以说是非常倒霉的,这场从百年前他祖爷爷颛顼就开始普遍、泛滥的自然灾害,偏偏到了他是最繁盛的时候!史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水大到把高山都变成了岛屿了。别说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就连现在这般科技发达的时候,遇到这样规模的洪水都非常棘手,何况差了四千多年的上古?

所以,在明确了治水困难之后,鲧只能先尽最大能力减少损失,那就是救人。那个时候,因为气候温暖,且先民是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所以居住地多为平原。为了救人,只能是先把人给救走,其他多余的财物、房屋、田地等等,只能是暂时丢弃,就像是幼时台风登陆,为了保险,所有人携带方便携带的物品进入安全地点。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都是固执且重利的,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园,但是洪水来了又想保命的同时保住自己的家当。鲧管着全天下的治水,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出成效,他只能是以身作则,先迁徙自己的族人做表率。但是显然,这就直接给了唐尧机会,同时也给了虞舜机会。

虞舜的胜利

唐尧斥责鲧“负命毁族”,使虞舜巡视天下,并顺手借助虞舜之手,打压鲧这个尾大不掉的宗亲诸侯。对于这个对手,虞舜应该是早就怀恨在心了,所以,虞舜在巡视四方之际,以治水不功,杀鲧于羽山。

杀了鲧之后,虞舜挟带这股威视,一并处置了鲧的亲信共工、欢兜等人,并利用水族势力击败三苗,以大胜之威,尽收诸侯之心。于是虞舜自此大权在握,唐尧开始被傀儡化、边缘化。

但是毕竟唐尧在位长久,影响不小,所以虞舜一直还算恭敬。二十年间,虞舜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提拔“八恺”等宗室,使皋陶、伯益、后稷等人分掌大权;并使后稷放逐碍眼的唐尧之子丹朱于丹水,使唐尧父子越发疏远;并启用鲧之子伯禹,继续进行治水。

使用伯禹治水。表面上来看·,似乎是虞舜度量很大,实际上则是一个圈套。因为虞舜同样知道治水的艰难,伯禹治水不好,一样可以要他的命。

但是,这个大禹,可不是好相于的精明人,也正是借助着虞舜给出的机会,将计就计,反败为胜,开创出了属于夏后一朝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