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达至途非易事,拳路坑洼常蹉跎

 太极璞谷斋360 2020-07-13

       蒲谷子:“许多人都非常懂什么叫手法,步法,身法,势法,劲法,心法。可就是我一个人糊涂。”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众人独醒而我朦胧?哪位高手可以教我明白呢?”

       “记得学太极拳的时候,我的老师曾说过,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在学习手法。” 

       “然后学会、熟练套路后,大多数是在学习步法。”

       “再后呢,学习身法。” 

       “再然后呢,学习势法。” 

       “后后呢,在学习劲法。” 

       “再后后,就是学习心法,而至无穷尽的苦啊,闷啊,孤独啊……”

       “可这个手法是什么呢?手法千变万化,怎么可能学得会呢?其他的什么法啊,更是瞬息万变,更不可能学会了。我就是笨啊,糊涂!可看到许多人都在滔滔不绝的说明白了许多什么的法啊,这让我更显得像头蠢驴了。” 

       “就这样在痛骂自己蠢的过程中,老师对我说,你不要苦恼,其实什么法都是假的,只有心是真的。”

       “唉,这手法啊,是第一阶段。许多人开始学拳,因为不管老师怎么教动作式子,他的心,只一心在记怎么做动作。特别是人的聪明,他的全部心思,都在手上:吃要用手,拿要用手,抢要用手,抓痒痒用手,睡觉中也会用手……诸般此类,人就会很自觉的用手,其他的都是听了算了。”

       “在武术中,发挥用手的技巧和变化,这就叫手法……但是有不少大师们,手法非常好,非常多,碰到厉害的人了,就是不敢出手,这又为什么?”

       “话说回来,如果是初学的人,因为一心在想手法,用手法,变手法。那么,身啊脚啊就累了。它们跟不上、应付不来那千变万化的手法。” 

       “因此,在学手法的过程中,最大的病就是腰累膝病胯僵。” 

       “为什么呢?因为在练手法的过程中,全身心都集中在手上了。这就叫意力点在手。这造成了身体的前俯后仰,腰胯膝就僵着挺着扛着,得发病了。”

       “终于一两年的手法学习过来,老师有一天高兴了,说,现在开始丢弃手法了,重点训练步啦。” 

       “老师就天天拿着根小棍棒,在你打拳的过程中指点,脚尖方向不对、膝盖过了、屁股撅了……都收回来。这时,你脚下吃力了,把手忘得一干二净了。” 

       “你一天练习下来,腰也酸脚也疼胯还痛,肩膀更是涨得不行了,手也抬不起来了。”

       “有时你的手都不知该放哪里好,觉得自己好笨啊,好蠢啊,这时就跟我一样又笨又蠢了。” 

        “在这个阶段,你为了寻找重心平衡,就会拚命的坐在脚后跟上,因此,脚跟成了意力点了。恭喜你,你进步了。但你却有了肩僵病,手也不知所措了。” 

       “这样,苦啊闷啊的几年过来了。有一天老师,喝了几杯水酒,高兴的对你说,来来,今天开始学习身法了。” 

       “你又糊涂了,怎么啊?我手法步法都好了,怎么身法就不好呢?还要重新学啊?我这么多年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可你看着醉眼朦胧的老师一副认真模样,这好像又不是开玩笑啊。” 

       “这样,继续在老师的小棍棒下,你终于四平八稳,屁股不突不歪了,将军肚也好象不见了,原来合身的裤子在打拳中怎么突然就掉下去了?你那丰满的胸啊,怎么变成小杯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你终于喘了口气:我能堂堂正正的做人了,不用扭着装胖子了。你真正加入了苗条行列了。但此时,你发觉自己在打拳中喜欢摇头晃脑了,活象一个木偶人。”

       “你好奇怪的问老师,这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了?老师说,你现在的意力点在头顶百会了,因此,你多年喜欢玩电脑玩手机而产生的颈椎病发作了。” 

       “但如果你继续用功严格按前面的要求去做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静静的,虚虚的,轻轻的,松松的打拳了,别人看你好像什么也没有动,可就是没法猜测你心里在想什么。” 

       “这时,你高兴得跳起来了,大声的问老师,我是不是可以及格了,能毕业了?” 

       “老师却一副沉重的表情,严肃的说,还差得远呢!你练来练去,只练到了手两个点,脚两个点,头一个点,加起来只是五个点。连及格要求的六个点都没有做到,还提毕业呢!”

       “你又痛苦了,追着问老师,那么这第六个点在哪里呢?老师总摇着头,一问三不知。最后,老师看到你那可怜样,就说,第六个点在你心里,你先寻找三个月后再问我吧。”

       “三个月后,你鼓起勇气去问老师了,老师啊,这个第六个点是不是在腰上?胸中?肚子里?脑袋中?”

       “这段时间,我在打拳中,感觉到自己有点点整体感觉了,每个动作好像有点势能了,可这个第六点啊,总是飘渺不定。没法给它安家啊!” 

       “另外,当我一想到找这第六点时,其他的五点就控制不住了,如果想控制住原来的五点,这个第六点就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时,老师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点着头说,好啊,好啊。再找三个月去,让这第六点出现的同时安一个家,但其他的五点也不要消失掉。” 

       “三个月后,你终于面带笑容去找老师了。老师什么也没有说,让你练一趟给他看看,看你到底在美什么啊笑什么啊。” 

       “老师看着你打完了一套拳,终于满意的笑了,这几年没有白费啊!你的势法成了,你有了意力点了。” 

       “你也高兴了,摸摸口袋中还是涨涨的,老师,今晚我们去摆个大餐,我也能毕业了!”

       “可是酒足饭饱后,你就急不可耐的对老师说,我是不是该练劲法了,就可以出去闯荡了?老师说,唉,你本来就可以毕业了。但你现在思想中总是想着劲法,这就不能毕业了。” 

       “你又糊涂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请老师吃大餐。这个钱白浪费了!”

       “为什么我不偷偷的自己学习练习劲法呢?我练了老师也不知道啊。按现在我的能耐啊,足可以笑什么江湖了。”

       “过了几个月,你又找老师了。可老师一看你打的拳,又在摇头叹气了:唉……唉……可惜啊可惜。”

       “你看着老师的愁容,小心奕奕的问老师:怎么了?老师?我只是偷偷的练了劲法,不会错吧?下一步不就是练劲法吗?” 

       “老师自言自语的叹道:世人总是脱不了争强好胜的心。所谓劲法,是过去那些有仇要报的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学成武艺去报仇雪恨的速成法,最后也许会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啊!” 

       “这也是前人说的,太极拳是要来延年益寿的。许多人不明白此,能有意力点了,如果再耐心的去探索,不久就会功成合于道了。意,有谁能知道有多大多小呢?这一大一小的变化中,功力无极啊!”

       “太极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求此则为心法。”

       “心法,可为而不为,无为,则无所不为。” 

       “以上把练功的阶段与误区毛病基本说了,抛砖引玉,功德无量。”

       “这段时间来,还碰到一个让我快变成疯子的多人提问。”

      “这个问题嘛,就是问我,脚下要不要跟或根,意思就是说要不要沉稳或什么松沉。”

      “顺带的是胯或腰要不要沉稳,副产品就是膝痛腰痛胯痛。”

      “我回答,从我在网上发言起,我就坚持说不要练松沉,不要压腿压胯压膝。 

      “我的原则是: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要练升要拎起腰来,要升起来,要浮起来。” 

      “在人在十七八岁之前,身体都是升浮着天天向上的。那是青春的表现,也是健康的表现,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表现,也是唯一太极拳要求的原则。” 

      “我也总要求,太极拳中讲不丢顶。首先是一个人练拳过程中,要学会不与地丢顶。这是功夫,也是基本的功法。” 

      “与人推手首先能不丢顶的为功夫,那么与地面也一样,如果与地面丢顶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再与对手对抗了。” 

      “只有不与地面顶了,就是不能给地面压力了,自己才能更得到大地的承载力量,才能平衡,才能站稳,才能自由自在的活动。” 

      “这样,人在地面上才能象鱼一样,如鱼得水,得到大地的支持,获得空气的浮力。”

      “相反,总是追求什么松沉,与大地为敌,与自己的腰腿膝脚为敌,加压力在上面,哪还用与对手对敌,自己就成了大自然的敌人了,何来胜利的希望啊。”

      “练太极拳就是要学会与自己身心外的一切自然物或人友好相处,真诚融合,获取所有的支持和力量。这样,自己就成为王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为了。” 

      “如果你能对周围的所有万物都有慈爱之心,你的心灵就会在身边快乐着,并感染周围的人与物,这就是西天极乐世界或天堂。” 

      “你能感染周围的人与物,就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就是具体的身体形状了,就是一种能量,一团和气了,就是空的感觉了。” 

      “所以,要想空,就不能关闭心灵,让心灵自由自在的身边飞翔。能飞多远就飞多远。累了,就回来身体上休息。能出去,又能回来,这是一种精神力量或心灵的感觉,可出可入。”

      “所以在打拳或推手中,你不是自己关闭着自己,是丢开眼睛或耳朵的听力,是用身体或心灵去与周围万物与人进行沟通,去拥抱周围的一切,拥抱白云,拥抱天空,亲吻一切生命。”

      “你会在内心深处感谢万物与人,是因为有了万物与人,才能显现你自己。你是开放的,你在欣赏周围的时候,周围也在欣赏你,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暖融融的世界中。不是关闭的个体。”

      “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些前辈说,玩太极拳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一个人,这是学拳的初步。然后,是一个灵魂(自我)带动一个肉体在打拳,最后是一个灵魂在跳舞,在万物与人之间飘渺。”

      “道理虽然简单,但真的能用心去知行合一,却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就象佛家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在打拳或推手中,要去我相,再去人相,再去众生相。这样,拳就上身了。” 

      “如是推手,就是空虚掉自己,没有了我的思想,进一层就要空虚掉对方,然后再能空虚掉周围的一切。就是自由世界,自由空间了。”

      “在现实点,就是对方一抓紧我,我先舍弃自己的力量,没有了,再趁势舍弃对方连接的力量,对方就失重了,再舍弃去周围的障碍,就可自由的抛对方去任何地方了。” 

      蒲谷子:“变转虚实须留意,那么这个虚实就不是形上的了,而是意上的虚实了。”

      拳友:“以前我设意还是比较粗放,现在觉得应该更细一些,先形上的虚实再到意上的虚实。”

      蒲谷子:“是的。”

      拳友:“所以说太极拳太难了,没人指导则更难。”

      蒲谷子:“也难也不难,只是某些拳理在一个层次是一种理解,到了另一层次又是另一种理解了,那就要有老师帮你把握。”

       拳友:“是的!”

       蒲谷子:“所以古人说得好,功夫是老师帮你提上去的,不是自己练出来的。”

       拳友:“对!你们的练法,开始是不是也有一个抻筋拔骨的过程,即求外形的过程?”

       蒲谷子:“当然,形理法三个阶段都是反复融合在一起的。以形明理,以理求法,以法易形。”

       “就犹如你练太极拳,时时执着于一招一式,一动一划,而不去行太极阴阳虚实之理。闭己妄谈修身,则僵化而伤己啊。” 

       “阴阳虚实吞吐开合之法尚不得法,就妄想用力用气用劲,则未能伤人必先伤己。” 

       “所以招为基础,理为变化,法为贯通。三步功夫,一步一脚印,不可超越也。” 

       “这些功夫,只能明师亲传,得理得法,才可以自修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