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0-07-13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麻黄汤

我是《伤寒论》的铁杆粉丝,但临床很少使用这些方治疗四季普通感冒,除非患者风寒症状比较重,因为很多人感冒初起只是简单的鼻塞流鼻涕,别无他症,这几个伤寒名方的主药麻黄、桂枝偏于温燥,很多人吃了会上火,尤其在南方,有病轻药重之嫌,而且南方多夹湿,属于胃肠型感冒较多。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喜欢用加味香苏散治疗老年人四季感冒,并且疗效甚佳,但我在临床运用上,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用此方治疗感冒初起,疗效亦非常满意。其实仔细去分解这个方子,还是麻黄汤的底子,背后的理法是一致的,只是选药不同罢了。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先生

加味香苏散,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临床疗效显著,很感激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此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先看医案一则

2020年7月3日一诊:

女,感冒2天。

刻诊:发热,体温38.2摄氏度,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少许白痰,无咽痛,颈肩酸痛,舌淡红,苔薄白,网诊未查脉。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感冒

处方:

香附 紫苏 陈皮 炙甘草

荆芥 防风 生姜 蔓荆子

川贝 杏仁 炙麻黄 川芎

羌活

两剂。加水浸过药面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煮沸10分钟,趁热服,覆衣被、啜热粥、饮热水以促发汗。如果不发汗,再服第二剂。

2020年7月4日来告:

昨日服药一剂,发热已退,诸症明显好转。仅余少许鼻音(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肩膀少许疼痛。嘱续进第二剂巩固疗效。

这个病例,其实我开的就是加味香苏散,我只是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秦艽,根据咳嗽咳痰症状加川贝、杏仁、炙麻黄以宣肺止咳化痰,根据颈肩酸痛加羌活以祛风散寒除湿。


历史渊源

在宋代以前,因为深受《伤寒论》影响,医生们遇到发烧感冒初起的患者,他们一般认为恶寒无汗者用麻黄汤,恶风有汗者用桂枝汤。

但是呢,后来的中医“继承者们”就发现这两个方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发烧感冒。

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恶寒、无汗的用麻黄汤;恶风、有汗的用桂枝汤。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无法将恶寒与不恶寒、恶寒与恶风、无汗与有汗的明显区别开来,往往有很多病人只是有鼻塞流涕、少许低热、稍微汗出、微微恶寒这些症状而已,这个时候这两个方就不好区别选择使用了。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香苏散

因此到了宋朝,香苏散(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就这样应运而生,收录在官方方剂词典《太平和剂局方》,成了治疗除了麻黄汤证、桂枝汤证之外的感冒常用方,此后的医生们治疗发烧感冒就更加得心应手。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太平和剂局方

当时的医家把这个方子做成散剂,因而叫“香苏散”,人们只需要到药店直接购买成品回家冲服就行,就好像我们现在去药店购买中成药一样。


加味香苏散应运而生

后来呢,这个方子就被不断地在临床实践中被完善,到了清朝,清代名医程钟龄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进行了理论发展,在原来只有四味药的香苏散基础上加上荆芥、防风、生姜、秦艽、川芎、蔓荆子,组成加味香苏散,可以用于治疗四季感冒,并写进了《医学心悟》。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医学心悟

详细分解

组成:

香附 紫苏叶 陈皮 炙甘草

荆芥 防风 川芎 生姜

秦艽 蔓荆子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紫苏叶

方解:

  • 香附疏解气郁以解郁热,调畅人体气机
  • 紫苏叶辛温发散以除外来之湿邪
  • 陈皮理气燥湿健脾以除体内气机郁阻导致的内湿
  • 川芎理气和血、走窜头部以除头痛
  • 荆芥、生姜辛温发汗解表
  • 防风、秦艽、蔓荆子祛风湿,除身痛、头痛
  • 甘草调和诸药、补益中气

配合成方,可使外感风寒得散,气血自和,其病自愈

自编歌诀:为了记住这个方子,我自编了这个记忆歌诀:“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

煎服方法:

1.将中药饮片倒进药罐,加水浸过药面约一节手指,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煮沸,煮沸之后继续大火煮10分钟即可。

2.将药倒出,趁热、饭后1小时服。服药后,若不发汗,则啜热粥或饮热水,或添衣被覆身,以促发汗。

3.一般每日一剂,若不发汗,则可继服第二剂,方法同前。

4.解表药一般不久煎也不复煎,特殊例外。

(亦可打成粉做成散剂,成人2汤匙,儿童半汤匙,热开水冲服。)

主治:

四时感冒,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感冒发烧初起均可服用)

辨证要点:

头痛项强

鼻塞流涕

身体疼痛

发热恶寒或恶风

无汗或少许出汗

胸脘痞闷

苔薄白、脉浮

符合几个症状即可,不必一一具之。


临证使用加减:

为了使这个方子可以达到更好地疗效,程钟龄提出了17种对症加减方案,简直就是在手把手教我们看病。(注:括号注释为个人的见解和临床实践经验,仅供参考)

  • 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葱白以祛风散寒除湿。
  • 若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可以直接选用桂枝汤)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桂枝汤

  • 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能用麻黄、桂枝之类,以防过于温燥,加白术健脾除湿。(我更喜欢合用新加香薷饮)
  • 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化积。(可以加“焦三仙”或使用保和丸)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合称“焦三仙”

  • 若太阳表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以利水渗湿。(这就是太阳膀胱蓄水证,可以合用五苓散)
  • 若喘嗽,加桔梗、前胡、杏仁以宣肺降气、止咳化痰。
  • 若鼻衄或吐血,则去辛温发散之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以滋阴清热凉血。
  • 若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薄荷以清凉解毒利咽。
  • 若便秘,加莱菔子、枳壳以行气润肠通便。(若腹泻、恶心呕吐、恶寒、身困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液)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 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附子以温中祛寒,虽有表证,但此证以里寒为主,所以其散药只用一二味即可,不必尽方。
  • 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以清热祛暑。(可以选用清络祛暑饮)
  • 若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以降逆止呕、利水渗湿。(小半夏加茯苓汤)
  • 若感受时行疫疠,加苍术以祛湿化浊。(我更喜欢用甘露消毒丹)
  • 若为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下,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可以合用半夏厚朴汤)
  • 若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以滋阴养血。(可以合用四物汤)
  • 若产后感受风寒,加黑姜、当归以温里散寒、活血养血,其发散之剂减去大半,不能过于发散。(产后之人发汗一定要慎重,因为汗的来源就是我们人体的津液,血汗同源,产后本身就津液已虚,若猛于发汗,必将津液枯竭,直至亡阴亡阳,丢了性命。现在很多各种各样所谓的养生馆、保健馆、微商等,都在打着中医产后发汗保健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希望大家不要轻信。)
四季感冒第一方,国医大师为何首推“加味香苏散”?

产后发汗一定要慎重

  • 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这种体质虚弱的也不能过于使用发散药物,应以补中益气为主,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之法)

总结:

以上就是加味香苏散的加减使用方法,有这个方打底,基本上你可以应付各种普通感冒,方子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临床上要根据症状灵活加减,万变不离其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