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这句话是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面说的。很多人不认识他,他是巴菲特的老师。 牛市是不是真来了,谁说了都不算,后续市场表现说了算,你赚了钱才算。 “怎么突然涨了这么多?”普通人总是在满屏“牛市”的时候才一脸惊愕,然后既担心错过又怕被收割,纠结矛盾。 其实,大可不必,拉长线看,市场永远有机会。现在依然有机会,关键看选什么。 虽然没跟大家收费,写这个号也没收入。但不能瞎说,要对自己的话负责。大家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理财理的不是钱,是认知和未来。 要说未来,只能说中长期,只有骗子会告诉你今天应该怎么操作。顺便安利下,要怎么应对短期的波动:。 要说未来,只能从基本面和宏观判断说起,不然就成了瞎BB。 说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严肃、客观的分析比较枯燥。不可能让你亢奋,也不像躺沙发上看肥皂剧、综艺那么舒适,不用伤脑细胞。毕竟,任何投资要想做好都是高门槛的事,能赚钱的都是人精;你一亢奋或者不过脑子操作,就要交学费。 宏观经济分析和仓位、资产配置建议: 虽然国内个别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复,但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传播。全年GDP增速我猜大概是2-2.5%,会是全球经济大国里唯一增长的经济体。 消费物价(CPI)会随着猪肉供应充足回落,全年增长2%左右。工业品价格(PPI)现在是负的,年内都不太乐观,估计全年要降1%,反映的是需求景气度仍然不足,实体维艰。 CPI 货币政策方面,不能指望央妈雨露均沾式的宽松,不收紧就是好消息。财政政策空间大一点,财政赤字、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子弹还可以打一打。两会开幕前,我聊过这话题:。 汇率方面我一直看多人民币,而且深信未来会出现全球抢人民币资产的情况,最早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楼市就不多说了,房住不炒下,没有系统性牛市;但局部有结构行情,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一点深圳人民一定有话说。 截至本周收盘,沪深300的PE估值水平15.58倍,处在合理略高的位置。但最近市场情绪对市场影响很大,是调整还是一路向牛,还很难说。从理性角度,建议股票(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债基和固收)对半分,前者最好不超过6成。 股票配置建议: 7月刚开始,金融就带着指数闹牛市,目前来看,任由A股自由发展下去,大概率还是闪电牛再闪电熊的幼稚表现。 股市缓慢上涨给居民带来财富效应,同时把科创类的公司搞上市融资获得发展,是高层最乐意看到的。 但聪明的资金(主要是机构)最关心的是,手上的资产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有没有增量资金进来接盘,这分别对应极度低估的金融地产和抱团的消费、医药和信息板块。 所以,下半年的热点很可能还是在这几个板块切换,我们没办法准确预判切换的节奏,最好的方法是均衡持有,追求模糊的正确就够了,别指望绝对正确。 不过,正如上面说的,高层意志和资金的关注点是错位的,所以高层的任何动作和变态都会引发各种解读,改变这种局面。 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投资建议: 首先要校正目标,不能指望理财暴富。我倡导把资金和精力重点放在基金上,因为你的本金有限,而且上班不摸鱼,工作10小时,勤勤恳恳搬砖,下班学习精进才是时代好青年的生活主旋律。 所以,不要轻易去开股票账户,基金就可以分享二级市场红利,用好了就是最省心的投资好帮手。请看数据,有图有真相: 横轴是涨幅,纵轴是对应股票数量 从上图统计可见,今年上半年有47.5%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涨,剩下的52.5%下跌,可见散户真想赚钱并不容易。有账户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上半年是赚还是亏?有没有跑赢大盘? 横轴是涨幅,纵轴是对应基金数量 相较而言,同时期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是24.5%,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3.5%,都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买股不如买基金。 鉴于前面对市场展望的判断,股票基金考虑综合配置:工银瑞信金融地产、汇添富消费行业、富国创新科技、前海开源沪港深。 没有提医药,现在估值太高了,个人建议就别碰了。不是说医药不会涨了,人家该赚的早就赚了:。 最后说下债券基金,股票市场走强,钱都跑步进入股市,债市自然没被冷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回到3%的水平,已经是疫情前的下限了,后续很可能维持这个水平。 我一直提倡,资产要做配置,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价值,要收益,也要考虑风险。债基涨得没有股票基金多,也没有那么快。但它是压舱石,是用来防守的。 而且债基已经经历漫长的跌跌不休,配置价值已经回归。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是稳健型或者平衡型也可以选择1-2只目前比较火的“固收+”类基金省去自己配置股债的烦恼,其中稳一点选易方达稳健收益,收益多一点选易方达双债增强。 当然,还有其他资产值得关注,比如黄金、美港股,以及抵御风险的保险,这些以后找时间说。 ![]() 黄金 ![]() 原创不易,请大家帮忙,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努力和理性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