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期望,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现在又反过来嫌孩子不爱学习

 肯定式教养 2020-07-13

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嫌孩子不会积极主动的学,总是需要父母监督逼着才学。

而事实上,在我看来,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导致的。

学习是一种本能

不要说什么学习很辛苦,人们讨厌学习是正常的。

学习是否辛苦跟是否喜欢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

前段时间有一个独臂少年火了,他就是来自广东浮云的13岁少年张家城。你又没有想过一只手臂打篮球?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我深知道这其中的困难,甚至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看到张家城的篮球表现时,我都有些泪目了。

受到感动的也不止我一人,NBA篮球巨星库里、CBA朱芳雨、姚明等纷纷为这个少年点赞。

一个独臂少年如何把球练的如此熟练?大概唯有“热爱”两个字可以解释。而他要达到如此的程度,吃过的苦,受过的累,肯定是正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如果因为怕吃苦受累,他就不应该去打篮球了。

所以,辛不辛苦、累不累并不是决定孩子是否喜欢学习的因素。只要孩子喜欢了,吃苦受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事实上,学习才是人的本能,每一个人都具有积极主动学习的上进心的,这是上百万年基因进化的结果。

我们来的世界上,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而如何保证活下去呢?父母的照顾养育是一方面,但是从个体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适应这个世界,进而保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所以主动学习成为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是对于我们人,对于任何动物来说都是如此。因为不努力的学习,积极的适应这个世界,它们的族群必然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所以,学习是一种本能,不用父母督促监督,孩子就会积极主动的学。

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多都讨厌学习呢?

父母的过度期望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可以仔细回想下,你一开始教孩子学习认字或者算数时,孩子是不是兴趣比较高,即使有作业他们也会积极的去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却变得越来越讨厌学习,为什么?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我看来,父母的过度期望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打击了孩子初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们一开始就对学习建立了不良的消极态度。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优秀的,而现在社会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衡量他们是否优秀的最简单直接的标准就是孩子学习的好坏。

孩子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班里年级里排前几名,就说明这个孩子是优秀的,父母就会腰板挺直,心里高兴;如果成绩比较差,总是倒数,就说明这孩子不行,父母也就比较郁闷。对于要上10几甚至20几年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显然就成了衡量他们是否优秀的标准。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优秀的,因此每个父母都会关注孩子的学习,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时,都会对孩子的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

他们教孩子算数,希望孩子能够很快就掌握;辅导孩子写作业,希望孩子像一个成年人那样积极认真;教孩子写字,希望孩子像一个优秀的孩子写的端端正正……

而事实上呢?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些要求显然有些过高了。

过高的期望必然很难得到满足,父母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失望情绪,对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恶语相向,会指责、讥讽嘲笑孩子,甚至会批评打骂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原本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就会受到打击,他们无法从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获得的只是无能、耻辱感,于是孩子就开始讨厌学习了,建立了对学习的排斥态度。

而这种对学习的负面态度一旦建立,势必影响之后孩子对于学习的观察和思考角度。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就会更多的关注学习的负面信息,看不到学习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孩子会强化自己的这种负面态度,他们也就变得 越来越讨厌学习了。

举个例子,当老师根据孩子成绩布置了不同的作业时,对于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这是老师在提高他们能力,因此会认真完成作业;相反,对于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老师在难为他们,因此更加讨厌学习。

对学习的不同认知态度,决定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原有态度。而对学习的原有认知态度,在上小学之初,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就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建立了。

总结

父母在平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高的期望使得他们更多的批评指责嘲笑孩子,孩子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价值感成就感,因此提前就对学习建立了“厌学”态度。而这种态度又影响了孩子们上学后观察和思维的角度,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学习不利的一面,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厌学。

一步错步步错,孩子就这样被父母教的厌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