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之道: 中华民族的贵族精神与道德典范

 nangongcunfu 2020-07-13

君子之道: 中华民族的贵族精神与道德典范

深圳少年派 2018-08-05

深圳少年派

君子之道,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标准。

红岭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胡立根
国人的君子崇拜
▲▲▲

中国是一个君子崇拜的国度,在汉语里面,几乎将所有形容男性美好品格的词语都拿来形容君子,你看:君子品德高尚: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厚德载物,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君子成人之美,君子独善其身,君子慎独,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坦荡荡,君子爱财有道,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终日乾乾。

君子富有学问:君子博学,君子见贤思齐,君子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仪表不俗:谦谦君子,君子文质彬彬。

君子责任重大:君子不器,君子之德风,君子修己安人,君子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君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君子。

人们将一切美好的事物比作君子:所谓君子比德,君子如玉,花中君子(兰花,莲花),兵中君子(剑),梅兰竹菊四君子。

高尚的交往,也是君子之交;连男子追求心目中的女子,也是君子好逑。

包括儒家,儒商,你不觉得也很有君子的意味吗?

周代的贵族精神
▲▲▲

不妨去西周到春秋那几百年,到《诗经》中看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这是女子将丈夫称为君子。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桧风·淇奧》)

这是将贤人称为君子。

这样的篇章实在太多。《诗经》中君子一词出现凡18 7次;305篇诗歌,62篇出现“君子”一词;贵族诗歌《小雅》“君子”出现频率最高达到3 4%,可见“君子”在周代贵族心中的地位,君子应是周代贵族的人格追求。而这种追求也影响到民间,所以《国风》中君子一词的出现频率也达到了20%。据传为周公所作的《易经》的卦辞,有4卦直接出现“君子”;可能是周宣王时史籀(zhòu)所作的爻辞,出现君子16次。中国文明源头的《诗经》和八卦卦爻辞,君子一词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甚至在如周公、史籀这样的贵族层面都如此钟情君子,不仅说明君子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人格标准,也似乎能够说明,君子精神实际上就是周时代的贵族精神。

“ 君子”一词,本就源于贵族。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君子自然成为国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如果更细致点考察,也许还能发现,宗法制度下,正妻所生第一个孩子叫嫡长子,第二个孩子叫次子,妾生的孩子叫庶子。由长子形成的家庭体系叫大宗,大宗的长子方可叫君。诸侯之君叫国君,大夫之君叫家君。如果是天之子就叫天子,公之子就是公子,君之子就是君子。大宗里的男性就简称君子。其余由诸如次子和庶子组成的家庭体系为小宗,小宗里的这些男性简称小人。君子一词,究其源头而言实际指称的就是贵族后代中的男子,就像我们今天的“官二代”。只不过,古代贵族对子女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它们成为社会的表率。

孔子的君子情结
▲▲▲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他一生以维护和恢复周礼为己任,以君子之风为代名词的周时代的贵族精神,无疑是他特别钟情的。所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就是君子。《论语》“君子”一词出现10 8次。如果将接近君子含义的 “士”和“仁者”“贤者”“圣人”,全都算作君子概念,那么,《论语》全书出现君子概念至少有1 5 4 次。全书仅2 0章,51 2小节,1 5 9 0 0字,这个1 5 4 次的概率,应该是很高了。退一步说,这15 4 次的君子概念,至少是关于人格之美。如果说《诗经》、八卦爻辞的君子精神可能还更多停留在贵族层面,那么,作为没落贵族代表的孔子,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孔子,则是将君子这一贵族精神加以广泛推广,推广到了整个士的阶层,推广到了知识分子阶层。

可以这样说,从《易经》到《诗经》再到儒家,终于全面建立起了以“君子”为代名词的推行于整个士阶层的社会道德规范,再被后来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推而广之成为了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君子之德,温其如玉
▲▲▲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国人的道德典范,就在于其特殊的本质。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书生少了几分酸腐之气,比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他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只有玉堪与君子相称,所以,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这个说法源于《诗经》,《诗经·小戎》上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后来经孔子将这一传统确立了下来。孔子认为,玉的品格与君子相似,玉温润而有光泽,像君子的仁;致密坚实,像君子的智;棱角方正而不伤人,像君子的义;沉重欲坠,像君子的礼;声音清越悠长,终了戛然而止,像君子的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像君子的忠;色彩四溢,像君子的信,等等。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共十一种德性。如果翻开《说文解字》,查到“玉”字条,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这本字书,在解释文字的时候,基本上只解释字的字形、读音和其基本含义,用语力求简洁,可是在解释“玉”字时,却不厌其烦地申说其象征意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觔(sāi)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zhì,嫉妒),洁之方也(锋利而不伤害别人,是廉洁的象征)。”

中国古人像崇拜君子一样,有一种崇玉心理。玉是古人的重要配饰,《周礼》一书有一篇很长的文章《玉藻》对此做专门阐述:“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就是说天子所戴的冕,其前端悬垂着十二条玉串,天子在祭天地和宗庙时,就要头戴这种冕,身穿衮龙之袍。笏是古代君臣上朝的必备工具,天子的笏板必须是玉做的。“(君子)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佩玉因人的身份不同而区分不同的等级,这更是把佩玉上升到礼法了。自西周以来,玉器成为君权神授的形象代表,于世间万物之中荣登至尊地位。自秦以后,玉做成天子神器,叫做传国玉玺,玉玺成为赋有上天之命的国家政权法定信物。从玉佩到玉玺,从中国古代的贵族生活到国家政治几乎都有一种恋玉情结。

所以,中国人把许多美好的人、事、物都以玉来形容,人之美、食之美、自然之美、神仙境界都以玉来形容。玉是美的象征,难怪君子比德于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