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三次大鼠疫,罪魁祸首是“土拔鼠”

 新一壶春秋 2020-07-13

鼠疫,在欧洲叫做黑死病,从1347至1353年,席卷欧洲"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 欧洲人的性命。

在中国,关于鼠疫病状的描述,出现于610年隋朝,而成书于652年的《千金方》中,孙思邈已经明确提出了“恶核”的概念,这就是我们今天称作的腺鼠疫。


1913年5月,伍连德在《柳叶刀》发论文,指出,1910 年11月至1911年3月,爆发于满洲里,死亡人数6万的东北大鼠疫,旱獭是罪魁祸首,源头是俄国大乌拉站一间华人工棚里,这是世界上历次烈性传染病中唯一的一次精确定位。

其实,除了这次东北大鼠疫,近代中国还有两次鼠疫爆发,分别是:1917年8月~1918年4月,爆发于绥远伊克昭盟乌拉特前旗扒子补隆(今新安镇),死亡14600人;1920年10月至1921年1月,始于海拉尔,死亡9000人。


这三次鼠疫,均与一种动物有关,它就是旱獭。我们仅以1910年东北大鼠疫具体分析。

旱獭又名土拨鼠,平均体重4公斤以上,肉可以食用,皮毛可以制成裘皮。对于旱獭的猎杀,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其中,尤以1910年的东北大鼠疫爆发前夕最突出。

当时,大量俄国人居住在哈尔滨,他们对貂皮大衣非常痴迷,但是貂皮太少了,于是很多商人就把眼光投向了旱獭,用旱獭皮充貂。相关数据显示,当时东北市场上的假紫貂皮超过了250 万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

当时,也有相关人员意识到了潜在危险,为了预防鼠疫,一再发出严禁捕杀旱獭的禁令,但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

旱獭传播鼠疫主要三个途径:跳蚤传播;飞沫传播;饮食传播。那时,人们对鼠疫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是跳蚤从老鼠身上传播给人类的,是普通的腺鼠疫,对于通过人与人在空气中飞沫传播的肺鼠疫没有认识。


1910年东北大鼠疫就在这种情况下突然爆发了。

1910年11月,今天哈尔滨道外区,突然爆发瘟疫,市民一家一家死亡,前来调查的警察、中医大夫也没能幸免。继而迅速扩散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东北重镇,之后,疫情随着四散逃亡的人们迅速入关,北京、天津、济南也出现死亡人员,到1911年2月,6个月至少死了6万人。

瘟疫爆发,而这个时候的大清,已到了最后一口气,但派一名31岁的年轻西医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这恐怕是晚清政府所做唯一正确的决策了,这个年轻人就是伍连德。

作为东北鼠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逆行赶赴疫区,当时,他仅仅带了一名助手林家瑞。


那时候的东北,防疫工作完全错了方向,在一些医学专家指导下,把矛头指向老鼠,城内设有捕鼠队,老百姓每捉一只老鼠,即有两铜币的奖励。

疫情愈演愈烈,各种谣言四起,偏方频出:有人说猫尿可防疫,有人说鸦片能抗疫,有人放爆竹驱逐病魔等等,雄黄、黑豆都上了。

但伍连德发现,因天寒地冻,老鼠不出门,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大范围感染。继而,他在土拨鼠皮毛上,检测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由此,伍连德判断出此次鼠疫来自草原上的旱獭,第一批感染者是猎人和皮货商。

1911年22月27日,伍连德突破阻力,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列尸体,证实了肺鼠疫的存在,在经历了最初的不信任,付出了法国防疫专家死亡教训后,以隔离为主要方式的抗击鼠疫行动展开。


伍连德隔离其实很简单,就四招,但他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直到今天依旧可借鉴。

第一招:戴“伍氏口罩”,断绝人与人传染。伍连德专门发明出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吸水药棉。这就是著名的“伍氏口罩”,今天还在沿用。

第二招:隔离感染者。设置临时消毒所、急救医院,军警人员与医护人员逐人检查,发现感染者立即送到医院,其家属送到定点隔离所。

第三招,交通管制。重点对铁路实行管制,无检验所的站台一律不得停车,旅客中发现感染者,全部旅客观察10天。

第四招:焚尸。哈尔滨傅家甸一次性焚烧尸体2200具,颠覆了中国人入土为安的做法。

回首百年,当我们重新分析近代中国这三次大瘟疫会发现,胜利的取得,不是因为特效药,而是最简单的隔离。

参考资料:

方喜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