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历史上有个“胶东行省”,中心在现在的烟台莱阳

 胶东故事会 2020-07-13

在古代历史上,胶东半岛哪朝哪代行政级别最高?答案是元朝。元朝末年,曾经设立过“胶东行省”,但昙花一现,时间十分短暂,因此并不被现代人所知晓。

正史中关于“胶东行省”的资料,实际上仅有两句话句话。《元史》(本纪四十六·顺帝九)中是这样记载的:“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立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总制东方事。以袁宏为参知政事。”此后,在百官志中又补充了一句:“又置胶东行省于莱阳,总制东方事。”

(北胶莱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因为史料奇缺,使得目前关于“胶东行省”的学术论文也颇为少见。据笔者仅见,唯有烟台鲁东大学学者刘凤鸣在《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一书中有所提及,但也篇幅不长。

历史上这个“胶东行省”,成立到底有什么背景?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这确实值得研究的问题。学术需严谨,推测可稍微大胆一些。在此,笔者就根据史书的记载,尝试简单推测还原一下这个“胶东行省”的样子。

前文提到的刘凤鸣,是胶东历史文化著名的研究者,他根据“胶东行省总制东方事”这句话,认为胶东行省的成立,主要是为了针对东方(高丽和日本)。

这一推断应该比较准确,首先,在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时,就曾在高丽设立过类似的“征东行省”,属因事设省;其次,胶东行省设立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在此前一年,元朝确实在高丽“有事”。因为奇皇后(高丽女子,韩国前几年有同名电视剧),元朝中枢与高丽方面在新王册封的问题上产生矛盾:元朝相中的人选在送回高丽途中,遭到高丽阻击,大败于鸭绿江畔。次年,元朝即设立胶东行省,似乎有“震慑”高丽之意。此外,刘凤鸣认为胶东行省的设立还有抵御倭寇的目的。

除了“震慑高丽”和“抵御倭寇”之外,笔者认为,元朝设立胶东行省的另外两个目的,分别是控制海上漕运以及抑制王保保。

(元朝地图)

关于海上漕运,有这样的佐证材料:胶东行省设立于至正二十三年三月,同年五月就有张士诚海运粮十三万石至京师的记载。元朝漕运,不重京杭大运河而重海漕,胶东半岛的地理标志胶莱河有一段就叫作“运粮河”,系元朝为海漕而开凿。元朝末年,四方战乱,张士诚归降之后,一直承担着供应元朝大都粮食的任务。张士诚的势力范围主要在苏杭,海运通常从长江口沿海北上,胶东半岛是必经之地,因此地位重要。

关于抑制王保保,就需要先了解当时山东的形势。此前一年(至正二十二年),王保保(扩罕帖木儿)之父,元末猛将察罕帖木兒(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汝阳王原型)在益都城下被叛将杀害,王保保代领其众猛攻益都(青州),同年十一月,攻克益都,声势大振。河南、山东均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胶莱河的现貌)

功高震主,此时,元朝中枢将胶东升格为行省,实际上是把半岛一隅划出了王保保的势力范围,至少起到牵制作用。此后,王保保也确实参与到元廷的内斗中。

以上是设立胶东行省的原由,至于胶东行省的范围,理论上应以胶莱河为界,是从原来的般阳府路划出,主要包括登莱两州,治所放在莱阳。

根据元朝官制,行中书省的官职从高到底分别是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胶东行省的主官为参知政事,从二品的级别,在行省中也只是个小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距离元朝灭亡(1368)时间很短,这也导致了胶东行省的昙花一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