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发布】肾气丸的源流

 jiezhukuaile 2020-07-13

无论对于专业中医师,还是普通大众,肾气丸均有极高的知名度。尤其对于肾病科医师,肾气丸更是手中治愈顽疾的利剑。因此,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肾气丸做一个简单介绍,以飨同道。因篇幅所限,仅取与“金匮肾气丸”关系密切者稍做论述。

仲景与肾气丸


在普遍的认知中,肾气丸主要见于《金匮要略》[1],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具体药物如下: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药物剂量,“地(黄)八山(药)山(茱萸)四,丹泽茯苓三”,“桂附各一”。全书凡五见,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腰痛、痰饮短气、消渴小便多以及妇人转胞等。具体如下介绍如下。

(1)《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3)《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4)《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5)《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依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从主治症状来看,肾气丸涉主治病症涉及上焦及下焦:可见消渴、短气(上焦),腰痛、少腹拘急、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下焦)。现代《方剂学》教材基本认为本方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之症[2]。不过具体到具体病证时,明显仲景的书中,是偏向于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津液不足而出现消渴,饮停阻滞气机而致气短等上焦证候;下焦多因津液失于温化而出现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至于腰痛,少腹拘急、少腹不仁,为“筋”之病变,下文会有详述。

钱乙与地黄丸


随着媒体广告等的广为宣传,六味地黄丸在公众中的知名度甚至远超金匮肾气丸。因此略做介绍。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3],书中称为“地黄丸”。本方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等六味药组成,原方用于“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白等方”,具体用药为:熟地黄(炒,称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开水下三丸。现代方剂学认为六味地黄丸为《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并认为本方具有滋补肝肾的功用,用于肝肾阴虚证的治疗。

对于六味地黄丸功效的理解,方中两味药的变化至关重要。第一,肾气丸中“干地黄”易为“熟地黄”,干地黄有“逐血痹”的功效,属于气血津液范畴;而熟地黄为填精补髓之品,可见本方补益之力更明显。第二方中“山茱萸”易为“山萸肉”,很多医生容易忽视,因为目前普遍将山茱萸与山萸肉等同,均为干燥成熟果肉入药,除去核。但是根据本草学专家考证,历代本草文献与医药文献均要求山茱萸为果实入药,即合核入药 [4]。若医家处方明确用“山萸肉”或“枣皮”,则为弃核用肉。钱乙用去核之“山萸肉”,而不用合核之“山茱萸”。钱乙对地黄、茱萸的变化应用,是考虑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

严用和与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为金匮肾气丸最经典的减味方,其最经典的加味方则出自严用和的《重辑严氏济生方》[5],济生肾气丸以及十补丸。

十补丸见于《重辑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肾膀胱虚实论治》,原文用于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背疼痛。但是肾虚之证,皆可服之。”具体方药如下: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二两)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从味来讲,十补丸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了鹿茸、五味子,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加强补益精血功效;“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味子正可收敛五脏之气,以助肾中精气之藏。从药量来讲,“三补”与“三泻”六药用量均相同,同时加大桂、附的剂量。从服法来讲,强调用盐酒、盐汤送服,亦从侧面测知,患者“足肿”一症当不甚重。因此,综合来看本方“温”与“补”之力均强于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见于《重辑严氏济生方·水肿门》,又名“加味肾气丸”:“治肾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具体方药如下:附子(炮,二两)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从药味来讲,济生肾气丸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了车前子和川牛膝,加强了利水消肿的功效。从药物剂量来讲,对肾气丸原方的药物剂量也有所调整,总体“三泻”大于“三补”。从服法言之,以米饮送服,而未用盐酒、盐水,或可证明古人已观察到肾性水肿忌盐,也从侧面提示本方主症“水肿”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汉·张仲景撰,何任,何若苹整理金匮要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6.

[2] 许济群,王绵之主编方剂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2.

[3] 宋·钱乙著,阎孝忠编集,郭君双整理小儿药证直决[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

[4] 祝之友,张德鸿,编著. 临床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9.

[5] 王道瑞,申好真主编. 严用和医学全书[M]. 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1-65. 

作者简介

魏赈权男,中医主治医师,执业中药师,博士。本科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宝田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马新童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昌松教授,潜心研究中医经典。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经典肾病科简介

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经典肾病科获区卫生健康委批准建立,传承中医,弘扬国粹,运用古中医智慧,将经典与专病有机结合,解决临床难点问题,提升疑难危重肾病病例的救治能力。
马新童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孔令新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中高级职称17人,设有门诊、病房、透析室,以肾脏病中西医一体化诊疗为专科特色,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运用传统中医辨证思维,中药汤剂、膏方、丸散剂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等)、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及老年慢性疾病等。
肾病科为房山区肾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积极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上下联动,打造京西南肾脏病中西医一体化诊疗中心,促进区域内学术交流,解决疑难肾病诊治问题,赢得了房山区及周边地区技术全面、服务一流的口碑。

主审:孔令新主任
编辑:张南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肾病科诊疗特色

明确诊断、中西并重

病证结合、标本兼顾

治养结合、综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