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烟台的海产品都是什么价格?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在古代就有鱼盐之利,海产品是当地一大生计。
当然,不同时期,海产品的价格有所不同。在古代,运输和冷藏条件有限,海产品种类虽然多,但大多只能在港口周边区域消化,数量有限,效益也不高。并且,在过去人的眼中,粮食为根本,海产品只能算是副食,可有可无,因此海产品相对于粮食的价格,没有太大的优势。

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行,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海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价格也有所提升。那么当时在烟台,海产品都是什么价格呢?下面就以《烟台水产志》记载的数据(1985年统计)为参考,介绍一下当时海产品的行情。
在当时,虾(对虾除外)和螃蟹以及贝壳类的海产品,还不像今天这种受重视,所谓的海产品,指的主要是鱼(包括墨鱼等),就是人们熟悉的黄花鱼、带鱼、鲅鱼、鲐鱼、加吉鱼等等。不同的鱼,价格不同;同一种鱼,不同大小,价格也不一样。

其中,当时的黄花鱼就分为三个规格(根据体长),23公分以上的大鱼,零售牌价是210元一担(一担通常是按照一百斤计算),折合每斤两块多;18公分-23公分的中等个头黄花鱼,是130元一担;13公分以下的小鱼,就便宜很多,是55元一担。
当时的两块钱是什么概念?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二三十元左右,因此,能吃一条大黄花鱼,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带鱼和鲅鱼,属于胶东很家常的鱼类,这两种鱼不仅在沿海吃得多,因为相对好加工、好储存,它们在不靠海的栖霞也颇为欢迎,总体需求量都比较大。

根据记载,当时带鱼(8两个头以上)的零售牌价是120元一担,鲅鱼(2斤个头以上)的价格是160元一斤。不过,个头小的自然价格也低,尤其是在乡村集市上,普通家庭自己吃还是买小鱼居多,大鱼通常会留着待客。
剩下的常见海产品当中,鲐鱼(一斤个头以上)的价格是100元一担,墨鱼(五两以上)的价格是70元一担。

加吉鱼为海鱼中的上品,价格一直相对加高,1985年时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查到,但对比之前的价格也能看出端倪。根据记载,1982年一担加吉鱼的零售牌价就已经过百,而当时大黄鱼的价格只是它的一半。到1985年时,大黄花鱼的价格上调到210元,可想而知,加吉鱼只会更贵。
海产品除了鲜鱼,还有干货,不少海珍品如海参、海米等都是以干货的形式销售,相对于鲜鱼,干货的价格自然要高很多。以海参为例,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参一级品的价格就达到了1000多元1担。那时的1000元,跟如今的1000元,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