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历史人物:孙葆田,《清史稿•循吏传》中的荣成人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创立了《循吏列传》,自此在古代正史当中,循吏就作为一个正面群体而出现。所谓循吏,取自“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的典故,用现代话来说,大致等同于好官。因此,能够列入《循吏传》,也是对一生的肯定。
查阅《清史稿》,在《循吏传》当中可以发现一位胶东人的身影,他的名字叫做孙葆田。

(配图均为荣成风光)
关于孙葆田的籍贯,《清史稿》只记载为山东荣成人。而《荣成市志》的记载更详,称其为“埠柳镇不夜村人。”不夜村为荣成北部古村,相传为汉代不夜县治所。
与古代多数名人相似,孙葆田也自幼聪颖,饱读诗书。他在清同治十三年考中进士,起初任刑部主事。后外放出京到安徽省宿松县任知县。在清代官场体系当中,知县虽然属于小官。但就一县来说,却也是威风赫赫的人物。但孙葆田毫无架子,不仅自己勤政爱民。他的妻子——知县夫人也带头纺纱。夫妻两个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要成为“循吏”,除了保持清廉之外,还需要有担当、敢作为。孙葆田从宿松县调任合肥县之后,就遇到了棘手的案件。合肥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乡(时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讽),与他沾亲带故的人自然就会横行乡里。其中有一个人“以逼债殴人死”,在当时的官场生态下,多数人都不敢或不愿严查。但孙葆田下令当众开棺验尸,史称“观者数万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孙葆田主持正义,判对方死罪。
对方虽然发动人脉寻求翻案,但因孙葆田的坚持及如山铁证,最终定案。不过,孙葆田也因此得罪了李氏一族,“遂自免归。”

经此一案,孙葆田名震天下。此后也不断有人或举荐、或邀请他重新出山,他都婉言拒绝。他虽然是荣成人,但归隐后长期寓居潍县。他的后半生,主要是潜心治学。据《荣成市志》记载,孙葆田著述颇丰,主要有:《校经室文集》、《汉儒传经考》、《孟子编略》、《两传经考》等170多部(篇)。而《清史稿》亦称:“学者奉(其)为大师。”既为循吏,又为大师,评价相当之高。
或许是寓居潍县的关系,孙葆田与祖籍潍县的河南巡抚于荫霖关系似乎不错。于荫霖去世之后,孙葆田执笔撰写了《河南巡抚吉林于公墓志铭》。

通过这篇墓志铭,不仅可以了解于荫霖的生平、感受孙葆田的文采,也会对胶东于姓的迁徙和闯关东的历史有直观印象。因为于荫霖出生在吉林,但却是闯关东的潍县于氏后人。而潍县于氏,又与文登于氏有渊源。
现摘录一段原文,以飨读者:“公讳荫霖,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迁居潍县。公曾祖讳居安,当嘉庆时山东大饥,携家再迁至吉林之伯都讷厅,遂占籍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