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界】高定杰:闲说酒话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110


· 闲说酒话 ·


河南邓州    高定杰

闲坐品茶,思绪却飘忽不定,竟然由茶及酒,许多有关酒的灵感在脑海中闪现。索性敲击键盘,敷衍成文。倘若此文能像一碟花生米一样为君下酒佐饭,则不胜欣欣然矣。

01

余以为,在诸多冠以“文化”二字之生活习俗中,酒文化最具文化特质。酒文化不仅使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礼仪、典章、制度浸润其间,就连婚丧嫁娶、庆典祭祀、民谚民谣等民俗活动也无不因酒的介入而丰富多彩,它不断吸收周围诸文化之精华,又给周围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博大精深。

有关酒的诞生的传说就极有文化内涵。在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中,杜康乃酒祖。言及杜康,可谓无人不知,曹操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令杜康名闻天下。据说,杜康为黄帝贮粮,发现储粮的树洞里有液体流出,闻之异香,品之觉其味尚需改进,日思夜想,几近着魔。忽梦中得一仙翁指点,需在酉时取三位路人之血加入方可甘醇。杜康遂于酉时持碗于道向人求血。遇第一人乃一书生,战战惊惊以针刺指;第二人是一武士,二话不说拿剑破指;第三人为一狂徒,疯疯癫癫用刀剁指。三滴血加入后果成佳酿。君不见,“酒”之字形即会意“酉时三滴血”;君不见,酒席刚开之时,人人矜若书生,谦谦君子;酒过三巡之后,个个势如武士,慷慨激昂;及至酒宴将终,众饮者狂态毕露,放浪形骇。此乃三滴血所致也。

当然,传说有杜撰成分,有戏说意味,但酒早在杜康之前就已被人们所发现所利用则是不争的事实。在河南漯河贾湖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酒的遗迹,有文字记载的酒的酿造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02

提到酒文化,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圈,历代的文豪大师,似乎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的四大名著皆因酒的滋润而分外精彩。假如没有酒,冷子兴如何演说荣国府,红楼一梦不会有;假如没有酒,孙悟空甘愿做个弼马温,安能西游精神抖;假如没有酒,宋公明不会一怒题反诗,梁山好汉群无首;假如没有酒,刘关张焉能桃园结金兰,三分天下写春秋?故而推想,名著的作者均为酒中高手!由此及彼,细想著名的文学大家无不是酒中豪杰:李太白自称酒中仙,斗酒诗百篇;杜工部一生酒相伴,《饮中八仙歌》千载赞;醉吟先生白居易,八百诗作把酒提;陶渊明公田种米做佳酿,醉送宾客不出堂;苏东坡颠簸坎坷酒消愁,把酒问天唱大江东流……

在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中,酒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酒局搅动政局,酒甚至影响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和走向,造成了文化的大变革和大融合。有诗为证:鸿门宴上刀剑舞,大汉屹立世界瞩;曹操煮酒论英雄,华夏割据不一统;唐宗借酒玄武变,大唐盛世美名传;宋祖杯酒释兵权,国富军弱民不安。

03

小而言之,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是更加平民化的酒文化。

正规的或是有领导和长辈参加的酒宴,座位的主次、敬酒的顺序等都有礼数,长幼尊卑不能乱,否则,闹别扭,生嫌隙,掀桌子摔碗也不鲜见。若是朋友聚会,则随便多了,以尽兴为要。

三十年前的酒宴似乎文化氛围更浓些,虽多无大观园里那些小资们行酒令赋诗文之雅兴,但也少有张飞李逵之辈喝酒的粗莽。在南召一带,时兴牌枚,“日出東方一点红,喝家是个酒英雄”,“板凳一横两头停”等等说辞,在“酒司令”的口中抑扬顿挫,村言俚语,诙谐幽默,极具乡土文化色彩。在邓州附近,划拳猜枚则带着豪爽,富有激情,赢家似胜了仗之将军,指杯严命“喝”,输者只能俯首听令,若有辩解推辞则有被罚酒之虞。

大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划拳猜枚渐渐不兴,大杯醋碟霸气登场,酒风趋向豪放,劝酒词也不断创新和丰富。劝酒词大致有这样几类,一、抒情: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宁可肠胃喝出洞,不叫感情有裂缝”等等。二、励志:如“喝上七八两,能当乡镇长”、“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等等。三、激将:如“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等等。此外还有针对几种特殊情况的说辞,如“四个不能忽视:红脸蛋、头发辫、方向盘、小药片”,但这可能就不科学了,一般来说,喝酒脸红之人,因体内已醛分解酶较少,酒量不大;女人因体质因素,不善饮酒;握方向盘者即使善饮,但负有安全之责,岂敢乱喝?吃着药的不宜饮酒,若正服用头孢,那喝酒绝对是玩命的。

记得看过一篇上海人写的文章,题目挺吓人的,好像叫《活着从南阳回来》,是说他到南阳出差,热情的主人为尽地主之谊,天天以酒相待,劝酒词情真意切,却之不恭,每次不醉不休,苦不堪言。其实,别说是内秀的南方人,既便是粗犷的北方人,在一套套经典劝酒词的洗脑之下,若非草木之人岂能不开怀畅饮?但酒至终场,雄赳赳出场的酒场演员们,谢幕离场之姿态大致是三种:不扶墙走、扶着墙走、扶着墙也不能走。

不过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养生,加之开车多了,酒风式微,酗酒渐少,醉卧街头的现象已基本见不到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酒文化的升华。

04

数千年来,酒几乎承载、发展和见证了厚重的中华礼仪,从上古的国家祭祀到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盛大国宴到家庭饭桌,酒无不在传承和创新着礼仪道德规范。孔子曰:“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意是,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至醉时则一片混乱有失礼仪。他强调饮酒必须讲求酒礼和酒德。

对于酒,爱者赞,厌者毁,见仁见智。记得郑板桥有首诗,上阕首句云“无酒不成礼仪”,而下阕首句却说“酒是穿肠毒药”,这是辩证的评价,旨在让人掌握饮酒之度。实际上,饮酒之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微醺之时,思维敏捷,妙语连珠,飘然欲仙,妙不可言,此时,无论独酌慢品,还是聚友神侃,均达饮酒佳境。而饮酒失度,或伤身,或失礼,或为笑柄。

说到酒场笑话,笔者分享一则亲历轶事给诸君一乐。余年幼之时,有一邻人嗜酒,但家徒四壁,后因无钱买酒,感生活无望,生弃世之意,遂拿毒鼠药以酒服之。此君死后“一七”之时,其妻头痛欲裂,药不能医,村中长者曰:死夫来家索讨,“搓柱”即可。一老妇将筷子立于盛水之碗中,边搓边念念有词:要钱乎?要饭乎?要衣乎?筷皆不立,待说到酒时,筷子立马站稳,急命人拿酒洒于坟头,妻头痛之症立愈。此君不仅死法标新立异,且死后索酒一事亦属千古奇闻,其嗜酒之甚也算登峰造极了。

05

如此啰嗦之文,看官诸君一定烦了,就以一句“名人名句”结尾吧,“名句”是:酒是世界上除了水和石油之外第三重要的液体!“名人”何人?哈哈,在下是也。

不开玩笑了,郑重声明一下:鄙人不善饮,但不厌酒,赴酒宴不多,但酒场见闻不少,本文所述,虽非酒后妄言,但恐谬误尚存,错漏之处,请方家斧正;冒犯之语,望大家海涵!




作 者 简 介

作者:高定杰

高定杰,网名端立易水。幼时常作文学梦,及至成年,工作家庭琐事缠身,加之心有惰意,平时充电不足,笔力不逮,因而在文学路上只能看人疾走,自己则踟蹰前行。然始终文学初心依旧,咬文嚼字习惯未改,每有灵感显现,必捕捉在案,偶有拙作,不揣浅陋,呈与亲朋同好,以博一乐。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