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的前世今生,微医为你解读,谈谈祛湿养生

 健康福禄寿 2020-07-14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湿气越来越关注,称为“网红”也不为过。帅哥说我怎么把血脂降降,美女问想拥有苗条身材。但是面对“湿气”的认识却一片茫然,在这里来讲解一下,谈谈湿气的“前世今生”。

一、究竟什么是湿呢?

湿是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碍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酸痛、纳呆、苔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二、先谈谈湿的“前世”分为外湿和内湿。

1、外湿是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内湿的“前世”是津液。

津液是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的精微物质。

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如泪液润滑我们的眼睛;唾液湿润我们的口腔;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我们的膝关节有少量的关节液润滑我们的关节,利于弯曲行走。还有胃液、肠液等。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三、以上就是湿气的“前生”—津液,在我们身体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湿气的“今生”。

1、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过程,破坏津液代谢的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环流障碍,水液停滞,或津液大量丢失等病理改变。由上津液停聚则化生为湿,或多食油腻、嗜酒饮冷,湿浊内生。这就湿“今生”由来。

2、哪些是湿呢?

由于湿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使湿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可导致:

湿阻气机:表现为胸闷不适。

湿困脾阳:表现为吃饭不香、不思饮食、腹胀、大便稀、小便短涩。

(2)、湿性重浊:

湿邪外袭肌表:表现为则头昏头沉,如戴帽子感觉。

湿滞经络关节:表现为可见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重着。

湿浊在上:表现为颜面污垢多、眼眵多。

湿滞大肠:表现为大便溏泻、下痢脓血粘液。

湿气下注:表现为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过多,时有瘙痒异味。

湿邪浸淫肌肤:表现为形成疮疡、湿疹、水泡。

(3)、湿性粘滞:

①、症状的粘滞性:表现为大便粘腻不爽,常粘马桶,小便涩滞不畅。分泌物粘浊和舌苔粘腻(黄腻或白腻)。

②、病程的缠绵性:表现为湿疹、湿痹(着痹)等,亦因其湿而不易速愈。

(4)、湿性趋下:表现为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

四、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属于湿的范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紧张的工作,锻炼身体的机会减少。男士社会应酬多,肥胖、高血脂症、不育症越来越多。爱美女士对苗条身材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以及由肥胖引起的不孕症越来越受重视。那中医对祛湿有哪些好方法呢?

1、 中医祛湿六法:(1)*健脾祛湿: 方用参苓白术丸,四君子汤。药用茯苓、炒白术、苍术、黄芪、人参等。(2)*清热燥湿: 方用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药用黄芩、黄连、苦参、黄柏、龙胆草等。(3)*淡渗利湿: 方用五苓散,猪苓汤。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4)*芳香化湿:方剂如香苏平胃散、藿朴夏苓汤等。药用佩兰、砂仁、豆蔻、草果等。(5)*温阳化湿: 方用右归丸,五子衍宗丸、苓桂术甘汤。药用肉桂、桂枝、菟丝子、杜仲、巴戟天等。(6)*祛风胜湿:代表方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药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桑寄生等为主组方。

2、 茶饮集锦:

(1)、清热降脂茶

金银花5g、荷叶5g、贡菊花5g、加水500ml,文火熬开或泡茶,代茶饮。

适用于咽喉肿痛,急、慢性咽喉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高脂血症者。

(2)、清肝明目降脂茶:

贡菊花5g、枸杞子5g、决明子5g,加水500ml,文火熬开或泡茶,代茶饮。

适用于头胀痛、暴发火眼、视物模糊、大便干结等高血压、高血脂症者。

(3)、活血通脉降脂饮:

红花5g、生山楂5g、丹参5g,加水500ml,文火熬开,代茶饮。

适用于肢体麻木或疼痛,活动不遂,瘀阻经络,高血脂症者。

(4)、健脾祛湿粥:

薏苡仁30g、莲子(去芯)20g、赤小豆30g、红枣10枚、白砂糖10g。

将薏米、赤小豆、莲子洗净提前泡发(两个小时)。泡好的薏米和赤小豆放入锅中,大火煮开。等汤煮沸后,加入红枣。小火慢炖,至赤小豆、莲子、薏苡仁微开花熟软,放入白砂糖即可食用。

适用于脾虚引起的经常腹泻、不欲饮食、乏力,舌淡红苔腻者。糖尿病

(5)、荷叶山楂饮:

荷叶5g、山楂5g、泽泻5g,加水500ml,文火熬开,代茶饮。

适用于形体肥胖,过食肥甘厚味者。

以上药物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

谈到这里,大家对”湿”的认识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居潮湿之地,别冒雨涉水工作,以免湿邪侵袭。

2、少食肥甘厚味,别酗酒,少喝生冷饮料,以免内生湿气。

3、经常锻炼身体,脾胃功能增强,湿无内生。

(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交流,切勿自行使用,责任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