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豆薏米神仙水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红豆薏米神仙水

我个人主观感觉中医药的周边产业比十年前红火了不止十倍,有意思的是养生热的主要推手,绝大多数基本不是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

很多中医药理念被改造美容,以新面貌示人,所以不得不感慨跨界的力量。

当然其中喜忧参半,有得有失。

客观上确实普及推广了中医理念,传播力度远远大于中医药行业的内部人士。然而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中医药理念被歪曲误解,很多中医的治疗及养生手段被滥用。

中医领域相对而言其实颇为小众,特别是近几十年,已经有些边缘化的味道,大体上说,颓势很难挽回。

因为中医师的临床水平大幅度滑坡,而且这种趋势似乎没有止步的倾向。

有意思的是,另一方面,养生领域趁着这些年经济的腾飞,似乎形势大好,如火如荼。

从表面上看,中医药大有些诈尸还魂的味道。

各种养生机构的各色人等,都会诊断客户的体寒、宫寒、湿气,这是三台好戏。

体寒、宫寒本文就不说了,基本是为了灸疗、敷贴等养生项目做铺垫的,具体可参考以下文章:《怕冷是不是因为体寒》《谈谈目前的灸疗现状》

在江南地区,还有压轴大戏,就是“湿气”。

有了“湿气”,刮痧、拔罐、泡脚、推拿、祛湿饮品等等,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

大清国手叶天士曾有名言:“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又说:“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复不少”。

从客观上讲东南是卑湿之地,确实湿热氤氲,湿病居多半,即使无病之人,体质上多少有偏湿体,也不少见。

故而“湿气一说”大行其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各种养生机构对“湿气”概念的推广可谓居功至伟,可以说在近些年“湿气”一词基本妇孺皆知。

很多患者来门诊,开口第一句便是:“医生,我觉得我湿气重。”

就是对中医一窍不通的朋友,你只要胆子够大,气场够足,瞪着眼煞有其事的看对方一会,然后用凝重的神情正色说:“朋友我看你湿气重啊!”

大概率也能蒙对一大半,湿病真是不少见,湿病中的湿热病则更是重头戏。

可以说一个中医师在当代,湿热病不精通的话,疗效一定够呛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坊间流传一张祛湿神方,我想十有八九大家都听说过,叫做红豆薏米水,不少人每天煮了饮用,目的是祛湿减肥,有些人则作为日常保健的饮品。

 

这些年红豆薏米水广受推崇,在人群大众中知晓度很高,几乎有些被神话的趋势,有不少人觉得此方大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

我个人觉得红豆薏米水的组合还是配伍的挺好的,只是适用范围被夸大了,如果运用的妥帖恰当,对一部分湿热患者是有疗效的。

通常红豆薏米水选用赤小豆和薏苡仁这两味药,这两味药,药性平和,同时又属于药食两用,即使用的不对症,至少不会起太大的反作用。

当然如果大量久服,而且又不是适应症,也是可以吃出问题来的。

红豆薏米水中的红豆一般建议选择赤小豆,红豆和赤小豆是不同品种的。

《本草纲目》中谈到: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

薏苡仁通常中医会有生用和炒用两种,生用清热利湿排脓作用较好,炒用则有些健脾的功效。

这两味药单用,一般偏走经脉,药势偏走下为主,祛脏腑的湿热也有些作用,但相对适应症是经脉和下半身的湿热。

但是话说回来,单纯的疾病与体质,实际上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人都是复合病机的疾病,体质也多是复合因素的体质。

如果体质以“实”为主,以湿为主,平时喝点红豆薏米水还真有点好处,有些体型偏胖的朋友,还真因为长期服用红豆薏米水减肥了的。

但虽然江南湿热病多,湿热体质的人群也多,正真适合长期吃红豆薏米水的人群多不多呢?

其实红豆薏米水的适应范围没有那么广,因为绝大部分人的体质与疾病都有兼夹因素存在。比如湿热气虚、湿热血虚、湿热气陷、湿热阴伤等等。

而且有些湿热的病位也不是红豆薏米水可以达到的,比如湿热蕴肺、比如苗窍湿热、比如胸膈湿热、比如肝经湿热、比如湿热困脾等等,都是红豆薏米水力不能及的。

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来讲,湿热病辩证颇难。

湿热阻气多有怕冷,会误认为寒。

湿热多伴劳倦,常误作气虚。

湿热常觉怕热多汗,常误作阴虚。

……

倘若湿热中夹气虚、阴虚、血虚从而形成复合病因病机,那么辩证则更难,可偏偏湿热病又最多兼夹。

所以湿热病主要在于难辩难识,辩识后尚需精准定位,故而江南医师在治疗各类湿热病症常用方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实在是湿热为病变化多端。

很多时候我和患者说:“你啊!湿热哦!”

很多患者会不假思索自然接口:“喝红豆薏米水管用吗?”

“管用还要医生作什么?你那里运气那么好,碰上正好是红豆薏米水类型的湿热病?”

你说祛湿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其实祛湿并不容易,湿病在中医六淫致病中属于辩证颇难得一种。

(六淫是中医术语,指六种致病因素:风、寒、热、湿、燥、火。)

想靠一张所谓神方,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

但红豆薏米水,如果会用,仍旧不失为一张好处方。

《疡科捷径》有张处方:赤豆薏苡汤,和红豆薏米水很接近,主治也类似。我摘录出来给大家参考。

赤豆薏苡汤: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

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

最后安利一下:

如果平时体力不错,精力旺盛,体质壮实,易胖不易瘦,长期服用红豆薏米水,确实有些减肥的功效,如果配合适当有氧运动,可以事半功倍。

古籍记载中有类似提法:

晋朝陶弘景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又《食性本草》说:“赤小豆久食瘦人。”

如果体质兼夹虚损的患者并不适合,最好还是找靠谱中医师诊察后判断,较为保险。

附: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本经疏》:“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如是,则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睥虚泄泻,致成水肿,风湿筋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气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下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