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四进老师由烧心漫话中医的治病机理(一)

 钱要向我飞 2020-07-14


咱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讲究见微知著。一句履霜冰坚至,就揭示了万物之间的有机关系和相互联系。

中医,通过病人透露出来的一点点信息,就能分析他后面的病机在哪儿。就好像咱们冰山一样,冰山你看它在海上露了这么一小点,其实下边很大。

事物的整体观,这就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

所以说,你看我在南海小筑禅意生活馆公众号1月24日发表的《治疗肺炎,民间中医王四进老师有话说》那篇文章,当时就预见到了它这个病,出问题的都会是死于那些基础病。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再打开看一看。

目前,通过这些医院的消息以及各方面报道,死亡的这些人都是那些有基础病的,比如年老的、身体不好的,有三高的、有内热的,都是这类人,得了新冠以后,心肺功能突然衰竭就不行了。

这次疫情,国家采取的隔离措施很果断,中医中药用的非常及时,还都是仲景《伤寒论》里的方子,一下子就把疫情控制住了。这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高明的,实用的,能够解决问题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伤寒论》的传承形成很多门派。历史上,有一家一伤寒的说法。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伤寒论》。有从三阴入手,有从三阳入手,有从气化入手,有从五脏入手,有从经络入手,还有从方证对应入手,各有千秋。

有的就像那种对证治疗,它对人体不去过多研究,只按仲景说的条文去找症状,只要你出现这个证状,就是这个证,我就用这个方,这样去对号入座。当然效果也不错,但是缺乏了对不同体质病情整体发展过程的把握,缺乏提前主动把控意识,还是属于后知后觉,见招拆招,有点被动。

当然了,我学伤寒也还在研究当中,应该说是小学生水平,离高手的境界还差得很远。


我们学习中医,灵感很重要。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力,一个见微知著、综合归纳的能力,这样才能感悟仲景的原意。同时,对于古人想告诉我们的言外之意,还不能乱想,不能瞎想。没有根据的乱想,那叫幻想、妄想。尤其是人命关天的医学,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问。

后世有很多人学伤寒,学不会。是因为啥?就是因为太崇拜医圣仲景了。仲景说一他不敢说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教条与僵化,就会造成他思想比较受局限。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拓宽其思想,往问题的纵深去考虑、去探究。

这也是一直在说的,两千年了,没人能真正了解仲景思想,解开《伤寒论》之本来面目的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太崇拜了。崇拜到只要是对了证了,然后用上方,马上就见效。但是其原理却不知道,说不清。

只要对证,用上方子就有效,这就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仲景的方,药不能加减,量不能动,这也算是业内一部分人对古人的迷信吧。岂不知,仲景的原意是让你学会加减变化的。当然,变化也是有法度的。

当大夫不但要了解人体生理现象,而且人体的病理、病理发展及其趋势等等都要了解。这些东西其实仲景已经说出来了,就是说,在平时看病当中,就需要细致地观察,多听多问,多多思考,不断地总结归纳,慢慢就会对一个症状、一个体质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发展的趋势、预计的结果、会出什么问题等等这一切东西,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慢慢也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你也就能治未病了。 

啥叫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就是不让疾病再往严重发展,把他以后如果不管他就要得什么大病,提前给它截断、逆转,这就叫治未病。不是说大夫有多大的本事让你不得病,没有。因为啥呢?人都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他都会得病。大夫的职责就是告诉你如何健康生活,如何饮食起居。告诉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少得病,得了病也好调治。通过中药把病情控制,截断其进一步发展,从而逆转恢复到常态,内经叫做以平为期。人如果真正的合了道以后,那就不叫凡人了,那都是高德之士了,天人合一了,免疫力超强当然他就不得病了,但世间还是老百姓多。


就说这次新冠的病人,如果年轻人得的,跟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你下个方子绝对不能一样。如果一样的话,年轻人救过来了,老年人就救不过来了。所以说,治病要因人而异。

再比如疫情重灾区的人,他在马路上站着,突然就倒地下躺那了。这样的人都有基础病,他平时还容易闹心梗、脑梗的,一遇上疫情这个事情以后,他思想紧张,恐慌,心理压力各方面因素导致它诱发出心脑血管的病出来了,也不一定都是病毒这个病致死的。再一个它本身六经里面都堵着,五脏六腑内热、湿热都堵满了,本身经络的运行不畅,他的免疫力根本就上不去。一旦感染病毒以后,它的免疫细胞使不上劲,造成他的病情快速发展。所以说,根本的还是得把我们体质搞好,把六经搞通畅,把五脏六腑调顺了,人体就是健康的。我们老祖宗说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体的五脏是藏精的,六腑是泄浊的。如果你平时根本不知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成天身上带着病,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从经络入到六腑。热入阳明化热,化燥,化胀气,化湿热,大腹便便,口臭体臭,屁多屁臭,口干口渴口苦,便秘便粘,臭气熏天,满身油腻,腿沉乏力动则气喘,膝盖不能打弯,蹲下起不来,老年痴呆,大便不畅、小便赤黄,胆囊有热息肉结石,饥不欲食,食后腹胀腹满,烧心吐酸,两胁攻涨,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咬牙打鼾,嗜睡头昏,动则汗出,贪凉怕冷,等这都是腑上的问题。还有膀胱炎、前列腺炎、宫颈糜烂、多囊卵巢、不孕不育等等,时间长了后,从腑又入到了脏。

因为三阳六腑,这都是属于阳证。阳热过剩了津液耗亏,三阴就不足了。(未完待续)
         
         避风寒 慎起居 惜精神 
         节饮食 戒嗔怒 畅情志

口述:王四进
图文:张志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