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四进老师由烧心漫话中医的治病机理(二)

 钱要向我飞 2020-07-14


(接上篇)所以,经络里边长期带着病、伏着邪,就会传到脏腑里边,伤寒论里面叫过经。如果这时候没有找到好的大夫治,最后这些病邪在人体就形成这些基础病,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

这些基础病在身上,平时虽无太多表现,但是会暗耗人体阴液正气,到一定程度,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如说受了大凉大热,生了气,吃得过饱或者是过累了,或者是感染上啥病毒了,这都是诱因,当人体需要部队去抗击外来敌人的时候,里边本来就有亏空了,津液阳气不足,气血就调动不起来,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垮了,就崩溃了,人就麻烦了。

所以说,你看仲景给我们的治疗方法很科学,就是通过三阳、三阴这六经来统帅全身辨证治疗。

三阳证,一个是在表的病,通过解肌发汗就解决掉了。再一个通过利小便来调理。一个是发汗,一个是利小便,都在膀胱经上。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大肠排毒。手阳明大肠主燥,也在三阳上,也在阳经上,它通过通大肠、泄大便,把进入阳明大肠经的邪气给它清理掉,它就不至于燥热过盛耗到真阴上了,伤不到肾阴了。这就是把人体从阳化热,给终结了。

如果你是一个阳气旺盛,相对阴气不足的体质,一旦感邪它就容易从阳化热,进入阳明胃经,你看有些人怕热口渴,喜欢饮凉水、冰水,出汗多,一动一身汗,睡觉流口水,脸冒油面出汗,说话急躁口气重,三高症,这都是三阳尤其阳明经带热的。

三阳经带热,工作他就没有耐心了,平时比较烦躁、急躁,踏不下心来,喜凉不喜热,胃口大,能吃肉能喝酒,喜欢吃凉的,肥胖肚子大,夏天空调对着吹。这都是三阳经有热,这就是问题,这就是身体病了。

有的人以为这样的状态,是身体好,是壮,不对!是阳太过了,过犹不及,不中了嘛,跟平常人不一样了。

如果是体质偏寒,阳气不足的人,他受邪就容易从阴化寒证。

你看有些小姑娘面色灰暗,手脚冰凉,不敢吃凉的,胃口不好,饭量小,到冬天冻手冻脚,痛经,耳朵也冻坏了,小脸冻得发紫,人整天乏力,没有精神,心比较累,人比较困,每天一看就是那种没精打采的样子。白天了也犯困,一上班就犯怵,一上课老犯困,开个车也犯困,有的人甚至在那站着就睡着了。人家说话也反应不上来,别人说啥也不知道说啥呢。 说话声音也比较低微,没有个精气神。从体型来看,他就是弓背塌腰比较瘦弱。这都是三阴不足,阳明胃气差,脾阳不足,肾阳不足,厥阴肝血虚寒。

所以说,你看有些小女孩年龄不大就健忘、手脚冰凉、四肢发冷、浑身发冷,比别人都穿的衣服都多,这都是从阴化寒。

这样看就分开阴阳了。阴阳,一个阳证一个阴证,这就分出来了。你如果看病的话,就先要分阴阳。


咱们现在说说烧心的问题。你看一个烧心,挺简单,好多人就吃多少年的奥美拉唑,这样扛着,其实这个很危险。

小小的烧心,它反映出的是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肝胆郁热。因为肝胆主酸,身体如果有热有火,郁住了,就往上逆,酸气就不往下走,就不能正常的疏泄、顺降。再一个是证明他的阳明大肠也堵着,大肠之气不往下走。第三个,反映他这个人的心脏比较弱,肠蠕动不行,容易受风寒。受风寒以后胃一着凉,马上就烧心了。

外容易感风寒,内还有瘀堵,人体的垃圾排不出去,常年这样闹下去,有一天突然受寒,就会导致心梗。

胃里的酸气,胆汁胰腺分泌的强酸强碱的消化液,本来是消化食物的,它不往下走而反逆,就是一种邪气,它刺激胃黏膜、食管,腐蚀消化道,常年这样烧就烧坏了,胃里边、食管消化道里就会长溃疡、息肉甚至肿瘤。

这一点,一般老百姓也不知道也不懂,烧心引不起重视来,烧的话就愣扛着,或者吃点奥美拉唑来拟制胃酸分泌,这样硬抗多少年,最后一检查出问题了,后悔也晚了。所以说,我们学医的就要把握这些东西。

一个小证状,它反映的是人体脏腑机能的一个机理,一个病态的一种机理。把机理研究透,然后判断和把握它的病理,容易往哪个方面发展。

整个六经,你要研究透以后,人体病理的规律你就能把握住了。病往哪儿发展,慢慢的也就心中有数了。你知道了病理的发展路数,作为医生来说,你还不能把它给截断吗?你还能让它去泛滥吗?对吧,随手就给它截断了。

所以说,我们把这个事情都想到前边,提前就给它遏制住,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治未病的智慧。

好比,父母大肠湿热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给他喂点大黄甘草水,把胎毒排一下,把脏腑的内热排一下,他就很少闹黄疸、湿疹等乱七八糟的病,因为他脏腑通了,邪热排掉了。就怕是大肠堵住以后,内热排不出去,毒素排不出去,在身体里边乱串,形成各种疾病。

 人体就是通过发汗、大便、小便这三个排毒的通道代谢的,再一个就是通过淋巴解毒。

淋巴相当于我们的少阳三焦系统,半表半里,进可攻,退可守,是人体元真之气的通路,免疫力的重要部位。

小孩一生下来,大便不好,是因为母体遗传下来的肝胆有热,有些宿便还在身上。如果你再给小孩洗澡着了凉,就把发汗泄热排毒这个通道给堵住了,里边的大肠再不通,内热没有出路,一下子就归到肝胆,归到胆囊。肝胆的内热一爆发,胆管、十二指肠发炎脓肿,胆汁就分泌不出去,一下就憋回肝里面去了,就会闹胆道闭锁黄疸等。 (未完待续) 

         避风寒 慎起居 惜精神 
         节饮食 戒嗔怒 畅情志

口述:王四进
录音:冯丽娜
图文:张志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