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山三茅观丨皇帝遇难神明显灵!少年于谦作《石灰吟》于此

 真友书屋 2020-07-14

老杭州

自古以来,吴山一直都被誉为洞天福地,吸引了许多云游的僧侣道士在此结庐建庙,南宋时期的三茅观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三茅观位列“御前十大宫观”之一,还被道教尊为“符箓派圣地”,香火鼎盛。明朝重臣于谦少时就在这里读书,还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






三茅观中的“三茅”指的是在秦汉时期得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传说这三兄弟曾在江苏的句曲山修行,一边采药炼丹,一边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后来人们就把句曲山叫做“茅山”,并把这三兄弟尊奉为“三茅真君”,在江浙一带影响深远。






按《西湖游览志》记载,唐代时吴山上已有三茅堂,南宋初有茅庵一座,道士王嗣昌居此三十年,宋室南渡后扩建。传说,有一天宋高宗渡江时遇到大风挡路,船不能前行。他问侍臣:“这附近有什么神可以帮我?”他们说:“有三茅真君,有求必应。”于是,宋高宗就诚心祈祷,果然眼前有三道绛衣身影闪过,很快江面便风平浪静。感受到神异的宋高宗立刻登上吴山,找到了供奉三茅真君的小茅庵,并命人将它扩建。






三茅观自建成以来一直受到皇家重视,因东都旧名,被赐予匾额“宁寿”,成为“御前十大宫观”之一。南宋国力羸弱又四面环敌,统治者为求消灾免难,同时利用道教的教化功能,从而巩固皇权、安定社会,再加上宋代皇室一直都有崇道的传统,三茅观自然就成了皇室的心头宝。宋高宗曾在这赐下唐钟、宋鼎等七宝,甚至连山也叫七宝山了。当时观后还筑有“十二瑶台”,遍植桃花。春日郊祭时有“瑶台万玉”之景,是著名的吴山八景之一。






元朝时三茅观毁于兵火,于明初重建,观内辟有书馆,于谦少年时曾读书于此。传说,于谦12岁(另一说17岁)时听闻吴山三茅观里有个学问很好的先生,于是他就收拾行囊打算去拜师求学。一听到这个消息,于谦的亲戚朋友就轮番劝阻。原来,从于谦家上吴山路途遥远,必须经过山上的星宿阁。可是这星宿阁不一般,传言那里闹鬼,死了不少人了。家人生怕于谦出什么意外。不过于谦听后并不担心,只是淡然一笑说,“这天底下哪来的鬼呀?就算有鬼我也不怕。”说罢,他就提着行囊走了。到了星宿阁天色已晚,于谦不仅不害怕,还把行囊往星宿阁里一丢,倒头就睡。兴许是鬼也怕这少年的阳刚之气,于谦这一晚上睡得非常安稳,第二天又元气满满地去求学。神奇的是,自从有了这一次经历,于谦每次上山求学都睡在星宿阁中,而这星宿阁闹鬼的传闻也就从此销声匿迹。






于谦像

于谦在三茅观求学时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一天,他见到山中有人锻造石灰石,心中感慨,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少年壮志跃然纸上。三十多年后,纸上的壮志变成了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壮举。面对明军主力在土木堡溃败、蒙古瓦剌军来势汹汹兵临城下,年逾半百的兵部尚书于谦临危受命,整备城防,率领守城将士奋力抵抗,最终将瓦剌军逐出塞外,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于谦读书像

如今的三茅观已不复当年的景观,在抗战时期毁于兵火,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的遗址。后人于2008年修整三茅观遗址,将其改建为三茅观遗址公园向游客开放。由于三茅观是于谦读书处的缘故,吴山景区特意在观后修建了于谦读书像,并挂起了于谦的传世诗作。除了著名的《石灰吟》,还有一首诗写着“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据说,这就是成语两袖清风的起源。

杭州打卡

三茅观遗址

☑ 景点地址

杭州市上城区吴山景区内

☑ 门票信息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 交通路线

乘坐公交315路至上仓桥(市肿瘤医院),步行1公里(15分钟)可到达

>安利小站<

文 字 丨老杭州

图 片 丨网一络



老杭州

一座熟悉的陌生城市,带着好奇去寻找这种陌生带来的快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