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乐床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古岸云沙 

我大娘家前门的大池塘,是我童年留驻最多也是带给我最多快乐的地方。

池塘穿村而过,有两座石桥组成。一座石桥在我大娘家门口,往东通向大沟,然后通向排管站,大沟每到旱季就会定期排水,大沟里满了水,就会流向村里,村里的水满了,就会漫了小桥,小桥看不到,人就得摸索着过了。


另一座石桥稍窄,在三爷爷家门前,从那里通往他坑南的新家里。桥下青石板,光滑透明,谁下了地回来,就要站在青石板上洗洗足,站着聊聊天,聊聊收成,聊聊庄稼的长势,二小子在哪里上学了?谁家的孩子考上中专了,聊到把脚洗的发白了,那个先回家的差不多把饭做熟了,也该回家了。

桥的两边都有石板,石板错落有致,最大的用处还是洗衣服方便。小孩子的尿布,冬天的棉衣,被单子,也不管是什么,只管用棒捶“嘭嘭”地捶,好似要把经年的污垢都捶掉似的。

池塘边有垂柳一棵,歪着身子,长进池塘里去,柳枝垂在水面上,浸成腐败的黄色了,污秽着,倾得太厉害了,树根裸露着,放着洗衣服用的石板,赶到闲时,忙不过来,一塘里都是洗衣服的人,只好自己垫了石板去,哪里得劲放哪里。

夏天里,两桥之间的池塘是小孩子的乐园。天太热了,只好天天泡在池塘里,一身的泥水,常常被父母骂。有一个记忆非常深刻,有一天在岸边捡到一只鸡蛋,直接嗑了口就喝了,忘了什么味道了。


不过,现在要我喝生鸡蛋,打死也不会了,一是有病菌,二是不够环保,都是饲料喂出来的。其实应该是鸭蛋,不知道为什么记忆中就是鸡蛋。柳树下是最深的地方。不会游戏的就在浅水里扑腾,我扑腾了好几年,都没有学会凫水,说起来是够笨的,每一次,眼看着要学会了,夏天结束了,只好重新学。浅水里水浑,脏,不久也就放弃了。

东桥东是一片芦苇地,好象有一篇文章叫做会思想的芦苇,因为芦苇的韧性,风吹不折。

那一大片芦苇,夏天的时候,满是蚊蝇飞虫,然而结了芦苇棒子的时候,也可以当零食吃。夏天里红的蜻蜓落在芦苇丛中,可以捉了放在蚊帐里吃蚊子。我二大娘的三姐相亲的时候,在芦苇丛里见面,两个人初次见面,大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们等得脖子都酸了,才见到两个人笑眯眯地出来。

西桥西被人承包了做鱼塘,常常有人半夜里撒网,偷鱼吃。鱼塘里有藕,夏天里半个池塘都是荷叶,荷花亭亭几株,粉的花,黄的蕊,粉中带露,让人欢喜不尽。让人想起汉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那种意境着实美妙。

我在夏夜里,常常坐在池塘边的青石板上与伙伴一起聊天,月亮的清辉穿过树隙照下来,一点点斑斑驳驳的树影,蛙鸣、虫叫,不绝于耳,淡淡的荷香袅袅飘来,躁热的空气一点点凉下来,很容易想到“心静自然凉”。


如今那一片连一片的池塘早被填了土,盖满了房子,再不找到儿时的一点点印象。

有时不愿意回家,并不是因为缺少感情,而是再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印象,熟悉的感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