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到丰县城“赶交流会”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孙厚超

图:来自网络

二十年前,进城可是一件稀罕事儿。

因为离城远,进城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谁要没事整天遛街瞎折腾,就会被亲戚邻居唤作“青皮”。但每逢春秋换季,大人们去城里招商场给家里老小添些衣物,或者购置些其它日常所需,还是必须的。

那时候,招商场是城里的一块招牌,进城不去招商场就等于没进城。招商场的物品最大的优势是物美价廉,因此是当时全城里最能汇聚人气的地方。逢节假日,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招商场最热闹的时候当属每年一季的物资交流大会。

每年秋末冬初,粮食入囤,麦苗泛青,庄稼活儿告一段落的时候,物资交流大会就隆重开幕了。

赶交流会是一件特别让人兴奋的事儿。头天晚上,青年男女就开始鼓动起来,邀朋引伴,叽叽喳喳,撺掇半个村庄,搅扰得狗儿们大半夜都不停地狂吠。

这样的夜里总会让人失眠,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半睁着,在皎洁的月色里憧憬着天亮后的兴奋和快乐。

天刚麻麻亮,村庄里就开始喧腾起来。鸡鸣,狗吠,炊烟袅袅。耐不住性子的年轻人已经聚集在一起,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各种响声交织在一起。乡村的公路上,一拨又一拨的人流开始从四面八方汇聚,直到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浩浩荡荡,一起向城里涌去。一路上,喊叫声,说笑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进城时已日上三竿,肚子早已经咕咕叫,就在城关李家包子店小憩一下。李家包子店临街而建,门面简陋,门前放两只茶壶形状的大桶,一桶装粥,一桶盛油茶,旁边是煎锅。鼓风机呜呜作响,把炉膛烧的通红,映得周围等着包子的人满脸的温暖。煎包子的师傅身着一件白罩褂,手脚麻利,动作娴熟,包子下锅,滤油、翻身,一转眼,锅盖一掀,变戏法似的,腾起的热气里,一锅个大皮薄、色泽嫩黄、香气扑鼻的包子就呈现在眼前。

乡村生活清苦,一日三餐滋味寡淡,很少见荤腥,因而包子的香味格外诱人。店里顾客尤其多。要十只包子,端一碗油茶,在屋里找个地方放下,没有板凳就索性站着,听大家讨论家长里短,或者表达进城的兴奋劲儿。亲切的乡音里,煎包香酥可口,油茶散发着阵阵清香。远处,凤鸣塔尖在阳光下熠熠闪着金光。

交流会以招商场为中心,人民路、支农路两旁也拥挤着一家家摊位,商户来自全国各地,借交流会兜售廉价商品。太阳还没升高,招商场内外已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商贩们的高音喇叭声,购买商品的讨价还价声,同路来的乡邻彼此的呼喊声,人声鼎沸。满眼里是人,满耳里是嘈杂。在招商场里转一圈出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还要花上大半天功夫。

中午时分,拼尽全力挤出来的人手里都大包小包地拎了许多东西,满身大汗,气喘吁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疯狂购物的情致。可肚子咕咕响了,于是几个人邀约着,到招商场门外小摊上吃点东西。要上一大碗拉面,或者冷面,让伙计多放些辣椒。只这一碗面,就能喝得汤足饭饱,热血沸腾。

吃过,放松了心情,但赶会似乎还未尽兴,于是拎着包,各处转转,再添些小物件,可不能漏了便宜。

太阳偏西,赶会的人们开始散去。手里、车上都满满的,大到家具家电,小到锅碗瓢盆、一家人的穿戴,应有尽有。大家交流着赶会的见闻,讨论着各自淘到的好东西,心里装满了赶会的快乐和满足。

赶会回来的第二天,村里开始上演一场服装秀。爱美的媳妇和姑娘们开始穿着头天买来的衣服在村庄里到处转悠,有时大伙还聚在一起品头论足一番。

爱美的二嫂穿了一条紧身裤,年长的老人们远远地看了都羞得纷纷转过头去:“老天爷,跟光着腚似的,咋能见人?”最后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年轻人也看着不顺眼,到底没有城里人穿着耐看。后来终于看出了门道,原来常年耕作于田间的二嫂身体健壮,穿着紧身裤,就像电视里看到的举重运动员。大家就都乐开了。但倔强的二嫂不管:“城里人能穿的,咱也能穿!”

交流会上处理的商品大部分是在城里落时的服装、大商场清仓的尾货,而这些东西却给了刚刚开始注重物质生活的农村人一个巨大的惊喜。

十年前,我家搬进了城,没想到居然和招商场比邻而居。

当梦寐以求的东西一旦近在咫尺,一切似乎都变得陌生起来。算起来,进城多年,我去招商场的次数竟然屈指可数。几年前,招商场重新修建,西门已经改换门庭,一座大楼取代了原先的黛瓦白墙以及高大的门楼,看上去气派很多。闲暇时去招商场里转转,奇怪,先前的那种神圣感竟然慢慢消逝,心中再无当初进城来的兴奋,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到底少了什么呢?

去年在街上偶遇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他叫张楠,原先在招商场里做皮衣生意,一直很红火。他依然西装革履,精神飒爽,风采不减当年。问起他的生意,才知道他早已经转行,做了海信电视县区总代理。惊讶之余,不免问起改行的原委。张楠感叹道,近些年城市发展迅速,新开发的店铺成倍增长,“精品屋”,“品牌直营店”遍地皆是,加上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物美价廉”为招牌的招商场生意日渐冷清,好多商户已经转行另谋他路了。

我忽然记起,原来招商场里少的是人气,再也寻不到原来的氛围了。

我又想起,村里的二嫂也不再穿紧身裤,再也不到招商场购买廉价的衣服。她现在自己办了养鸡场,在城里买了房,披金戴银,光彩照人。进了城的二嫂晚上在广场上跳健身舞一直跳到深夜,白天开着小轿车奔波在城里的家和养鸡场之间。二嫂的生活节奏已经完全和这座城市融在一起。

物资交流会早已销声匿迹,它已经作为历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

而今,先前偏僻的支农路已经足够繁华。夜晚,华灯耀眼,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招商场虽然已经置身于这座城市的核心区,但它更像一位老去的舞台明星,卸去浓妆,躲在幕后独自落寞。

一次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吃李家的包子。转了半个城,赶到那里却傻了眼:一排高高的围墙后面,一个个塔吊正在紧张施工,巨大的手臂在空中挥舞,一座新小区正悄然落成,哪里还能看见李家包子店的影子?朋友说他几个月前还在这里吃过包子呢,怎么一下子就消失了呢?就像一转身,这世界突然变换了模样,快得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

是的,这座城开始教我们沉淀记忆,她正用一种全新的姿态引导我们的思维。

驱车沿着中阳大道一路向东,一幅长长的画卷在面前逐渐铺开。那是一片新图景——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宽广的大道纵横交错,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还有大面积的区块正在规划建设中。这是一座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一支无形的大笔正在描绘着她崭新的未来。

人是比较容易怀旧的动物,怀旧时总会生出无限的感慨,感慨岁月如流,感慨一切如昨,但是,谁会一味怀旧而拒绝接受更加幸福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