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关于月饼的记忆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邱利刚

上小学的时候,中秋节那段时间父亲最忙。他领着十几个人做月饼,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进货的人来人往。

父亲开始时用炭火、平底锅、吊锅炕月饼,离很远就感到热气不断扑身而来。那时月饼半斤一个,馅料主要是冰糖和青红丝,两个用纸一包,外面贴上红帖,绳子一捆,买回家就可以走亲戚。有些人家是这家送来,然后拿着送下家,转来转去月饼最后硬的快吃不成了。

两三年后,父亲外出学习,月饼换成四个一斤,用上了烤箱,馅料又多一些花生、瓜子等,做好的月饼还抹一层蛋清,烤出来油明发亮,很能勾引人的食欲,我最喜欢吃烤出来的新鲜月饼。

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病,看好多医生不行。母亲带着我去亲戚家打听一个医术很高的医生看病,等从亲戚家出来时,放在门口车子上的月饼不知被哪个调皮的小孩拿去一块解馋。

初中的时候,父亲已经改行。县城的表姐每年中秋节来,总忘不了带上一些月饼。父亲最喜欢五仁馅,我和母亲喜欢豆沙和枣泥馅。我们一家子围坐在一起,慢慢品尝自己喜欢的月饼,难得见到父亲这样的悠闲,心里美极了。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不知月饼啥滋味。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刚入学那年,正好在学校度过中秋节。一个寝室的室友,大家凑钱买一些月饼和水果,来到操场,围坐在一起。我第一次离家那么远,今后就要和这帮兄弟们朝夕相处。看着圆圆的月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介绍着自己的家乡美,坐到很晚才回寝室睡觉。那晚我梦到和父母围坐一起品尝月饼的情形,还笑出了声。

毕业后,我参加工作,租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我和一个发小在同一座城市工作,他比我早来一年,我们租房的地方离得很近。

有一年中秋节晚上,他喊我吃饭,准备一大桌子饭菜,中间放几个月饼,我们不约而同地拿起月饼。当看到这个情形时,我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本来不打算喝酒,为了让自己能早点入睡,还是喝一点。现在每次提起当年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意犹未尽。

现在,超市月饼的品牌琳琅满目,用真空包装的多些,里面放有干燥剂,保存的时间长些,很早就上市,女儿反而挑花眼。有一年在大街上,我们经过一个排得长长的队伍的时候,停了下来,原来大家在争相购买月饼。

女儿蹭一下从车子上跳下,飞快地加入浩浩荡荡的大军。大家都在议论,觉得五仁馅和蛋黄馅的最好吃。等了四十多分钟才轮到,月饼拿到手,女儿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到家赶紧给奶奶拿一块。

近几年来,我都去排队买那里没有任何包装的月饼,等到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品尝着月饼,看着女儿满脸高兴地跑来跑去。

女儿和我一样喜欢吃月饼,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相信那些关于月饼的记忆我们将有很大的差别,可是对于月饼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我们是一样的:文化食品、中华美食、团圆、亲情、爱情、乡情、友谊的桥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