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粉、坐台、卖声 ——有感于一位老师的个性签名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仙人掌

前些日子,看过网上一个很火的帖子,说是一位老师的个性签名是:吸粉,坐台,卖声。呵呵,这家伙真是太有才了。只是猜想他断不会是农村教师,更不会是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否则的话,他定会再加一点,就是“三陪”。陪读,陪吃,陪住。

很多人只是看到老师有双休日和两个可观的假期,轻松自由格外惬意。根本想象不到老师从周一到周五的在校工作时间之长,更无法想象教师过高的劳动强度与超大的工作量。甚至有人调侃,“有一种炫富叫我的老婆是老师”。不错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懂教育,与孩子的作息时间保持同步,给培养革命接班人红色下一代带来很多便利。

平心而论,我也希望我的儿媳是位教师,但我绝不会让我的子女去当老师。且不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古训,且不说老师一世的甘于清贫,且不说老师的苦口婆心,且不说老师的焦虑症职业病,且不说老师的亚健康,且不说教师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就单单只说一点,老师干的是良心活,有着高度的自觉自律,基于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自加压力,不在为自己的一丁点闪失经受良心的拷问而陷入深深的自责。

来自形形色色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千差万别,行为有偏差,精神有缺失,心灵要按摩,思想要疏导。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你可以无底线地对他好,而他却丝毫感觉不到,甚而至于误以为你是和他过不去,令他难堪,所以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和你冲突顶撞。因而“向来苦的不是牵挂,而是牵挂的无应答”。所以说,“教育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 

这样说吧,从早上5点半起床铃响起,到晚上9点半学生回宿舍,老师都在严阵以待,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上课间操,检查清洁区卫生,校园常规教育,励志教育,个别谈话,处理偶发事件,陪学生就餐,检查学生就寝……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管理,随时随地,随叫随到,二十四小时原地待命吃住在校。即便夜深人静,上床休息了,大脑也在不停运转,反思一天中发生在班级的事,想着哪位同学势头不对,想着谁该和谁调位,想着谁需要加油鼓劲,想着明天该如何应对。

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持续连贯与琐碎,因为它的后续影响极大,不象工人做工农民种田,收工了就是放下了,它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周而复始,一旦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而且它的弹性空间很大,你可以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就在这方小小的天地,耕耘,播种,除草,打药,施肥……那是你的责任田自留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真真 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累。“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老师的真实写照。无怪 乎有人这般作结:光荣的称号压死你,崇高的使命累死你,微薄的收入坑死你。此话虽有偏激,细想却不无道理。

过去常说教师是“有人敬无人疼”的职业,现在全民拜金唯权依势的大环境下,对老师很难肃然起敬 ,更无人疼惜。社会的期许,学校的重托,家长的厚望,无一不是压在教师心头的座座大山。记得 有位老师说过,放假后绝对不打校门口经过,若实在绕不过去,也得把脸别过去。个中滋味,一语道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所谓关心则乱,眼不见心不烦。

说完“三陪”,再谈谈“卖声”,因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不良诱惑,需要警钟长鸣,当头棒喝。所以仅有和风细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恩威并施,疾言厉色,因而常作河东狮吼。不仅甩开膀子,而且喊破嗓子,早就告别了燕语莺声,成了声音嘶哑的破箩嗓子。 为生存而战,为荣誉而战,为尊严而战的呼声甚嚣尘上,和平年代的安静校园变得硝烟弥漫,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本应是一片净土的世外桃园,不仅成了竞技场也成了角斗场名利场。弄得人身心倶疲心力交瘁。

看到这段话感触颇深。“不急功近利,才能专注;不争先恐后,才能从容;不逼迫自己,才有心得;不心浮气躁,才有精进”。老舍也曾有云:“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忙而不乱,怡然自安,才能更接近圣贤。

老师卖声的同时又在吸粉。而且以吸白粉居多,称他们为天然吸尘器一点都不为过。特别是当电风扇将白色的粉笔末悠然刮起,那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粉尘开始无孔不入。

上头扑面,劈头盖脸,让你躲也无处躲闪也无处闪。而你此刻正讲得渐入佳境,恰到好处,声情并茂,气吞山河,于是乎,你怡然自得地陶醉在“纷纷暮雪”之中,徜徉在烟笼雾绕的仙界,象是忽逢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浓浓的粉尘,不再感到“腹中无物囊中羞涩”。

教书看似脑力劳动,其实不然。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实质是激励、点燃、唤醒, 它需要充沛的精力,火热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忘我的精神。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波涛汹涌。每堂课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随地观察敌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阶级斗争新动向,大脑高度紧张象弦一样崩得紧紧的。

一上课老师就像吸了白粉打了鸡血吃了兴奋剂,“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讲到重点难点考点需要反复敲打,更是银牙咬碎,唾沫横飞。真的是“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 一堂课下来大汗淋漓,唇焦口燥,嗓子里青烟直冒。

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扩音器,大茶杯,菊花茶,西瓜霜是老师的标配。尽管如此,声带嘶哑,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都是常态。再别说什么三寸不烂之舌,再别想什么口吐玫瑰舌灿莲花,满口的豆腐渣工程使得吞咽都很艰难,嗓子里总象在灌辣椒水。感觉自己都成了渣滓洞白公馆中志坚如铁的江姐,每每在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由此可见,教书真的不仅是卖艺卖力更是卖命。

行笔至此,兴犹未尽,打油一首,聊以抒怀。作愁中乐,苦中笑,梦中花。  

卅载教书生涯

深吸白粉,痛饮花茶。

手舞足蹈,汗如雨下。

慷慨激昂,洋洋洒洒。

纵横捭阖,四通八达。

金刚怒目,咬碎银牙。

菩萨低眉,心似莲花。

雨润禾苗,福泽千家。

吐丝结茧,为人作嫁。

辛勤耕耘,台上台下。

伏案劳作,勾勾叉叉。

奋笔疾书,蓝图描画。

不分昼夜,热血挥洒。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危如累卵,力擎大厦。

步步惊心,岂容偏差。

不改初衷,坚定步伐。

矢志不渝,造就神话。

群雄逐鹿,学海争霸。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

积腋成裘,聚沙成塔。

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朝思暮盼,枯枝发芽。

心血浇灌,铁树开花。 

毁誉荣辱,且自随它。

功名利禄,全都拋下。

身外之物,手中流沙。

最难割舍,良知无价。

人生苦短,刹那芳华。 

岁月流金,霜染白发。

朱颜辞镜,昨日黄花。

躬身力行,不再挺拔。

远离了家,冷落了他,

愧对了娃,都为了啥?

扪心自问,是否太傻。

左思右想,无以作答。

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说来只是,老泪一把。

可堪回首,卅载生涯。

怎不教人,生生愁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