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收白菜的这家人,又火了!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大家都在看

酒香也怕巷子深,丰县的很多农人真的为此大伤脑筋!

请原谅:一个平台的能力太有限,这次我只选择了这位91岁的老奶奶!

——————————————————————

拍摄者:红艳

拍摄地:欢口镇薛庙村

文:愚伯的自留地

拍摄时间:2017年12月5日

以下的画面,是浓郁乡村味的载体,看完,便会遣散所有世俗的缠累。

如今,丰县乡村的田野,生命渐渐地步入了瑟缩和萧条的境地,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眼睛似乎也少了光泽。这时,在田间,常常会有一方灼眼的绿色让你兴奋,那就是白菜——在咱丰县,是最普通的菜。

冬日的早晨,薄雾蒙蒙,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十点左右,你会发现,每个晶莹的露珠里有一个小小的太阳,太阳闪烁着七色的光。

记得当初父亲在种白菜时,在田间弯腰打垄,他的身影,像一张拉满的弓。



如今的乡村,三轮车也是纷纷“鸟枪换炮”,这样用手把持的柴油三轮车,已经很少看到。

每一棵长成的大白菜,都被悉心的捆扎过。犹如我们的人生,没有束缚的生活,永远都是随意散漫的。





可爱孩子,看到长势喜人的大白菜,顿时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马上跑上前去,欲把一棵棵白菜扳倒。



嘻嘻,这棵白菜你知道有多重吗?




收割白菜,是件非常干脆利落的痛快事。



这么大的一棵白菜,只需一下,就可以让它轻易的脱离土地。



一棵一棵,被整齐的码在车厢里,正像户外贪玩熟睡的孩子,被母亲抱进被窝里。


白菜不仅仅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更在于它自身所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平凡、朴素、清心寡欲,而这正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就拍过这一家收获白菜的视频,当时阅读量竟达到150多万。



孩子参与劳动,既得到了锻炼,也是一件很幸福的回忆。



大白菜从种植到收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翻地,施肥,起垄,下种,检苗,浇水,深秋还要将大白菜捆绑起来,让它的芯儿更厚实。




感觉最美最惬意的就是不厌其烦地给大白菜浇水,它们喜欢水,往往三天两头就要浇水,一担水倒进菜沟子里,看着水流滚滚向前冲进的样子,心里蛮欣慰的。菜叶子因为吸了水而越发的硬朗黑绿,着实是也是一种令人振奋的鼓舞。




白菜地旁的胡萝卜……



大蒜的叶子,为何那么贴近地面?



干枯的辣椒杆。



懂事的孩子,你也许不会知道,你干活的样子,将成为未来最美好的回忆。





大白菜,曾经是家乡冬季的主菜,那时谁家不储存些呢?




和奶奶一起,有说有笑做“搬运工”。



事实上,我们不是生产者,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不一会,就装满了车厢。





听人说,立冬起白菜。但农人们一般都会往后拖,好像给白菜使劲长心儿的机会。






收白菜的日子,农用三轮车、拖拉机,不约而同地往返于田地和村庄之间。起初,人们用手拧,白菜往往根部带土,后来才舍得用镰刀,便于“快刀斩乱麻”。



今天,我再次说起——劳动,是最美的风景。



先不说价格如何,丰收了,欣喜是自然而然的事。



乡亲们对大白菜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看到这个,俺口水都出来了。






手摇式发动,挪一下车子。





小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自己用铲子切断白菜的根部。



这样的画面,真的难得一见。





忙碌,是乡村最温润的代表词







丿菜疙瘩上面的叶子。







很快,孩子就轻车熟路,迅速的斩断大白菜的根部。



小女孩小跑着将白菜往车子上装,抱了一棵又一棵,干得可欢了,头上都冒着热腾腾的热汽,甚至棉袄棉裤也会被汗浸湿。






这样的高度,需要一棵棵递上去。





满满的一车。

很有成就感。

目前,在城里的菜市场,能见到的白菜五花八门。改良后的白菜通体皆白,无半片青叶。可吃起来也不见怎么好。还有一种白菜,无芯,一棵只几片蓬蓬松松的青叶子,吃起来口感不错,可每斤要三块多钱,太贵了。




说起收白菜,其实我们的印象都应该是寒冷的,然而我却不是,自小到大,我对于收白菜的记忆从来都是寒冷伴随着温暖甚至火热的,因为那时青青白白的白菜,除了伴随着初冬的寒冷外,还伴随着我们的劳动。




要吃白菜,还是我们丰县老家的土白菜,尤其是经过霜雪的那种。




已经被拾完棉花的棉柴。


村里人告诉我,这些看似荒草一样的植物,名叫“天麻”,亲们有认识的吗?



只是,我不敢想象,在露天的农村集市上,一车车大白菜可在寒风中颤抖,尤其是那些无助的声声叫卖:白菜——白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