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冷的冬夜暖暖的被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高霭亭

前几天,有事返回老家。夜晚,空旷而沉寂的院子里,倍显几分凄冷而周身即感凉透。急急进屋,钻进被窝,顿觉温暖融融,如偎缩于母亲的怀抱———不错的,是母体的温暖-———裹在身上的这条新面、新里、新棉絮的被子,就是母亲一针一线所絮啊!

20多年前,已经年过70岁的母亲,便常常絮叨起家乡的那句俗语:“闺女的衣裳,儿子的家当。”这俗语的意思是说,父母辞世后,其衣裳是闺女的,家当是儿子的。

母亲说:“咱们家没啥家当,就为你们三家各做一个盖体(家乡话把“棉被”称作“盖体”)吧!”母亲每每絮叨,我们屡屡劝说:“三家的盖体够用的,冬天哪能冻着呢!”尽管如此,半年后,母亲还是让赶集的邻居帮着买回了三个被料,被面或红或绿,皆为刺绣之绸。如此棉被,父母一辈子也没享用过呀!

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过,他年轻时在外地读书,再冷的冬天也只有一个粗布被。睡时,被子一折为二,盖一半在身上,铺一半在身下,既是被,也是褥。很难想象,父亲是怎样度过异地那一个个寒冬之夜的。

后来,父亲供职于他乡,终于盖上了细布(家乡称为“洋布”)被,蓝色的底色上缀着一片片绿色的小叶子。这个被子陪着父亲度过20多个寒夜,离休返乡后又用了多个冬天。

那些年,于乡间务农的母亲用是粗布面和粗布里的被子。母亲纺线、染线、织布,然后絮成被子。被面用红、绿、蓝等色线织成对称的彩色方格,如同整齐铺开的豆腐块。几个冬天后,被面、被里烂了,母亲便又补上块块补丁,一用又是多年。

后来,生活渐渐好转,母亲便也用上了细布被,被面为浅黑和浅红相间的零碎小图案。这个被子,母亲一直用到永远地合上双眼。当年,两间篱笆墙茅草屋里,母亲就是拥着这样的棉被,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风寒雪扬的严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气暖树绿的春天。

母亲去世后,三个新绸被留在了老家———母亲不在了,但老家留住了母爱;我们每每返回老家,再也寻不到了母亲瘦弱的身影,但仍能享受到母爱的浓浓的温暖。有家在,就有母亲在;有这绸被在,就有母爱在。

夜深了,村静了,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汪汪和冷风嗖嗖。裹着母亲留给的棉被,享受着母爱的温暖,好幸运,好幸福。啊,母亲留下这新绸被,是担心儿孙们身处寒冬之夜呀!

娘,在这数九寒夜里,儿子盖着你留下这绸棉被,真的很暖和。想着想着,泪水流出眼眶,滴在了枕边的被角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