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迈的老人们,为何再次背起了书包?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李志石、高成宏

图:来自网络

下面这种情况,我已经司空见怪,但每次看到都感觉心里好堵。

画面里的女孩,应该是初中生了,看样子,至少有一米六左右的身高,而一旁的爷爷,那个背着书包吃力前行的老人,至少在70岁以上,每次看到这一幕,都不知该如何表达我心中的感喟。

目睹如此这般,我总是油然想起我的爷爷,他一样也很疼我爱我,但他嘴边常常挂着这样一句话: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年,每次跟他赶集,为我买的好吃的,都是让我自己拿着。如果他老人家还活着,即便他到学校接我,也不会帮我背书包。

前些日子,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回复让我很愕然: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满大街都是。

是啊,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就是一所小学,每到下午四点半的时候,这样场景几乎雷打不动:孩子一从校门奔出,前来迎接的爷爷奶奶们,便顺手接过孩子们递过来的书包,直接背在自己的肩上,然后像老黄牛一样,跟在孙子(孙女)的后面,卖力的前行。

其实,老人们的动机我们一目了然,他们那一代,吃尽了生活的苦,如今,不想这样的苦楚在孙辈身上再继续演绎。再者,他们这样做,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这话听起来也不无道理,很多人宁愿四处举债,也要进城,也要买学区房,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爷爷奶奶被书包,不单单在城市,在乡村依然。

记得在去年,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就是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冬天赤膊在户外锻炼奔跑的场景。

日本人很注重孩子的自主能力,无论是从他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平常的娱乐活动,都主张他们自行体验、自主完成,在享受最后的成果的同时也又能力承担失败的后果。

可是,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样很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人品教育,当然还有心情教育,鼓励教育。

纵观如今那些农村出身的90后们,他们中间又有人几个真正干过农活,几乎大部分人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难怪有人撰文:《打工者的农二代,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在城市的一些私营企业,由于读书不多,大多从事着相对技能偏低的工种,他们不愿意吃苦,收入也相对偏低,回到农村也不会种地,就这样,在城市里无奈的漂着,漂着……

现在的社会,不管有钱没钱的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当“皇太子”养着,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庇护是一方面,更有甚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倍加呵护,毫无原则。

他们对孙辈更是言听计从,有时儿子儿媳对子女说的重了点,部分老人就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责骂,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从而造成了孩子从小就有恃无恐的性格。

那些从小就被庇护的孩子,他们只晓得生活永远甜的,不知道还有苦,总是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如此长期的溺爱,只会把孩子陷于被动的局面。

我曾听过一位友人说过这样一件真事。20年前,南方的一位公司董事长,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够更加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特意把儿子送到部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儿子分到团里之后,他又找关系,硬是要开后门让其子分到“尖刀连”受苦。那位董事长说,儿子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变得真正成熟,这样自己的那份家业,才能放心地交给他。否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经不起任何波折和风浪。

确实,我很赞成这位董事长的选择,如果一味的溺爱,即便把整个世界都交给了孩子,他的生活也未必幸福。因为,容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一个人会好好珍惜。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独立生活,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经历了才有磨炼。孩子得让他走出去,他的人生之路才能更好,得让他自己去慢慢经历人生路上的风雨,去品尝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去担当起无愧人生的那份责任。

家长不能去替代他,家长应该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反思一下自己,有时候有点溺爱孩子,这种行为不好,作为家长那个自己应坚决改之。

怕孩子摔跤的家长,替孩子做了很多事,将来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会摔得更惨,甚至摔倒爬不起来!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去做”当然对,但在实践中却不能陷于片面。追问“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有多难”,不妨跳出“该不该”的道德评判,舍弃“好不好”的先验判断,先聚焦书包本身以及附着其上的教育管理方式。实打实地解决好这些根源性的问题,无疑更理性更妥帖。

你的看法是如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