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那年,我有生第一次骑车到丰县城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原来如此

图:来自网络

小的时候,总是感觉一地和另一地总是那么远。那个时候,也就随着母亲在一个乡镇不同的村子之间游走。更多的时候是在学校,只有周末,我们才徒步回到爷爷奶奶的住处看望一下。

直到现在想来,少时行路的印象依然深刻:走的好累哟,怎么这么远,还到不了呀的无奈和烦闷。可是,身边既有哥哥领着,又有弟弟跟着,弟兄三个亦步亦趋紧紧跟随,急急行路,未曾有路途玩耍而延续了归家的时间,让母亲牵挂的。

在那时,村与村之间就是土路,老古留下的土路,坚硬平整,尤其在夏天的时候,在烈日下还泛着清亮的光,蒸腾着袅袅的地气。而我们出行的方式就只有步行,迈开两条小腿,只要没有雨天,总在周末一起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就是那首台湾乡村歌曲《乡间的小路》里歌咏的那样,恬淡田园,农耕文明。

那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属于父亲。哥哥什么时候学会的骑自行车我没有印象,应该是在七八岁的样子。我相信父亲是不会让还没有车子高的哥哥学骑自行车的。我学骑自行车已经是小学毕业或者是初一时候。

那个暑假,母亲领着哥哥、弟弟还有姐姐回丰县老家,并在老家呆了几乎一个假期。父亲让我留了下来。没有一两天,父亲就提出让我学骑自行车。在队里晾晒场里,他教我双手推自行车,那时候个子小也瘦弱,车子总是往我身上躺。父亲就跟着我,一手扶着后座,掌握着平衡。熟练推车后,就让我练习双腿在车子大梁下蹲式骑,他依然是一手扶着后座,防止我的摔倒。

应该是我学的很快,父亲也少有的耐心和温和。在我双腿跨在大梁两侧,身子随着双腿的上下而起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是双手扶着后座,小跑着陪我练习骑车了。即便是摔倒了,也是缓冲的倒下,还没有待我坐起,父亲已经把车扶起来牵我的手了。看到我学有所成,父亲兴致高昂,估计也想看看他的“成品”成色,提出让我跟着他骑车入丰县城,那是我有生第一次到丰县城。

我也很兴奋。一路骑行颇感自豪也很有成就感,我居然会骑车子了。呵呵,回来的路上可就出事了。也见得离村口越来越近,自己一上一下骑的更加意气风发,车子越蹬越快,父亲不紧不慢地跟在我身后,他一路上都是这样看着我骑车。突然间,我的左脚蹬滑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就狠狠的趴的摔倒在地,车子也重重的压在我的身上。更让我事后惊讶的是,也就一瞬间,父亲也重重的摔倒在了我的旁边,差点砸在我的身上。

父亲火了,你怎么骑的?他匆匆的站起来,一把把压在我身上的车子扶起,再把我拉起来,拍拍我身上的土,看到没有受伤,就把车子推给我。他没说话,骑着车前去了。我还傻愣着,然后跨上车追了上去。

回到家我才想,估计那时候父亲根本没想到我会摔倒,一时大意,他刹不住车。路上虽然行人不多,但他应该还是很不好意思。在家里,问了我怎么摔倒的,还疼不疼,然后就告诉我骑车要多注意。

那个暑假是我记事以来和父亲单独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他在我印象里少有的保持“慈父”形象最长的一段时间。老三学自行车估计是野路子,自己偷学的。我应该也给他扶过车子。老三从小胆子大,我上初中,他还在读小学,但是他学骑车要早于我的年龄。

我和哥哥、姐姐随着父亲读初中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三辆自行车了,有母亲的凤凰大链合,有父亲的永久大车子,还有一辆从老家买来的大车子。老家这辆车没有刹车,父亲说老家地平,没有上下坡,所以车子都没有刹车。骑这辆车子时,遇到刹车是要用右脚摩擦前车带,或者立即双腿插地,紧着小跑几步。

社会在不停的往前发展,推动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茫然向前迈开着脚步。很多时候驱车走过小时候脚步飞快踏过的道路,其实并没有多远,村子和村子之间也是道路相连平坦直观,怎么那时候就那么远那么爬坡过坎呢?每想到这里心里就不由一颤:那时候多苦。同时心里也有一丝感动:那里留有我的温暖。

后来在读大学期间,在学校里也发生过一件趣事,可以与此相映照。我们学校如果一个学生累计四门课不及格,就要留级。同舍生有一个贵州的,已有三门挂科,这次考完后有一门课他感觉很不好,晚间大家一起商量,让我领着他去看望老师向老师求情。到了老师家,那时候也不用拿任何东西,老师满面笑容的让坐下后,一切就按照“台词”上演了。

我的同学说自己来自贵州偏远山区,上学不易。要回家的话先是坐两天的火车,然后再坐一天汽车才能回到家里。谁曾想老师火眼金睛,笑呵呵的看着他说到,你这还叫辛苦?我广西的,我那时候上学回家,下了汽车后还要在夜里走一天一夜的山路才能到家呢。或许我们的小伎俩被老师看穿,也或许老师说话时童心流露,我们憋都没有憋住,“噗嗤”一下居然笑了出来。结果还不错,他这门课刚刚及格。

父亲也给我们讲过,他求学的时候,每到周末,到县城下车后,也总是步行大半天的乡间土路才可以到家。后来,哥哥总是家里的急先锋,购买摩托车、汽车,他总是不停的带着我们向前奔跑,带着我们无悔的追赶着时代的脚步,从父亲时候的落后者,已经追到大部队里来了。

不知道哥哥和老三是否有更多的感慨和成就感,于我而言,似乎在满足了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期望后,离我心中的那份恬淡、那份从容、那份期待、那份田园愈发远离了。这是由农耕文明到机械文明再到虚拟文明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每一位国人的无奈吧?你想要的并不是你所追求的,不是吗?

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以后,虽然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感,但确实失去了年少时那份最清澈的童真,如今,透过办公的窗口俯瞰我所生活的城市,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怅然——我们得到了,也恰恰失去了。生活就是这样,独自在回望和展望中,踽踽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