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记忆:红薯开花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张克习

图:来自网络
       

时光总是流逝,但童年的记忆却难以忘怀。


那时,我带着母亲的叮咛,肩背着粪箕子,手拿着薅草的镰刀和铲子走向田野的深处,去完成母亲交给我的任务——薅满一粪箕子草就回家吃早饭。


我一边寻摸着沟下、坡上有草的地方,一边把薅到的草一把一把地放到粪箕子里,寻着、薅着,一抬头,看到我家自留地就在前面不远处,我想,何不顺便看看我家自留地里种的红薯长势怎么样了呢?因为这关系我家一年三分之一的口粮啊。

于是我一蹦一跳跑到地里,放眼一看,我惊呆了:我家自留地里的红薯怎么开花了!当我回过神来,看到那粉红色、外形似喇叭的花开遍了我家红薯秧子上的那一刻,我兴奋异常,心想:这多好呀!到秋后,我家既能在土里收获红薯,又能在秧子上面摘红薯。

我一时忘情地差点笑出声来,再转念一想,不行!我不能把这天大的喜讯告诉任何人,等哪天红薯秧子挂果了,我再向家里和村上的小伙伴宣布我的惊人的发现,也好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羡慕我和我家。

于是,我就没有敢在那里继续逗留,满怀神秘的情绪,蹑手蹑脚地离开我家种红薯的那块地。我心里像装着几个小兔子似的回到了村子里,也许验证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句话,我特别愿意和人打招呼说话,并且声音特别甜美,充满童趣;我特别愿意笑,看到谁都笑,笑得特别灿烂。

我看着奶奶对我笑,我觉得她比往日更慈祥了;我和爹娘说话,他们答应地好像更加爽快了;我出门见到小伙伴,他们好想总主动上前和我搂抱、攀谈……

但是我没有陶醉其中,我清醒地感觉他们主动向我示好,就是为了套我的话,想知道我心里藏着的那个秘密,这怎么行,别看我年龄小我也象大人一样,我有我的底线——就是说破天,不到时候,我也要守口如瓶。

从那以后,我隔三差五地就跑地里看红薯花开得怎么样了、究竟会挂个什么模样的果?第一次看花正开着,第二次花开得正盛,可是,接下来我每次去看,总有一种不妙的感觉,我家的红薯秧子不仅没有挂果的影子,而且花谢了还枯萎发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

想到这,我心里一时怦怦直跳、悔恨交加,我想起去年我家锅屋里的柴禾垛上,有一只母猫在那里做窝,生下来了五只可爱的小猫仔,我和小伙伴实在忍耐不住好奇,偷偷爬上去看了一次,并把玩了小猫,然后,母猫立马就搬家把小猫仔叼走了,本来属于我家的的小猫,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奶奶和我都流下了惋惜、怜爱的眼泪。

还有家院子里结的南瓜妞子,奶奶从不让乱看乱摸,总是在上面盖些草的什么的,她说要不这样南瓜妞子就不长了。难道是同样的道理,是我三番五次地来看,把我家的红薯给害了?我怎么忘记了这两次的教训呢?我不敢再仔细想下去,只好耷拉着脑袋、毫无兴致地往家走。
     

刚到家门口,就看到三四个大人和我父亲围成一个圈在说话,走近一看是生产队长、种地老把式隔壁二大爷、还有大队农技员等,只听农技员面对神情沮丧的父亲说,“不要胡思乱想了,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多打产量确保口粮,只能连年在那块地里栽种高产的红薯,重茬次数多了就造成山芋生病开花,咱们农民俗称红薯火龙病。”

听了农技员的话,我虽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我知道了不是我害了我家的红薯,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但心里还是五味杂陈的感觉,因为我家今年的口粮不能保证了啊……


从那以后,我就暗暗下决心:为了多打粮食吃饱饭,一定要好好学文化,做一个象《朝阳沟》里面的拴保、银环那样的农业科学家,专治红薯火龙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