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城宝泉寺的前世今生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7-15



&图/瘦羊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偏僻的山村,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请来宝泉寺;如果你想了解一段辉煌,如何在历史的更迭中归于沉寂,请来宝泉寺;如果你想见识真正的“苦行僧”,请来宝泉寺……
——题记

位于方城县拐河镇权庄村境内的宝泉寺,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公元1130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汶阳镇一个姓范的进士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范义广的婴儿。
这个出身显贵家族的孩子,自幼“酷好释教”,一心向佛。20岁时,范义广出家为僧,在河南少室山清凉寺废址上,“闢荆榛编茅为庵”,独处苦修。
后“以嵩山戒坛院威公为(其)落发”,法号“广公和尚”。自此“因游诸方”,并在“方城宝泉山拐河村”居士陶善安、韩善普的恳请下,滞留在方城宝泉山下参禅悟道。
宝泉山居于方城县拐河镇的伏牛山中。因山下有一座“宝泉”,地下泉水四季喷涌,常年不曾干涸,而得名。
广公和尚“驻锡”宝泉山之后,“起茅屋三四所,岩穴中偶得古佛像,置之当阳,事若符契”,吸引四方信士蜂拥而至,潜心“阐扬佛法,诵念行道,勤而不辍”。
在修行的过程中,广公和尚“躬率其徒,手植松桧(柏科常绿乔木),根株万余棵”,“修曲廊室、僧寮、客舍、厨库、廪厩之属,高敞雄丽”,“自殿至堂、自堂徂室,僅(接近)二百楹(房屋一间为一楹)”。
在广公和尚“经营缔构,积有岁年”之后,把一向空寂的宝泉山,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丛林(指佛教禅宗名寺)”。位居河南“五大名寺”之列。
贞祐二年(1214年)夏六月十七日,在广公和尚圆寂五年之后,其弟子道月和尚等,申请地方政府为师“文诸(于)贞石(坚石,指石碑)”,立“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碑刻。刻碑文详细记述了恩师功绩,及宝泉寺由来。

据明代《嘉靖裕州志》记载:“普济寺,在宝泉山。旧名宝泉寺,宋(应为“金”)贞祐(金宣宗年号)二年建。大定(1161年~1189年,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初有广宫(公)和尚游于此,遂驻锡焉。国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俱有记。”
明代裕州(方城古称)参政许纶,在方城为政八年后莅临宝泉寺,感慨万千,留诗一首:“八年无暇宝泉谋,此日登临惬胜游。月影一瓢僧汲井,金声满座客输筹。烟消黛泼山堆髻,花落红流水满洲。自是此中消俗虑,不妨半日破民忧。”
同时代的裕州参政蔡志,在他眼中的宝泉寺,更是别有韵味:“巡行遇晚到山间,借宿丛林甚洒然。绿竹满园节不改,黄花遍野景偏鲜。耕耘自力尘无染,了见心田去外烟。如命乐天穷奥典,悠悠自在度长年。”
宝泉寺当年的盛况,从这两位方城主要官员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了清朝末年,宝泉寺没能逃脱世俗的浸染,吸食鸦片的歪风邪气在僧人中甚嚣尘上,乃至寺院的田产屋舍,渐渐归属附近果木园村的陆姓大户人家。
以前属于寺院的大部分土地被陆员外耕种,寺院的不少房屋也成了陆家佃户们的居所——宝泉寺迎来了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衰败。

新中国成立之后,宝泉寺只剩下了圣端和尚,和他师兄的徒弟同心和尚,二人在此苦苦坚守。那时的宝泉寺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屋舍进风漏雨,完全呈现出一派破败景象来了。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狂潮风暴,也没有因为“此中消俗虑”,而隔过了宝泉山。寺院里凡是能够用作“炼钢”的铁制品,系数被收进了红彤彤的炼钢炉里……
就连宝泉寺的缔造者广公和尚,为了“肃静晨昏”,而亲手铸造的“大钟一钮”,也被附近韩沟村的朱家人套车拉走了。据说:途中运钟车辆翻倒在路沟里,朱家人空车而归;那口钟,自此却没有了下落。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公社食堂”散火后,拐河公社(镇)开始建设“拐河人民礼堂(现已不存在)”。宝泉寺为数不多的殿堂里的那些砖木,再度被大量“征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正值“文.G”高潮,拐河公社开始修建黄土岗水库。此时,宝泉寺庙院里,只剩下满眼的断垣残壁,和历代留下的铭文碑刻,“异类”一般东倒西歪着,不知所措,成了亟待破处的“四旧”。
它们连同寺院的基石、柱座、过门石等一道,搬倒或挖出后,被一车车运到了约三公里外的水库建设工地,成为了黄土岗水库400米大坝的底料基石,永远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石碑,因为过于高大,幸免于难,无声地见证着宝泉寺的前世今生……如今,我们无从获悉圣端和同心两位和尚,目睹这一切时的内心感受。
因为,在社会ZY大改造的浪潮里,宝泉寺仅有的两名和尚也同样命运多舛:同心和尚先于师叔谢师,住在破庙里的圣端老和尚,也成了宝泉寺村的“五保户”,84岁时郁郁而终(生卒年不详)。
自此之后,宝泉寺不再是一座名冠中原的古刹名寺,而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山间村落了……

现年86岁的李德祥老人,出生于1934年,老家方城县四里店镇杨庄村。
自打记得事起,就跟随父母和弟弟一起,在河南与湖北的交接处以讨饭为生。1944年,10岁的李德祥一家人一路要饭,返回到老家方城县,落户在了拐河镇的宝泉寺村。
蹉跎的岁月,就连过往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不堪。他依稀记得:当时寺庙里也没有几个和尚,寺院的殿堂是“破旧”的;但占地还“可大”。
拐河修建黄土岗水库的时候(具体年份已回忆不起),李德祥老人参与了从宝泉寺往水库运送碑料的工作。
“那时候都是用架子车拉,一趟也就拉一块儿石碑。”李德祥回忆说,“哩哩啦啦的,拉了大概一个月时间。还有的石块儿,被村民搬回家垒了院墙,或盖了茅厕、猪圈啥的。”
现在宝泉寺的释妙闯师傅,是宝泉寺村土生土长的人,生于1959年。他三岁的时候,被母亲抱到宝泉寺圣端和尚面前,剃度落发,并受法号,终身未娶,一生与宝泉寺有不解之缘。在圣端和尚谢世后,释妙闯经常独自徘徊在荒芜的“寺院里”。

驻马店人马继坤,女,65岁。2004年,马继坤在方城北五公里处的福兴寺出家。2006年入河南开封相国寺受牒剃度,正式成为佛家弟子“比丘尼”。法号“释妙然”。
自幼向佛的释妙然师傅,剃度后发弘誓愿:寻找最艰苦地方潜心修行悟道,致力于燃尽余生,弘扬佛法。
2006年受牒后,释妙然带着自己的志向来到宝泉寺时,这里的“寺院”正是她面前的——宝泉寺村。
在她的耐心劝教和执着坚守下,村委会协调村民,腾出一处两户居民宅院作为禅房。在“禅房”北七百米处山脚下,修三间陋舍作“大雄宝殿”,塑如来金身,终日洒扫侍奉,诵经打坐,参禅拜佛,未曾懈怠。
至今已十四年矣。
在释妙然主持的啼血感召之下,宝泉寺佛光重现,日渐恢复元气。慢慢地引发四方居士,前来布施恩善,广发善缘。方城居士朱丽励、贺洪钦等等广施善缘,帮助重振宝泉寺。信士功绩在此不能一一赘述。
县域以及各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观景采风,“中原五大名寺”的名号,和眼前“苦行僧”的佛意禅心,无量功德,令人歔欷慨叹,无尚敬畏之情,发乎心底,由衷赞誉。
当地拐河镇政府和方城县宗教局,也为宝泉寺的再度兴盛助推发力,请来专业人士,为宝泉的发展设计蓝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宝泉寺,重新为它的将来进行规划、打算……



今年5月29日,笔者在方城居士朱丽励的推荐下,和好友何洪钦一道,初次来到宝泉寺,结识了现在的住持释妙然。
眼前的释妙然住持,其形容舒展,相貌慈慧,言谈举止,尽皆佛意禅心。闻寺院殿堂、僧寮均隐于民宅俗巷,僧众尽从妙然住持向善、向佛、向戒律,不染尘俗,不畏艰辛,“苦行僧怀大光明,勤悟道积大功德”,甚为人所崇敬拜服。
如今的宝泉寺共有比丘尼(女僧)四人:释妙然、释演一、释然戒、释演真;比丘(男僧)一人:释妙闯。妙然住持说:“尽管寺院破落不堪,宝泉寺却是方城境内,现如今受牒剃度僧人最多的寺院。”
得知笔者要给他们合影的消息后,五位师傅在寒酸的“大殿”前,盛装列队,合影留念。
尽管笔者不愿使用“寒酸”这样的字眼,但,寒酸却是这里的主色调。
然而,与寒酸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他(她)们对于信仰的坚守,戒律的遵从,和师祖的崇敬。——辉煌是这里曾经的历史,也是他(她)们心中的梦想。
近年来,笔者经常游走于方城的山水之间,出入于寺宇道堂以里。然,物欲横流年代,万般具已墨染,静心之地概莫能外也;故,潜心悟道、修心养性者甚稀之。
宝泉寺竟然是个例外。

宝泉寺中,现共存大小刻字石碑八座,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明史中记载的《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
释妙然住持虔诚地说:“我水平有限,尽管在此驻锡数年,也没能真正解开碑义。施主一定是上天安排过来,帮助老尼读通碑文的那个人。阿弥陀佛。”
如果,将该碑碑文整理出来,宝泉寺的来龙去脉,将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诚感斯人,笔者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下定决心后,笔者准备纸笔二进宝泉寺。
由于该碑刻历经了806年的沧桑风雨,许多铭文已经被严重侵蚀,字体模糊不清,辨别非常困苦。加之书写均用古文繁体,和梵文佛语,晦涩难懂,给抄写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第一天四个小时下来,居然抄写了碑文的四分之一内容。带着天书一般的碑文回去时,我开始感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在耗时三天抄完碑上全部的2543个铭文之后,尚有诸多生涩的字体无法识别,能够读懂的句子不足十分之一。而且,有两个汉字已经完全磨蚀不能辨认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关在斗室里查阅大量资料,通过百度解疑答惑,却依然积累了一大堆的“谜题”。
通过请教远在北京从事古文字研究的方城籍老乡,赵廷山老师的帮助,十余个生冷孤僻的汉字迎刃而解,为破解碑文打开了方便之门。
远在洛阳工作、从未谋面的文友张丽娜女士,自愿加入碑文的断句、校勘和注解工作,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的校注方案,极大地加速了碑文的破译进度。
茶饭不思的半个月过后,初步完成了《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的断句、校勘和注释工作。尽管历尽辛苦,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仍然留下了诸多遗憾。
一是尚有两个汉字未能知悉本义;二是断句仍有拿不准、不确切的地方;三是注释不够彻底,留有疏漏;四是抄写校勘中难免有走失原义之恨;五是碑额篆书尚不能识别。
笔者断句、校勘和注释后的《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只能通其大义,期待后来人查漏补缺,尽早完善补遗之。
附《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断句全文——
宝泉山普济禅院广公和尚影堂铭记
文林郎守沈州章义县令权
乡贵进士石子晋撰
方城县事张履校勘
榆关高伯祥书丹
文林郎守河南府芝田县令王寿撰额
贞祐二年夏六月十七日,普济院僧道月俱方袍踵门而来。予曰:“方外之友以礼法见,何也?”月曰:“有恳问之歔欷,而后言。吾先师广公和尚佛法精专,梵行纯备,可以追配古人,由根器弘深,故愿力广大皆得成就,实本院开创之祖也。且禅林家法,须立影庙以叙师承之技派,相传以为故,实吾师归寂已五年矣!道月等谨严庙㒵,置之两楹之间,为中尊第一座,其礼例盖当然也。俾后之嗣法者得以。容像厠刻于其间,皆出吾师门下庶。灯灯相继,历百千万劫,尽际无有间断;况此院今为大丛林,自起绪迄,成功皆吾师之力也。经营缔构,积有岁年。勤恳劬力,劳盖亦至矣。其所以付嘱传授后人意,甚重甚厚。道月亲奉教言,凡百遵承固,不敢失坠,实恐岁久,后之人弗能悉知,或中间传无其人,不克负荷,使吾师平昔之志一旦坠地,弗嗣之罪固有所归,道月将安逃避哉?今欲摭其行迹之实,文诸贞石,以示将来传之不朽。敢以是为请,僕方谢不敏。”语未已,月即具道其所以然。云:先师东平汶阳人,姓范,讳义广。祖登进士,篆历显階。师自童稚,酷好释教。年二十出家,游少室乃即清凉寺废址,闢荆榛编茅为庵,而独处焉。岁月既久,人咸异之,大定初会。
国朝恩鬻,成度士众,兢舍家貲,为师求牒。以嵩山戒坛院威公为落发师,既受具已。因游诸方,道出方城宝泉山拐河村,有居人陶善安、韓善普者,来前田阿师,勤苦立行,间之有日。今幸适此,若不以聚落荒芜而能驻锡,願埶巾匜、奉杖屦,生死一之。师知缘在,于是从而弗拒善安等。即相與起茅屋三四所,岩穴中偶得古佛像,置之当阳,事若符契;略有次第,由是远近以古佛堂目之。师断然同事香火,阐扬法教,诵念行道,勤而不辍。徐命工画诸菩萨,印选经咒,源源不绝,分施四方,来受教人劝修净土。化而为善者甚众。以至村邑士庶,往往皆埶弟子礼。师常语人曰:“由庭发慧,必用此尼为之室宇;去尼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苟学之未博、业之未精,其能至此乎?”遂西之甘霞,质法于志公,眼光一瞬,针芥相投,便欲传衣付钵,命为法嗣师,微知之避居,伊汤下庵。岁余,比入汴梁观藏经,历许昌圆学会……寻归戒坛院,自出而还,凡十有四年。復侍威公,事无巨细,皆亲埶之。特举力役伐木辇土,兴作殿舍,廊庑粧塑,如来因果,五百罗汉像,火率如此,俄以事復经。宝泉方城人武政、杨益,闻师入境,奔诣哀恳,请居县城东开化寺。数月刱修大雄殿毕,邑中之胜,功成不居,还归古佛堂。乃发弘誓愿:易卑陋而增崇之,问诸檀信,不谋僉同,遂興广工役撤彼草茅,托其址,依古道场制度作祠宇,立正殿一、侧殿二,分塑六师,彌陁观音先师,墊至诸圣,容四壁图画,曲尽其妙。法堂方丈,修曲廊室、僧寮、客舍、厨库、廪厩之属,高敞雄丽。尤其于戒坛别建白莲三圣二堂,自殿至堂,自堂徂室,僅二百楹。又收置诸经一藏,其余经品疏钞镂板者,名多莫纪绘,水陆神轴全备。醮事铸大钟一钮,肃警晨昏及闲暇。躬率其徒手植松檜、根株万余计。種種庄严,无量功德,不可思议,承安改元以。
恩赐今额师,既以堂为院,颇偿宿愿。每岁会其类,读群经,发明祕奥。俾人有所开释,朝暮登坛,首戴华严涅槃经遶佛,五百币作礼,五百拜念佛号,万遍至夜,俨然而坐,日以为常。若此者二十年,老而彌笃。一日谓众僧曰:“教院规矩,父传子受;一弗克嗣,功业俱废,良可叹也。我已年迈,或先朝露;汝兄弟儻有衣钵讼政,坐我累彼,后人若易教为禅,令有德人主宰,不惟无甲乙之獘抑,为久长利,汝能从乎?”众曰:“善即诣有司,更为十方牓额已。而四远道俗,咸以师有出世之资。况尝受大□通人印可,及有以法衣相付者,实可为人天眼目。请师即日开堂为法席。”祖师笑而不荅。后復请师曰:“有道诲者,始学于我,今参彰德长兴渊公大师,得云门正法眼,通向上穹。诸禅和子,皆许出一头地。此人可若明白,疏召多退託弗来,汝其图之。僧道平请往平作方便门,託以他事。”与海俱至,道月洎净侣,蒲察昭毅数人,即出州县,文疏请主法席,海果辞避师曰:“出海知不免遂外座,为普济第一代住持,犹以弟子礼事师,师既付院事,退居白莲堂,为自利之计,修行愈加精进。”未及,忽一日,召海洎诸弟子曰:“汝来前,吾当请矣。”又喻道月勉力后事。钟楼未起尔,为我成之,因造三颂。其一曰:“此物元空不用焚,顺缘窣堵掩全身。他年必作灰尘去,枉费工夫热火薪。”其二曰:“幻化浮沤如梦云,随缘聚散非本真。而今脱下无拘繋,便是逍遥自在人。”其三曰:“幻缘聚散本来平,去往纵横无改更。拂尽浮云光皎洁,一轮孤月照天明。”掷笔于案,跏趺而灭。时大安庚午正月二日也,俗寿七十九,僧蜡四十七。举棺日,送丧者五万余人,葬院西百许步。立此图,五级弟子试经买戒牒者,三十二孙百人,予闻是说。竟乃谓曰:“吾师平日行业,所可记录者止于此邪?”月曰“是其不能。吾师始精戒律,晚悟禅机,终能超然高迈。至于无禅无律,无佛无祖,无垢无净,无去无来,招待真如成,无上正觉。其所得玄微有不可知、不可言者,固非笔墨所能形容其万一也。向之所言,盖吾师随缘现法,应物之迹,大槩如此。”子其文之,予感月之恳,至袭其说,而为之铭曰:
过去诸佛   百千万亿   不露机关   莫能致诘
我佛如来   惟天隂鄢   开方便门   教分顕密
密乃禅机   顕为戒律   相须而成   不可废一
禅不先学   般若安出   律不终禅   岂波罗蜜
次第奉行   陞堂入室   后世天下   裂其道术
师既殊训   人因異習   律禅两门   逓相贬黜
如水火然   不能相入   吾师卓然   真驾超逸
先律后禅   有始有卒   教以迹彰   佛以心即
不滞不流   母固母必   一切有为   皆非其实
作大因缘   願力斯畢   昭示将来   痛懲前失
易律为禅   示其混一   训诲后人   相宜知悉
心印相传   弊除甲乙   母泥音容   母拘形質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亦復如是   受想形识
作如是观   優入圣域   师之心迹   此其大率
师之功行   不能缕述   尽廊迷云   永光佛日
我铭贞石   美无辞溢   但愧荒芜   非大手笔
岁次贞祐三禩四月   库头智隆   直岁智昌
典座僧道头  雄辨大师  赐紫那僧智能
副院僧智涪  赐紫大师监寺僧道平
首座僧道清  辅弼山门  顯政大师院门都提控
赐紫比丘僧道月                           立  石
都劝缘住持传法嗣祖沙门 道海        同立石
广威将军  裕州方城县主薄
骑都尉陇西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权方城县事尼  庞窟  □和尚    同立石
镇国大将军  守陕西西路德顺州得胜知寨
河南路安抚司委差  管押裕州马军  万户慶居都蔚
彭城郡开国伯  食邑七百户蒲察文篆       同立石
注:碑题前“宝泉山”三字明显为后人添加,不足为证。(2020.07.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