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读教材的重要性

 Hi老刘老师 2020-07-15

很多人觉得教材编得很花哨,很简单,也不方便使用,而且用起来感觉会被人认为没有水平,例如:“照本宣科”说的就是那些读教材的人。所以老师包括学生几乎不怎么看教材,据我了解,一般的学校老师都不怎么使用教材,如果有用,也就是教研作展示课时使用。很多学生读初中三年,教科书都是新的,几乎没有打开过。


不重视教材已成为普遍现象,那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呢?教材到底重要吗?教材能够帮助我们提分吗?试着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教材是如何编出来的。以人教版为例,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专门人才进行编写的,是国家教育部牵头干的一件事情。编写人员主要是一些特级教师或大学教授,例如章建跃,后面也有强大的顾问团队作指导,例如中科院院士等。其次,教材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思考规律,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等,所以教材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政治学、心理学、数学科学等的综合产物。对他的要求是既要简单,也要深奥,既要突出学科要求,又要突出树人要求,既要照顾到发达地区情况,又要照顾到不发达地区的情况,等等,所以教材便会是夹缝中的产物。

所以,教材能编成这样,实属不易!



不重视教材,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正常现象,原因就是它太简单也太深奥,一般人一般老师是看不懂的,好比,《论语》是如此简单,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懂呢。我们的教材编得确实有一点让人难以理解,例如相似为什么放到初三下才学,平行的判定方法一为什么不给予证明,为什么重要的数学模型不在书本里提及,为什么初一学有理数计算,如此重要,但是没有多少习题,等等。教材相比市面上那些辅导书,简直太不实用了,而且在学校上课,利用导学案,很轻松就完成了课程教授,而教材却很费劲,而且上面有些题目还怪怪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题目,中考期末考都是不会考的。


不过这些都是没有体会到编写人员的良苦用心。编写人员,不仅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要考虑学生特点,他们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他们是喜爱生动活泼的,他们有的是喜欢讲解的,有的是喜欢做题的。众口难调,所以编写人员就是取最大公约数了。





不过教材表面还是写得很简单的,这是为了让最差的学生也能入手,同时,里面也是隐藏了很多内容,这就需要慧眼识珠的老师和学生去挖掘了。比如,有一些数学模型就隐藏在习题中,有一些好题隐藏在习题中。

当然,不重视教材,除了看不懂外,还有就是不会用。很多老师知道教材重要性,但是并不会很好地使用教材,好比能看懂《论语》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君子,要能真正用好教材,需要有强大的背景知识,例如高中数学,大学数学,数学历史,认知心理学,逻辑学等,只有有了背景知识,你才能看透那些简单的例题和习题,他们可能存在的变化,如何一题多解,如何一题多变,为什么教材定义是如此定义,有没有更好的定义方式等。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是通过讲授还是活动更能被学生接受,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背景知识。

教材重要吗?毋庸置疑,重要,以考试为例,越是重大考试越是依据课本,中考命题人也需要向教材编写人员学习,向他们看齐。中考依据课标命题,其实就是依据教材命题,具体地说,中考很多题就是来源于课本,要么是原题,要么就是原题的改编。



相比市面上各种辅导书,或者各大教育机构自己出的教材,笔者认为,教材好比《论语》正统,其他书都只是对《论语》的注释而已。可以去读,但最好作为教材的辅助。

以前没有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精彩性,其实教材编得还是很精彩的。例如,教材的引入方式,都是尽量照顾到了学生特点,当然这样也牺牲了知识的系统性,教材上的习题有开放性题目,有一题多解题目,这都能很好训练学生思维。


最后,想一下,读教材能帮助我们提分吗?如果是针对中考,教材应该是最好的辅导书,如果问,哪本书会押中中考题最多,就是教材!因为中考题就来自于教材。如果是针对其他考试,就不一定了,因为平时考试的命题有的是偏离教材的,所以最好是借助其他辅助资料学习。




读教材,要读出它的用心,读出它的精彩,读出它的厉害,读懂教材,会读教材,不仅能帮我们提高考试分数,而且能真正理解数学,获得一生有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甚至影响我们的数学观念,学习观念,而观念影响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习惯,而习惯影响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