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一束┆舌尖上的美味

 魔弹文化 2020-07-15

一间仅能摆两张小桌的门店,两三个蜂窝煤炉子,靠街边再摆一张活动可折叠的小木桌,两把木椅,四五个凳子,一摞干净的碗碟,一个炉子上煮着热气腾腾的稀饭,还有一个炉子上鸡蛋正冒着蒸汽,三四个装着各种馅料的干净面盆……这就是小吃街生意最好的那家豆皮小摊。

这种豆皮,是用绿豆加工制作而成,也叫“绿豆皮子”。外面是薄薄的一层皮,内里放上各种馅料。加辣子或不加辣子,你尽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老板娘扎着大红头巾,长长的一头乌发盘在头巾里,戴着袖套,套着大围裙,皮肤白嫩的她坐在锅灶边煎豆皮,有时看着煎得二面黄的豆皮,再看着忙着煎豆皮的老板娘,总会让人不由想起美女这个时髦又有些俗的称呼。

虽说锅里油烟袅袅,不时有辣味飘香,老板娘的皮肤却白皙水嫩,仿佛有天然抗衰老的护肤神法,令人无端羡慕。

老板高高瘦瘦的,系着围裙端盘递碗,不时回应着吃客们的吆五喝六,有时动作慢了就会招来老板娘的呵斥,众食客们总是很得意地会心大笑一番,老板也并不计较,站在一旁乐呵呵地傻笑。

休息日的早晨,这夫妻二人的店里生意极好,很早就有许多人围在锅灶边等候“过早”。我们这儿“过早”也叫吃早饭,是土家族的方言。

方方正正的一块豆皮放进浇了油的锅里,舀进已炒熟的豆腐干、腌菜、萝卜丝儿、瘦肉辣椒……,一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人觉得饥饿难忍。问清楚你要吃什么馅儿的,老板娘开始忙碌起来。她用锅铲把豆皮的边角翘起来,重叠压在一起,豆皮被打包成一个方正的“口袋”,放到锅里煎着,一面煎黄后,翻过来再煎另一面,直到焦黄的薄皮在锅里冒着热汽,用锅铲捞起来,装到盘子里,送到你面前的小桌上。这时你还可以自己拿碗到稀饭锅里舀上一碗,多少随意,坐到桌子边享受美餐,欣赏小街的市井风情。

小街对面约二十米左右,有一家夫妻饺子店。这家店大约开了十几年了,餐桌、凳子、炉子、做饺子的工作坊桌,整齐地摆放在一个不大的过道里。

人们找到这里,大多是听人说的,但饺子店的生意一直蒸蒸日上。

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男主人是外地人,热情利落;女主人胖胖的,心灵手巧,麻利地包着饺子。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纯手工做的饺子,偶尔有小孩子对包饺子感兴趣,店主会帮孩子洗干净小手,手把手地教孩子学包饺子。你也可以在等待饺子煮熟的空闲里,观赏整个工作流程,犹如现场直播,满足你的好奇心。

手揉面团,面团揉活泛了再用擀面杖擀压,直到面团变得有力,再用刀切成大小一样的面团,重又拿擀面杖把小面团抻成薄薄的一块大面皮,用模具切成一般大小的圆面皮。在圆面皮里包上馅儿后,女主人会掐上一圈好看的花纹,整齐地摆放在瓷盘里。男主人则负责端饺子到火炉边,下饺子,添冷水,煮得漂起来,舀进瓷碗里端到桌子上。

这饺子的馅儿有肉,有新鲜韭菜,不太辣的家常味儿,清新的香气,让不喜欢吃韭菜的人也能毫不设防地大口吞下肚。还有美味的辣酱、醋,鲜美的泡菜,供你免费尝鲜。男主人送来饺子时会舀进小半碗的面汤,圆鼓鼓的饺子犹如白天鹅一般在碗里浮着,热气腾腾里,埋头享受美味。

每天早晨,他们都一直很忙碌,有吃完的客人离开,男主人迅速端走碗筷,用抹布擦干净桌子,邀请等待的客人坐到桌边。

如果你想吃到饺子,要记得早点来抢占座位,因为上午九点左右,饺子店就不开张了。当然,你也可以提前预订包好的饺子,拎回家自己煮来吃,味道也很不错。

毗邻豆皮小摊的,有一种土家风味十足的小吃。虽然它有别的叫法,但是我喜欢叫它苕圆子,这个称呼把它的用料和外形描摹得一目了然。

苕也叫红薯,有的地方叫它“红芋”,它的外皮是红色的,里面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白的,用红心的苕做这种圆子,吃起来更软。把苕洗干净放进锅里加水煮熟,沥干净水,去皮,趁热用勺子将苕一个个压碎,直到弄成“泥”。再加上适量的面粉,揉成均匀的团。用双手轻轻地揉捏,使面粉和苕泥融合得更均匀,搓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球放在盘子里。

打开灶上的火,洗干净锅,小火烤干锅底里的水汽。加进油,小火将油烧热,慢慢把“圆球”沿锅边滑进热油中。圆球在油里慢慢变成了金黄色,完成了炼狱般地镀金,如凤凰涅槃般变了个模样,这就是成品了。待外面的热油沥浄了,冒着热乎气儿,咬一口,外酥里软,香香甜甜,让你吃了还想再吃一个。

也有新出的玉米浆摊成饼,洋芋切成细丝放面粉糊里烙饼,十五的米粑粑,南瓜花粑粑,五颜六色的荞麦粑粑,蒿子粑粑,土家酱香饼;柴火烤熟的红薯,南瓜绿豆汤,现磨的豆浆,黄灿灿的小米粥,冰凉爽滑的米豆腐,烧汤的魔芋粉线儿;圆溜溜的汤圆,现炸的油条,手擀的拉面,荤的素的炒米粉;香炸藕圆,风味萝卜皮,黄澄澄的炕洋芋,合渣懒豆腐;酥香的高粱泡,爆米花,炒豌豆,炒薯干儿……

一条街的风味小吃,络绎不绝的人群,喧闹的声响,奔跑的车辆……“民以食为天”,乡音不绝于耳,空气里有一种浓浓的香醇弥漫,无声无息地吸引着你。

其实,人间美味何止千百万,喜欢,只因它是家乡的味道!

- 作者 -

杨芳,女,土家族,小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散文随笔在《新教师》、《湖北教育》、《中华校园》等报刊杂志发表,喜欢阅读,愿平凡的日子里笔耕不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