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治头痛的引经药—川芎】头为诸阳之会,...

 昵称63879616 2020-07-15
【善治头痛的引经药—川芎】头为诸阳之会,一受邪侵,头痛便起,欲使药力上达头巅而止痛,则需清阳之剂,随其性而达之。川芎质轻香窜,升发清阳,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补血合营,上行头目,乃治疗头痛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血虚、血瘀、气滞、痰浊头痛均可随症配伍用之,配伍得当,力宏效著。


01 六经头痛的引经药

头处于上位,药力难及,风药辛窜善行,走而不守,最宜作引经之用,以引药直达病所。川芎为轻清善行之品,能够上达头目,祛风行气活血,疏利经脉,头部巅顶、前额、枕项部疼痛均有效。

川芎、羌活、独活、麻黄,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为主。
川芎、石膏、白芷,治疗阳明风热头痛。
川芎、天南星、草乌头,治疗少阴病,头痛不可忍。
川芎、白芷、藿香、天南星,用于治疗厥阴及痰厥头痛。
李东垣云: “治少阳头痛及治风通用。”均说明了川芎可作为引经药疏经通络,引药上达病所,通窍止痛,广泛应用于六经头痛中。


02 补血合营、治疗血虚头痛

川芎其辛温走窜的特点,发挥补而不滞的功效,同时又能畅通气血阴阳,使补药之力布达周身,临床中常用的养血四物汤便是此意。张锡纯言四物汤中用川芎,所以行地黄之滞也。
《明医指掌》载有秦芎丸(川芎、当归、 秦艽、荆芥)治产后气血大虚,风邪入于头脑作痛,当归养血行血,川芎活血散风,配秦艽、荆芥能入血分,搜风邪,治头痛,说明川芎用作血虚头痛可获得良效。


03 活血发散、治疗瘀血头痛

瘀血头痛多因久病入络,血滞不行所致,瘀血头痛药中加川芎,可取其发散之性,以开通其郁遏之气机,发泄其郁遏之阳气,使郁开气达。川芎宣散、通达营卫,开泄腠理,因势利导,不仅能散风、透邪外出,温寒通血,而且还能上达脑窍,长于通窍止痛,如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等,可活血透邪,痛自止。


临床常用的一些川芎药对,用于内科杂病,总结如下:

桂枝、川芎:
桂枝与川芎性味相似,辛以通脉止痛,温能温经散寒,且桂枝和营卫,川芎理气血,功用有相通之妙。二药相伍,辛散温通。主治风寒湿痹、胸痹、痛经、闭经等属寒证、实证者。温经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等方中皆见桂枝、川芎配伍。


柴胡、川芎:

柴胡微寒,能散热解表,与行气活血之川芎配伍,疏散少阳之邪、疏肝理气。两药味皆辛,同入肝胆经,疏肝解郁,兼有行气活血之力。如柴胡疏肝散中两药配伍治疗肝气郁滞。


附子、川芎: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日华子本草》记载二药皆能“补劳损”,增其已有之性,补其不足之力,补肾以助肝,温阳补虚。《妇人大全良方》以附子、川芎对药配伍的方剂共达49首,用于虚劳、中风、产后不足等阳虚为主的虚损疾病。


丹参、川芎:

丹参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辛温,活血止痛。二药合用,寒温并施,气血共调,活血化瘀之力更胜。国医大师张学文常以丹参、川芎加赤芍三药合用“化心脑之瘀”,治“毒瘀气”脑病,其著名的“中风三方”均以此三味药为基础加减。


连翘、川芎:

连翘味苦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并能散风热。川芎与连翘皆芳香之品,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同属“风药”,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倍增。多用于疮疡痈肿,如防风通圣散、清心汤等。


香附、川芎:

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然香附偏入气分,而川芎偏于血分,二者配伍疏肝理气、气血同治。主治气郁、血滞所致的痛证、月经不调等。二者配伍见于越鞠丸、膈下逐瘀汤、木香顺气丸、香附归芎汤等。


酸枣仁、川芎:

酸枣仁能滋阴益血,补心肝之阴血,而川芎行气畅血。两药相用,疏肝安神、养血行血。使肝藏血以舍魂,心得血则神守,气行血畅,补而不滞。主治肝阴虚及肝郁导致的神志疾病。治疗失眠常以二药配知母补血养阴,安神定志,清解火热。


黄芪、川芎:

张锡纯谓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常用于脾肺气虚诸证。二药相使,黄芪为主,补益气血,使气盛血行,川芎疏导充盛之气血缓骤补之急。若用于外科疮疡,黄芪托毒外出,川芎行气活血疏理肌腠,以使毒邪一鼓而出。补阳还五汤、内补黄芪汤、透脓散等均见二药相伍。


可以说,川芎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去血中之风,气散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从而发挥上行头目,祛风止痛、理气活血作用。临床使用川芎要注意其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弊。川芎乃辛温之品,对阴虚火旺、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要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