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兰花艺术中心 2020-07-15

标题所说的“三临”,指的是曾翔老师对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的三回临写:

· 2020年7月

· 2020年6月

· 2018年1月

一而再,再而三,可见作者之钟情。三回临写,面貌大变,风格迥异。曾老师说,他“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关注了任城王”“不断学习,将之融入在自己的创作中”。此次,我们依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将这三次作品并置展示,正是观察他对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多年研究的好机会。


堂主片语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说说任城王吧。

我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关注任城王墓道石了,对它一直是情有独钟的。

主要是因为它非常的质朴,和所谓的经典汉代隶书有所不同。或许也和我喜欢篆刻有关,对这种单刀刻石的线质有独特的感受。那些不经过书丹、直接在石头上刻就的文字,是那么的自然、淳朴、执着,仿佛像个两三岁孩子似的那么可爱。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汉任城王墓保存的黄肠石题刻

我喜欢它的第二个原因是,任城王刻石能够唤醒年幼时的感受和心底的童趣。这是它启发我、带给我的一种联想。通过品读和临习,能够使我们进入到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没有设计和顾虑,回到了天真之中,让人非常的兴奋、喜悦。

因此,前前后后近二十几年里,我一直坚持着对它的揣摩和学习。不断去探索如何将它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河北北庄子刘焉墓道石刻字

实际上任城王这种类型的汉代隶书,在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比如,河北北庄子刘焉墓道石就和它非常相似,也是我经常学习的对象。大致而言他们同属于一类风格,甚至如果细细比较,这两个墓道石在内容上还有所交集,有着相同的刻工名字和部分文字,风格也十分近似。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并不是临时组建的队伍,而是有着一定套路和技巧的专业刻工所为。联系墓主身份或许也可佐证这一点。你想啊,埋在这里的都是权贵,哪能随便拉来几个不识字、没有经验的刻工随意组队去刻石呢?

对于墓道石,社会上常有一种倾向,就是会相对贬低这些民间书法的价值。它们是不被“正统”所承认的,也较少为大众所接受。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正经的书法艺术,不是文人书家所写,只是工匠随便刻制的,因此没有什么价值。我想,这种评价正是缺少对于墓道石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的表现。因为对墓道石的学术性、艺术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也缺乏了对它们客观评定的可能。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莱子侯刻石

在民间书法中,莱子侯刻石被奉为经典,是较受关注的,研究的人也多些。而我前面提到的任城王和北庄子石刻,就比较受冷落了。其实,这两个墓道石所表现出来的刻字具有独特的书法风格,是有艺术规律可循的。如果要我说,它们的艺术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低于莱子侯。

具体到任城王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就是线条的质量。由于他们的刻制方法是单刀刻制,线条非常的讲究,强调一种圆融、内敛的气息,就像中锋用笔的表现。这是我们学习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关节。我的体会就是想要写出这样的线条,一定要提笔顶纸,用笔尖儿顶着写。

第二是单字造型。任城王中汉字的造型千变万化,因为它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没有样式上的限制,是非常自由的。它的字形能够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非常值得借鉴。以粗糙不平的石条为刻制对象,不像石碑那样平板光溜,没有规范和条框的限制,也不用整齐划一地排布。应该说它是因石赋形的,这也加强了单字造型地多变的特点。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东汉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文字

有人觉得它没有什么章法,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将墓道石想象成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并非光洁无痕的,有许多石头本身的纹路。作为奏刀者,选择自己舒服的地方刻上几个字,拓印后是相映成趣的,很值得玩味。刻字与纹理,互相间是有所补充的,增加了全篇的艺术性。即便只有几个字,却并不显得单调,也没有空缺、稀疏的不足感,反而显得很神秘。这恰恰是我们在用宣纸去书写的过程之中所达不到的。试想,借助绘图技术,将拓印后的作品处理成白底黑字,并取消掉刻字以外的内容,就会显得非常的缺乏,没有神秘感。空旷虽然是空旷了,却丢失了那种悠远的意境。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怎么才能在一张大白纸上写几个字,拥有那种大空白、大章法的感觉。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对我来说,虽然进行了二十年的学习,却还在研究如何把它运用到自己创作当中。这之中有难点,有难度。如何将这种单线的细线条加以转化,将它写粗壮,却仍然保留这种精神,这是我在探索当中的一个问题。因为把笔压下去之后,写出的线条和任城王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发生了变化。我的临写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以后也会坚持这种探索。希望能为我们的隶书学习之路增加一点不同的风景。

实际上,长期以来隶书的学习都笼罩在经典的范畴之下,创作和形式较为单一,缺少了一些想象力。我想这种所谓的民间书法,恰恰能给所谓正统、经典的隶书在另一个方面提供参照。我认为,隶书创造的出新,一定要借助于新发现的,或者未被古人所见、所重视的作品,去这之中寻找突破和生机。这可能是任城王带给我们的一种启示。


曾翔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

作品展示

01

2020年7月临作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02

2020年6月临作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03

2018年1月临写视频及临作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临写作品全貌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富 成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曹 文 山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马 初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薛 公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薛 颜 别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孙 少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延伸阅读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任城王墓砖砌墓室和题凑石墙

任城王墓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第一代王孝王刘尚。该墓积土为藏,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大型东汉诸侯王墓。墓葬发掘后即引起文物考古界、书法界的极大关注。任城王墓气势恢宏,颇具特色,虽出土物较少,但复杂的墓室结构和众多的题记刻石成为重大考古收获。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独具价值的题凑石墙

所谓黄肠题凑,是指木椁墓中椁室周围用方柱形柏木堆垒的框壁结构。石材题凑则是指砖室墓中用方石块砌垒的相同结构,因它是前者影响下的产物,故目前考古界称其为《石材题凑》《题刻石墙》或《黄肠石题凑》。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题凑石上的刻铭

任城王墓所用黄肠石均来自不同地方,题刻内容出自50余位书刻匠之手,而且刻前一般不经过书丹,是由石工捉钻子镌凿。因刻者众多,故书刻风格多样。其风格多为东汉民间常见的实用性文字,它代表了当时民间书写的主流。黄肠石为长宽皆1米的方石,厚23厘米。题刻大都在石的侧面,少数刻在正面。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题凑石上的刻铭拓片

这批墓石刻字风格奇肆豪放,拙朴自然,结体造型多有奇趣,出人意外。每刻都能出奇不凡,体现出刻工在结字上的丰富想象力。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题凑石上的刻铭拓片

大多数为直接刻,少有先书后刻或朱书者,每石刻1 至 10字不等,以4至6字为多。该墓所用石材包括题凑石墙、封顶石、封门墙、各室底边石、棺床石共计4500 余块,其中暴露在墓室内可观睹的题记刻石有782块,上有4000多个单字。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题凑石上的刻铭拓片

如此之多题刻,在我国已知汉墓出土刻石中数量是最多的,实为我国汉墓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延伸阅读部分资料来源于《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

图片来源于《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及网络


—— 堂主简介 ——

曾翔三临《任城王汉墓黄肠刻石》,总结了3点 | 大米艺术

曾翔,号一夫、曲堂、木木堂。195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副主任、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湖北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