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706医学影像读片会答案

 天地之间一杆称 2020-07-16

      本着交流学习、公益教育的愿望,我们创办了这个公众号。希望各基层医生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我们,共同探讨和学习。公众号内容主要包括:湘雅二医院放射科典型、疑难、罕见病例讨论;英语小讲堂;科研进展和课件荟萃等等。

      感谢大家的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医学影像读片会答案
肖曼君


Case 1


奇静脉瘤

· 奇静脉瘤是纵隔肿瘤的罕见病因。

· 常由于门静脉高压或静脉畸形导致引流静脉扩张。

· 特发性奇静脉瘤是更为特殊。

· 大多数病例报告奇静脉瘤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常常通过胸片、CT等影像技术无意发现。

影像表现

· CT:表现为在奇静脉弓附近,静脉期时呈明显的强化,而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则只轻度强化。

· MRI:显示肿块在T1加权时信号强度等同于肌肉,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也有研究报道在T2WI表现为混杂信号。

鉴别诊断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 右位主动脉弓

· 双主动脉弓

· 奇静脉裂

· 巨淋巴结增生

奇静脉裂

· 奇叶是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多见于右肺,其发生率约为0.4%~1.0%

· 在CT上,奇裂呈一弧线,略向外凸,边界清楚地沿脊柱旁走向前胸壁,纵隔与奇裂间的含气结构即为奇叶。

巨淋巴结增生

一、病理分型:

· 透明血管型:最为常见,约占发病率的76%~91% ,特征为淋巴滤泡退化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血管壁周围有透明样物沉着,并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其形态颇似退化的胸腺小体。    

· 浆细胞型:浆细胞型的病理显示为滤泡增生,其中心含有大量核分裂相和组织细胞,滤泡间可见成片成熟或不成熟的浆细胞,偶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渗入浆细胞中,部分病例可发现大量胸腺小体。 

· 混合型:

二、影像分型及表现:均为女性多见

· 局限型:大部分为病理学的透明血管型  。 

   · 部位:沿全身淋巴链分布,但最好发于纵隔、肺门和腹膜后区域。约60%~70%发生于胸部,沿胸内淋巴链分布,最常见于中纵隔和肺门,其次为前纵隔和后纵隔。约20%发生于腹部,以腹膜后最常见。

   · 大小:病灶的大小差异较大 。

   · CT:

   1、中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示病变强化明显,强化程度几乎与胸腹部主动脉同步,延迟持续中度强化。CT值高达114 Hu~196Hu,平均133 Hu,与主动脉强化程度相当,延迟扫描仍持续强化 。

   2、有时周边可见较粗大的滋养动脉。

   3、5%~10%的病例可见钙化,且仅见于局限型透明血管型。 

   4、瘤灶内极少伴有出血和坏死灶,尽管部分病例呈不均匀性强化,但瘤灶内的低密度影并非坏死灶,病理认为是纤维化或小血管透明样变。 

男,37岁,发现纵膈肿块半月余。

二、影像分型及表现:

· 弥漫型:大部分为病理学的浆细胞型

   · 部位:纵隔、肺门或腹膜后多组淋巴结;

            肺实质内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和胸腹腔积液

   · 大小:不一;

  ·  CT:1、纵隔和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2、双肺边缘模糊的网织结节状阴影以及胸腹腔积液;

         3、薄层CT上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病灶、气腔实变、边缘模糊并呈小叶中心性分布的小结节、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薄壁肺气囊;

         4、无钙化及明显粗大的供血动脉;

         5、增强:轻度或中等度强化,缺乏特征性 。

· 目前无症状的奇静脉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部分人认为无需特殊治疗或保守治疗即可。

· 但然而Kurihara等认为当静脉瘤持续增大时,可能压迫相邻器官,例如右主支气管或上腔静脉;或形成血栓,从而导致肺血栓栓塞或者导致静脉瘤破裂等,此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误诊经验总结

· 对于纵隔出现的异常结节影,尤其是位于奇静脉解剖部位者,应首先除外奇静脉扩张,从而避免一些创伤检查,如针吸活检。

误诊原因分析

· 定位不准

· 惯性思维

· 认识不足

误诊一:

· 女性,61岁。

·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年。

黑色素瘤?

术中所见

最终病检结果

非霍杰金淋巴瘤

· T2低信号

· 塑形生长

· 淋巴瘤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 临床穿刺活检意义待定

   · 加重恶性肿瘤扩散

   ·   破坏眼球完整性

   ·  无法明确眼内/眼外肿块

影像学诊断很重要!

“蘑菇云”

误诊二:


RathKe裂囊肿

经验总结1-2

· 不受惯性思维影响;

· 明确进一步检查的方法和用途;

· 部分患者仍难以准确诊断。

误诊三:

左上肺间叶性软骨肉瘤

肺内外病变鉴别

鉴别诊断

· 肺癌

· 错构瘤

· 硬化性血管瘤

经验总结3

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男,47岁,反复进食呕吐半年伴上腹部疼痛5天

总结

· 观察细微征象准确定位

· 增加影像学知识积累

· 提高报告书写水平

· 善于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题目回顾

20180706医学影像读片会(胸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