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366【半坡摆谈】晴空鹤∥川东那些形象的民间语言(上)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7-16

川东那些形象的民间语言(上)

引子

舅舅八十多岁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感叹道:“难怪当年老头子常说,人老了,脚走起来就没封边儿了。”这话让村里教书的老先生听到了,连忙说:“说得多形象啊:人年轻时,走路四平八稳,脚板印在地上,完完整整无所缺漏,恰似一个无可挑剔的封印;人老了重心不稳,走起来摇摇晃晃,脚印也就东一半西一半的,这封儿啦,怎还有什么边呢?”用“封边”从脚写年事写人物形态情感,真绝了!

一、语言特征

川东农村俗语,是川东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活动形成、提炼而成的经验,包括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语言结构相对稳定。它往往是寥寥几字的组合,就勾勒出一个画面,生动、形象,幽默,其劝诫、祝福、说教事由,逼真出现在你眼前。川东农家俗语里,倒底蕴藏着多少智慧?

二、内容包罗

1.农事活动

寒冬时节最怕数九天,往往是“冬至连根起”。“一九二九袖中手,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六九冰上走,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八十一,庄家老汉把田犁”。一首歌谣,天气变化、景物变换、农事生产等,一清二楚。

作为庄稼人“泥腿子”,农事活动“修地球”,成年“背太阳下山”是他们的主要日常行为。这类语言特别丰富。因事农事,往往与节气等连在一起。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说的是时间,可惜我对荞麦印象不深;“争边边角角,荒大田大地”,形象地表现了个别农村人的思想意识。

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是季节更替是天气变化。冬春季节看雾,“山雾雨坝雾晴”;抢收时节,是与天抢与地抢,“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更怕遇上“鸡不回圈风雨到”了;收回来了,多希望“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勤喂猪,懒养蚕,四十八天见现钱”,难怪二三十年前蚕茧业那么发达。“养猪得粪,养牛得力”,表现的可是真正的农耕生活,以及农民与猪牛的深厚情感。 

2.邻里守望

以前的农村生活,日常丢把锄头走掉只鸡,只要站在家门口吆喝一声,准会有人告诉你:“我在XX看到了”“看看我们圈里有没有多的”;农忙时缺把手,建屋、嫁娶时要个人,你有事时要出去,门都不用带,回来保准没事,邻居们替你看着呢。这些,是你再好的亲戚都帮不了的。看看,“远亲不如近邻”!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种互助,“换手抠背”嘛。

如果邻里发生矛盾,一般都请村子里年事较高的老人调解:把双方叫到一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自道歉,和好如初,很少闹到走法律程序的地步。毕竟,同村同院土生土长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嘛。

3.个人修养

古时候,“修养”二字很少被农村人提及,却已深入了他们的骨髓。“便宜莫捡,烂账莫收”,说得多在理。“吃亏是福”,古人视争强好胜为异端,指引人们凡事不要太过计较;“本份本份已占一份”,何必去偷奸耍滑呢;那句“忍得一时气,免却百日忧”,“一时”与“百日”谁更划算,这帐小孩都会算。那“小吃胜大赌”,则在教人莫要见到好的就想据为腹有,应量力而为。

在讲修为时,他们的特别讲究成年人的榜样作用。谁不孝老、谁好吃懒做,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学样,“屋檐水滴现窝窝”,连三岁小孩子都明白说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有人把事不留余地,邻居会劝他“做一线,留一线,留给后人做借鉴”。至于个别倚老卖老、逞凶耍泼的,人们来句“为老不尊,遗祸子孙”既表鄙视,更是提醒。

一个人有多大能耐,乡亲邻里都清楚着呢,“你家有金银,隔壁有镫秤”,何必“耗子爬秤钩——自称”!真如此,人们会来句“又种高粱了”(“高梁粑,自家夸”呀),你还不谦虚吗?

在做事前,老人们多半会提醒你要快点、要干净利索,千万别“拖衣邋鞋”“流汤滴水”的;莫光说不做,“只打雷不下雨”;可具体做事时,有人“使出了吃奶的力”,面红耳赤全力以赴,也有人“吊儿啷当”,总爱找借口偷偷懒,“懒牛懒屎尿多”——批评时,你也只能个别交流,千万别“一竹竿打一船人”,熄了大伙的劲。

4.做好份内事

农家坐席(宴会)时,常常看到该添酒时不见酒,该收杯时不见人,原来酒司令去忙打盘(端菜)了。这时,人们会用上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想想吧,在开这顿席前,支客的、收礼记的、打茶盘的、司酒的……都有明确分工。只有每个人做好了本职,这顿席才完善无缺;如果谁串位了,另一个位就会突然少了人,就像一台机器突然松了一个螺丝,即使眼目前无大碍,稍久一点呢?看来,“犬守门,鸡司晨”,只有各司其职,方和谐有序。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人人都扫好了自家的雪、撞响了当天的钟,该是怎样一个大好局面啊。

5.教育孩子

小孩子做事常凭兴趣难持久,兴趣一过往往拖拖拉拉,甚至半途而废。这时,老人们会严厉异常:“做事不煞各(收尾,结束),下辈子没得脑壳”。这话真够恶毒一一此生砍头,也就罢了,还要祸及下世!可见,人们对办事情时朝三暮四、有始无终的行为和习惯,是何等的深恶痛绝!用它教育小孩子做事要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也体现了老人们的良苦用心。

以前,农村卫生条件差,一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话既教育了孩子要讲卫生别胡乱吃东西,又教他们从小养成谨开口、慢开言,凡事三思而后行。类似的教育小孩子语言还有“饭剩花(碗不刨干净)讨(嫁)麻子”“筷子拿得长,讨外省婆娘”等,简洁,诙谐,却也道理十足。

“老人是肉口,越吃越有。”“家有一老,便是一宝。”以前穷,好吃的好喝的都让给老人。老人家上了七十八十,眼花耳背爱发脾气,真是“老来小”(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家长在身教的同时,还会进行相关的口口相传。

6.居家治家

“头匹角子(椽子)先遭烂。”要是哪家哪屋的老大因家长、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有牢骚时,人们都会有这会话来劝解:看看屋顶吧,最靠边儿的那匹角子,一定是最先遭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也唯有如此,他才成得了头匹!是啊,一家一屋,身为老大的你,如果不能为家庭、为弟弟妹妹遮风挡雨,你还配当老大吗?自此,责任感、使命感令你接受了一个词:担当。比之于文人的“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不是更上口、通俗、更富有正能量呢?

农村生活拮据,节约可得从小开始从头开始,切莫“到了缸底儿才晓得省”。要不,欠下一屁债,到时就只有“拆东墙补西墙”,亏大了。

“站着说话不知腰疼”“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蕴含了多少辛酸和智慧!

(转下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