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跋焘,武力值爆表的皇帝战神,死于太监之手的可怜虫

 思明居士 2020-07-16

导语:

西晋被匈奴灭亡以后,司马家族率领一众世家大族衣冠南渡,将人口占据中华多数、历来是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北方让与胡人。各路胡人纷纷从草原大漠杀入中原,相互征伐,将北方搅得天翻地覆、血雨腥风,北方进入了整个中华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

直到拓跋鲜卑横空出世,百姓们才看到点希望。拓跋家族与其他胡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特别有开拓进取之心,同时又注重与北方汉族的融合。逐渐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魏具备了统一北方的实力,最终,北魏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成为了那个开创历史的人。

01寄予厚望

拓跋焘的父亲是拓跋嗣,他是少数民族帝王当中少有的守成之主,他在位的时候,北魏虽然已经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多年征战也埋下了许多不安的种子。拓跋嗣审时度势,没有继续开疆拓土,而是选择将道武帝拓跋珪打下的底盘进行了巩固,他做得最多的就是修长城,重农业,优礼士大夫。在他统治时期,北魏的国力迅速提升。他目光长远,为了让北魏能成为如秦汉一样的大国,他在儿子拓跋焘很小的时候,就聘请汉族大儒为他授课,让他接受了正宗的汉族教育,幸运的是他最终做到了。拓跋焘果真统一了北方,不过并不是文治圣教,而是凭借他实力爆表的赫赫武功。

公元423年拓跋嗣崩逝,13岁的拓跋焘在文臣武将们的怀疑声中继承帝位。少年时代的拓跋焘脾气秉直,文武双全,对以崔浩等北方世家为代表的汉族文臣也礼敬有加,同时因为拓跋焘的母亲是汉人,因此汉臣们对他大为认同,认定其将来是做明君的好材料,希望他能引导鲜卑民族融入汉族文明,一统华夏。

事实证明,他们培养出的并不是一味被他们“汉化”思想禁锢的五好青年,更是有史以来最凶猛的皇帝战神。

02战神铸就

五胡十六国猛人不少能人辈出,而拓跋焘能从中脱颖而出其实靠的既是他的勇猛,更是他儒家思想下练就的智商,所以历史最终选择了他去完成刘聪、苻坚等猛人们都没做完的事情——终结五胡十六国时代。

当时北魏所处的环境并不好,守成有余,要想开拓却不足。

柔然盘踞漠北,自拓跋鲜卑祖先中原逐鹿以来,几代帝王都拿这支号称“打不败的草原天骄”没法子。柔然虽然有时对北魏臣服,趁机要点好处,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翻脸不认人,直接提刀上马,侵扰边境,强夺北魏的财产和女人。

拓跋焘,武力值爆表的皇帝战神,死于太监之手的可怜虫

柔然与北魏对阵示意图

这种情况在魏明帝拓跋嗣时期就经常有,拓跋嗣和后世许多汉族王朝的帝王一样,更多时候选择了忍辱负重,不予追究,这让内心同样流淌着草原大漠火种的拓跋焘从小便心有不服。而当他登基以后,柔然更加放肆,连臣服这种表面工作都懒得做了,他们的这种行为成功地激起了14岁的拓跋焘的烈焰雄心,他不信邪,于是他决定第一步就对柔然动手。

少年皇帝要对凶悍的柔然动武,消息传出来就炸了锅,多数朝臣都说不行,理由很充分,第一这几十年被人家打怕了,第二若以倾国之力北征,南方门户空虚,南朝打进来怎么办?

拓跋焘却下了狠心:柔然不是疥癣之疾,已经动摇了我大魏一统北方的根本,不灭不行。拓跋焘对自己手里的几十万鮮卑铁骑有信心,他认为都是从草原出来的,柔然又不是三头六臂,打。

拓跋焘在崔浩支持下,一声令下,北魏五路大军齐发,兵锋直指漠北。柔然得到消息,虽然很震惊,心想挨打了几十年的拓跋鲜卑竟然飞蛾扑火,但得到消息对方御驾亲征的是个14岁的毛头小子,便毫不犹豫地集齐全部精锐,要趁此机会在家门口灭了北魏。

双方谁也没有试探,几十万大军直接在草原上开干,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不过柔然骑兵真不是吃素的,渐渐地占据了上风,最危险的时刻,拓跋焘中军都被柔然人团团围住。

就在这时,拓跋焘露出战神真面目,面对敌人的弯刀毫无惧色,身先士卒冲上去就是一阵猛砍,直杀得敌人血流成河,柔然可汗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吓得转身就逃,几十万柔然兵一举崩盘。经此一战,纵横北方数十年的柔然实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而14岁的拓跋焘横空出世,用血淋淋的马刀昭告天下:我们拓跋鲜卑才是北方的真正主人。

03横扫北方

柔然歇菜了,盘踞关西的胡夏又成了拓跋焘的目标。胡夏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但此时赫连勃勃已死,他的儿子赫连昌早已没有了乃父的意气风发,面对北魏大军攻来,他干脆利落地来了个坚壁清野,躲在巨石砌成的重镇统万城中缩首不出,一副我知道你厉害,但你又能奈我何的贱表情。

此时拓跋焘幼年所学的汉族文化充分派上了用场,他先是退后几里,让城里的匈奴人心情放松,以为鲜卑骑兵不过如此。过了几日拓跋焘又派军中老弱病残前去挑战,匈奴人见了自身优越感爆棚,脑袋一热就追了出来。

可谁知拓跋焘早就设好了口袋,单等柔然兵到,埋伏在山谷的精兵一齐杀出,将匈奴兵杀了个干干净净。拓跋焘可没闲着,他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提着马刀冲锋在前,带头上去砍人,敌人哪里见过这么勇猛的少年,以为是天神下凡,全体被整崩溃了,随着号称“最坚固的城池”——统万城一同被灭,从此北魏的触角伸到了关中,实力大增。

拓跋焘马不停蹄,刀不入鞘,紧接着又踏上了灭掉两个北方大国——北燕与北凉的征程。鲜卑骑兵憋屈了几十年,此时在拓跋焘这位战神的带领下,一朝翻身农奴把歌唱,精神抖擞勇猛无比,全都以一当十,北方各国纷纷战败投降。至公元450年,拓跋焘经过27年南征北讨,终于统一了北方,也开创了南北朝百年对峙的大格局。

拓跋焘,武力值爆表的皇帝战神,死于太监之手的可怜虫

拓跋珪时期的北魏

04折戟沉沙

一代雄主拓跋焘的赫赫武功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拓跋焘从小接受汉族文化,友爱宽容一样没学到,可兵书中的奇谋韬略却烂熟于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加上超乎常人的勇猛好杀,谁人可以匹敌?

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朝臣们的歌功颂德声中,他的目光穿越千里,死死盯着最后一个对手:刘宋,拿下它,我便是这个世界的王!

此时的刘宋正是宋文帝刘义隆,他对这位北方的对手十分敬畏,称他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认为他超越了汉朝时期匈奴雄主冒顿。

拓跋焘可不愿老老实实地做一个雄主,他要做霸主,天下的霸主!他认为刘宋已经承平几十年,早就忘记了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对手能抵挡住自己的百战雄师吗?

于是公元450年,拓跋焘率50万大军南征,一路上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长江边上!

鲜卑骑兵在长江北边纵横无敌,可并不具备渡江灭掉南朝的实力,并且军中士卒水土不服,很多都染上了疾病。不巧的是,这时候军中粮草又不多了。于是拓跋焘下令北还,在路上听说一个叫盱眙的小城有粮食,于是攻打盱眙。

谁也想不到,这个小城竟不识抬举,军民奋力抵抗,历经数十天惨烈的攻防战却巍然不动,使鲜卑军队损失惨重。而这时又传来刘宋救兵来援的消息,于是一向心高气傲的拓跋焘第一次无力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拓跋焘虽然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但代价巨大,他回国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性情变得暴躁,动不动就杀人,历史仿佛又抛弃了他。

公元452年,暴虐的拓跋焘被太监宗爱弑死,一代皇帝战神就此谢幕。

结语:

太武帝拓跋焘虽然后期脾气暴躁,杀戮过多,刑罚严酷造成国内几度政治混乱,但瑕不掩瑜,他的不朽武功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北魏敌国的命运,他晚年时期北魏国内的重重矛盾,若他不死,北魏不知会被他带入怎样的泥潭,到那时,北方有可能又会重新分裂。

幸运的是,继拓跋焘而立的魏文成帝拓跋濬,是位宽厚仁慈的守成君主,他积极缓和民族矛盾,与民休息,终于在风雨飘摇中守住了祖父打下的基业,而后才有了魏孝文帝的政治改革,鲜卑民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融合到汉民族澎湃不息的血液中。

拓跋焘,武力值爆表的皇帝战神,死于太监之手的可怜虫

影视剧中拓跋濬的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