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何东生 2020-07-16

髋部骨折高发于老年人,据预测,今年我国新发髋部骨折患者可能为163.8万,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达到850亿元,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髋部骨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接近10%,1年内病死率达36%[2,3]。存活患者中约11%的患者卧床不起,16%的患者需要长期护理,80%的患者1年后需要助行器行走[2,4]。因此,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危害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重点与难题。

近年来,国内外骨科同行为解决上述难题,从髋部骨折的解剖基础、力学机制、骨折特征、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相关成果被国际与国内期刊报道,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曾多次组织重点专刊报道其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本期重点刊收录了国内六个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髋部骨折的影像形态学研究、手术相关技术及围手术期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报道。

一、髋部骨折的影像形态学研究

对髋部骨折结构特征的认知是骨科医生开展手术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髋部骨折的数字化建模和精准分析,这对实施骨折精准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团队精确测量了围髋关节骨结构的重要参数指标,发现国人与西方人种在股骨解剖形态方面存在差异[5,6]。之后基于聚类分析算法对骨结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后发现,现有固定髋部骨折的髓内器械存在解剖不匹配现象[7]。这可指导髋部骨折治疗过程中内固定的选择。本期徐高翔等利用数字医学技术测量3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肢体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偏移量及股骨颈宽度等解剖参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解剖差异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的分布特征,可为骨折治疗选择最佳的内固定规格提供依据。蔡乐益等利用尸体骨探讨Garden指数评估股骨颈骨折旋转移位的作用。研究发现,Garden指数无法准确评估0°~30°范围内的旋转移位,此时可参照股骨头小凹面积协助判断。该研究可为术中评估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质量提供参考。

二、髋部骨折的手术技术

骨折端良好复位是骨折外科治疗成功的基础,复位技术更是骨科医生的基本功。针对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张英泽教授团队[8]提出了顺势互动复位技术,以近端对远端的方式实现了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本期朱剑津等针对股骨转子下骨折复位困难的临床问题,介绍了一种俯卧位复位方法,为髋部骨折的治疗提供又一技术手段。

在髋部骨折的手术实践中,不断有学者提出重建近端侧壁结构的重要性。股骨近端内侧壁的重要性先后由Evans[9]、Jensen等[10,11]提出,之后陆续在不同固定策略的患者中被报道。外侧壁的重要性由Parker[12]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时发生失败而发现,Gotfried[13]进一步提出外侧壁的相关概念及作用,其所倡导的外侧壁关键治疗理念也逐渐被重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通过针对患者术后CT影像数据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14]。此外,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骨折线的三维结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构建股骨近端骨折线图谱,并提出了髋部骨折的三维分型系统,在临床决策中收到了良好效果[15,16]。针对髋部骨折治疗失败高发的现状,笔者提出髋部骨折的三角稳定治疗理念:骨折治疗的关键是要重建股骨近端力学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会引起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失败。基于此,笔者团队研发出实现髋部骨折三角稳定的内置物,实现股骨近端力学结构重建,为骨折端提供稳定、可靠的固定,临床疗效满意[17,18,19,20]。本期熊文等针对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描述了采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的治疗策略,以实现骨折端稳定固定。髓内钉系统和附加的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近端形成了三角形稳定结构。在生理载荷下,力学三角形可以减小股骨近端弯矩,平衡生理载荷的剪力,实现结构内部应力的平衡分布,维持股骨近端力系平衡稳定,从而避免近端骨块外侧滑动、股骨颈短缩等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三、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策略

内固定可以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有效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但避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要兼顾调理合并内科疾病和把握手术时机两方面。当患者身体状态差、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时,外科治疗难度相应增加。如何调理此类患者的多系统疾病,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保证手术过程安全,实现患者良好预后,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期王振威等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发现该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危重患者耐受手术,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且使复杂患者获得及时的医疗资源配备,实现有效的临床评估及全面诊疗。长期以来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被不断探讨。研究表明手术时机与患者的术后死亡密切相关,尽早实施手术是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举措[21,22]。而最新的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常规手术相比,早期实施髋部骨折手术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3]。本期王晓伟等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身体状态差异选择不同手术时机进行预后分析。该研究发现对于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早期手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但是对于身体状态差的患者,早期手术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策略,需进行细致的术前评估和权衡。

四、结束语

近年来,骨科同道们在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方面不断探索,从治疗理念到技术实践均具有重要创新。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体系,有效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推动我国创伤骨科向前发展。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更加迅猛,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会更上一个台阶,患者会得到更好的诊治,并有效提升术后的生活质量。这些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同仁们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