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元勋姚桐斌:为航天事业奠基,46岁时却被闷棍结束生命

 花开无田 2020-07-16
  •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也标志着,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就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状况而言,我国的发展仍旧是步履维艰。

这种艰难包括外部环境上,美国挑衅发动的朝鲜战争,后来苏联的背信弃义,对我国的打压;以及内部环境上,战争旷日持久之下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的现实等等。

也正是此时,在祖国最需要人才之际,一大批留学国外的优秀科学家不惜舍弃在国外的优渥条件,毅然决然的选择返回祖国,以赤子之心担纲了我国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在我国的科研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打破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促进国内经济、科研发展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两弹一星项目便是典型的代表。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十几位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都曾经留学欧洲、美国等地,但在祖国需要之际,他们欣然回国。正应了那句: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

而在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中,姚桐斌却可以称之为另类。作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的奠基人,他成就卓著,他有着赤子之心,有着豪情壮志,但如今却鲜有人知。46岁时,更是惨遭歹徒毒打致死。

  • 姚桐斌,一个穷人孩子的逆袭

1922年,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贫困家庭又添了一个男丁,父亲给他起名姚桐斌。动荡的年月,穷人的生活可想而知。这个十口之家,此时只能单凭父亲从粮食生意之中的微薄收入过活。

而在勉力支撑姚桐斌读完小学之后,父亲终于决意不再让他上学,而是让他学着帮工。这并不是刻薄,这只是一个困苦家庭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做出的妥协。

不过在听闻此事后,姚桐斌的小学校长多次前往劝说,终于还是让父亲同意了他上学的希冀。在考上无锡一中之后,姚桐斌家中早已无力支撑他的学费,为此姚桐斌摆摊过,打过零工,当过收发员,还因此辍学两年。好在,天助自助者。这个努力向上的少年在攒了足够的学费之后,他又选择了孤身一人前往了上海就读高中。不信命。奋斗向上,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上海依旧是食不果腹,依旧是生活拮据,但对于知识的渴求让他学会了去克服了这一切的困难。

1941年 ,这个贫寒的学生,终于一鸣惊人。他在高中会考之中夺取了江西省的个人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包括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在内的7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终在爱好的驱使之下,他选择了唐山工学院,主修冶金。

当时国破家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略,唐山工学院已经迁到了贵州,四年里姚桐斌依旧没有丝毫懈怠,在勤工俭学的同时,他的成绩依旧出色。1945年,从唐山工学院毕业之后,他又将目标放在了公费留学之上。尽管竞争激烈,但他还是成功的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的录取通知书。

远赴重洋,在伯明翰大学姚桐斌师从康德西教授,虽然生活艰辛,但是对于冶金行业的热爱还是让他迅速的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1951年,凭借《对于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性的研究》的论文,姚桐斌获得博士学位。

对此这位学生,他的导师称赞他是他教过最优秀的学生。而他也幸不辱命,此后,姚桐斌先后在帝国学院、德国亚亨工业大学等地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异国他乡,终究不是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最终在1956年他加入共产党之后,次年他选择了回国。

  • 回国,为航天事业奠基

当时的祖国,情况之差可想而知。要实现对两弹的研究,显然更是任重而道远。由于在冶金行业成就斐然,姚桐斌随即被委任在主抓材料与工艺的第七研究室工作。

作为一个非基础学科分支,火箭的材料、工艺难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当时的症结还有一个那就是1960年苏联撤回了所有的专家。

一清二白,可以说是当时火箭关键材料研究上的真实写照。但姚桐斌没有被吓到,从基础研究开始,他历经无数次试验,短短数月就攻克了火箭关键材料钎焊合金问题。

随后,对于火箭发射时会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从而导致火箭零部件损毁的问题,他又提出了研究新材料的构想,并且成功研制出了钛合金以及相关的工艺。

可以说,没有姚桐斌的研究,我国的无论是在火箭还是导弹研究上都会迟滞许久,而且在培养航天人才上,他也丝毫没有藏私,而是选择倾囊相教,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可以说,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 生命定格,令人扼腕

但是,就在他为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一场浩劫开始。姚桐斌作为留学归国人员,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不过即便如此,姚桐斌却仍未选择停止工作而是继续上班,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46岁,本是不惑之年,本是一个科学家最好的年华,但姚桐斌就这样无端被害,留下的是自己三个年幼的女儿以及妻子彭结清。而在听闻此事后,周总理勃然大怒,在拟定了一批需要保护的科学家名单后,派军队来保护这群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风雨终会过去,阳光终能到来。1976年,浩劫结束之后,姚桐斌的妻子彭结清数年的奔走相告,终于有了结果。1979年参与行凶的歹徒于某、高某分别被判处15年、12年有期徒刑,也算是稍慰逝者之英灵。

  • 小结

“如果姚桐斌还活着,还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姚桐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2000年,同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在姚桐斌铜像揭幕仪式上,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这是钱老对姚桐斌短暂一生的概括。

也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之心,这样的科学家,才让我们这个国家虽历经千难万险,却仍旧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有着无数像姚桐斌这样的民族脊梁、国士,我们才是我们!向我们的先贤们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