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ic生活馆 · 两万一张的照片,还不修图,这家“任性”的照相馆,定格下时代最真实的人和状态

 正午文化 2020-07-17


在这个不修图不敢发朋友圈的年头里,不管是个人还是摄影机构,都挖空心思把照片处理的更瘦,更美,更有颜。可北京方家胡同有一家“任性”的照相馆,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给修图,一张照片还敢要两万元的高价。可客人依然趋之若鹜,因为这里交出的每张照片,都有着丰富的层次和细节,是当下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即便百年后再看,它依然真实得恍若见面。 

 “如故”是一间集大画幅摄影、传统暗房、艺术展览以及咖啡美食于一体的美学空间。一楼是咖啡馆和展览馆,用于摆放客照和一些手工艺品,二楼,是摄影工作室和暗房。

“如故”,店如其名,一应照相器材、冲洗手法都沿袭着一百多年前的传统,从8×10英寸大画幅底片,到银盐工艺,再到纯手工放大影像……

 这种做法最是耗时耗力,唯一的好处是能够还原底片上所有的细节,无论是脸上浅淡的雀斑,还是若隐若现的细纹,都能在相片上丝毫不差地呈现出来。用店主马楠的话说,就是“还原当下最真实的你。”

如此的毫发毕现的照片,已让人望而却步。可马楠还定下了更为苛刻的“规矩”:

拍一次,只给一张照片;

一次拍照,费用19800元;

不修图。

好多人都觉得马楠这么做太疯狂,朋友劝他说:“这么做谁敢来?没客人怎么赚钱?不赚钱为什么开店?”每次他都笑而不答,因为他心里明白,“好的东西终究会遇上懂它的人。”

开店之前,马楠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和导演。出生于石家庄的他,从小就有一个艺术梦,高考时原本已取得央美录取通知书,但由于家人反对,改读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告设计系。不过不愿放弃梦想的他,还是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读研究生。

他的摄影之路走得异常顺畅,凭借毕业作品《达里诺尔》,拿下诸多奖项,还有幸获选成为侯孝贤主事的“第三届金马电影学院导演组”的成员。其后,又掌镜《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的广告片;为周迅、李宇春、萧敬腾、谭维维等明星拍摄MV,还给宝马、大众、凯迪拉克拍过商业广告。

一切的改变源于2014年,当时,他正为昆明市拍摄形象宣传片。一次,在观看完杨丽萍的“云南印象”舞剧后,与其一同吃饭时,杨丽萍感叹“现在山里的年轻人都穿起了牛仔裤,用起了手机,没有人再跳这种舞了。”马楠问:“那是不是等我女儿长大就看不到这样的表演了?”杨丽萍点了点头,一时间,桌上沉默良久,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事深深刺痛了马楠,作为电影学院最后一届接受传统胶片摄影训练的学生,他想起第一次观看自己拍摄的35mm胶片作业前的忐忑,观看时的激动。“底片从不是一个冰冷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它默默地对现实和光线做出了优化。”

他决定为正在消失的老胶片做点什么。2016年6月,“如故”照相馆正式开业了。

与普通的照相馆不同,“如故”所有的相片均采用8×10英寸的大画幅底片、传统银盐工艺冲洗。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我们现在轻松的就比数码相机追求的全画幅大50多倍。换句话说, 8×10英寸底片的像素是上亿的,即便放大底片面积的54倍,画面细节依然清晰。

如此处理过的画面也不再是一个平面,厚度的卤化银涂层将影像的颜色由内而外渗出,哪怕是一卷卫生纸、一棵普通的仙人掌,也能在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下,形成柔和的过渡。

为了确保照片冲洗的质量,

在冲洗的过程里,还需要大量的相纸测试,

一张照片常常需要3~4张相纸作为打样。

但这种做法也极为费时费力。一张银盐工艺冲洗的照片,不算前期底片的工艺流程,仅仅是从放大机上开始到完成,也需要数小时。两个熟练暗房师一天只能处理一到两张底片。

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也有诸多不便。通过取景框取好景、对好焦后,摄影师需要将胶片夹插入取景框,拍摄的时候只能在旁观察;因为每次拍摄只能放一张底片,摄影师无法连续按快门,“所以,在什么时候按下这次快门,就成了‘决定性瞬间’”。被摄者也不轻松,需要纹丝不动,才能保证不会失焦。

大画幅拍摄的操作流程大概包括:

收光圈、关闭快门、装片夹、拉开片夹闸刀、

曝光、收起快门闸刀、拆片夹这七个步骤,

其中稍不留神就会导致拍摄失败。

从前期的拍摄环节开始,到中间的冲洗、晾干、保存的所有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灰尘或一条细细的划痕,任何失误都几乎是致命的,每个环节只有一次机会。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过于极端和残酷,但这像极了真实的生命过程——一切都没办法重来。”

因为手工操作,永远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照片,

即使是一样的条件和同一个人操作,

每张照片也仍然会有微弱的差别。

这意味着每张传统工艺的照片,

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此繁琐,令拍摄本身变成了一场仪式,被拍摄的人像也会自然传达出一种庄严的氛围。马楠觉得这种正襟危坐的气氛,似乎正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一张可以和时间赛跑的照片是无价的,比照片更贵的是技艺,比技艺更贵的是人,比人更贵的是时间。”马楠觉得,与一张能打败时间的照片相比,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故”迎来的第一个顾客是一对德国夫妇。二人相爱、分离、重逢,经历了各种纠葛,跨越了25年,最终选择在北京结婚,为了纪念这一刻,两人决定拍摄一张照片。

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马楠,他给这对夫妇以四折的价格,并启动了“用故事换折扣”的活动。“被拍摄者背后的故事,才是照片记录意义所在。”

"很少有人想到一张照片的反面——五十年后的某天,你突然发现你还不曾有过一张自己真实样貌的照片,而那经过修饰的‘完美’自己却已经过时,你也无法想起自己曾经真实的样子。"

“中国家族”也是马楠一直在坚持的拍摄计划,他征集那些成员超过20人的大家庭,为他们免费拍摄“全家福”。

陆老爷子的这个大家庭,

成员多半从事文艺工作,为了这次拍摄,

老少三代花了三个月时间协调各自的时间,

最后从四面八方赶来拍摄。

马楠印象最深得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共34人,拍摄那天,这个家庭全员到齐,这是“如故”迎接客人最多的一次,那其乐融融的气氛,感染在场所有的人。

“一张全家福的意义,已超出一张照片记载的目的,这是摄影的仪式感最美满的表达。”这种中国特有的大家族或许正在消失,政策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让家庭成员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后都很难有超过20人的大家族了。马楠希望自己能记录下新的时代里中国人的生活变化,令人们对家庭传统重新思考。

“如故”照相馆更像马楠的“艺术实验场”。在这里,他观察时代变迁,寻找艺术灵感,找寻传统胶片与当代社会的对接方法。所以,甭管19800的价格,还是免费拍摄“全家福”的活动,都没有太多的商业目的,只是寻找茫茫人海中那个“懂得胶片的人”。


但马楠也没把不懂“胶片价值”的人拒之门外,所以“如故”有了一层的咖啡馆和展厅。人们可以借着这“一杯咖啡的展览”,去了解胶片的好。

对马楠来说,“如故”的意思不是像过去一样,而是像本来一样,不修改,不模仿,不虚伪。拍摄用最传统的方法,定格下的是最真实的人和状态。

“如故”的背景是两张不同风格的唐卡,

一张大幅,三米高、五米宽专用于家族摄影,

另外一张较小,用于人物肖像摄影。

选择唐卡做背景,

马楠一是觉得没必要走民国穿越形式,

二是唐卡层次丰富,

能刚好突出“胶片”摄影所呈现的细腻质感。

·

·

·

END


马楠

摄影师、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2016年创办如故照相馆。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王恩泽  

编辑│张爽  李晨璐  田小摔  王小轩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