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阅读 ·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一个答案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有些问题注定不是用来回答的,它们本身就会思考。

为什么问题越是奇葩,我们就越是过瘾?

分手应不应该当面说?

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

闺蜜去撕小三约我一起,我要不要去?

潜规则放在你面前,为了成功你用还是不用?

……

奇葩说的持续火爆,或许与另类的导师,奇葩的辩手相关,但大家也绝不会否认,每一期的奇葩话题都是拴住大众眼睛和脑子的一个焦点。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会去认真听着辩手们的看法,不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正确的答案。相比于唯一的正确,我们更希望自己的想法,被更有见地的思考否定!而这需要问题本身来给予。

有些问题,注定不是用来回答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带着思考,在人的头脑中不停地博弈,提出它的一刹那,价值就已经摆在那了。就像乔治·斯托克的《问题之书》。

畅销千万,不过始于咖啡店里的促膝长谈

1987年,当乔治·斯托克看着自己的《问题之书》初版时,“柏林墙尚未倒塌;南非还处于白人统治之下;抗抑郁药百忧解才刚刚问世;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Bruce Springsteen) 的《爱的通道》 (Tunnel of Love) 还位列排行榜榜首;情景喜剧《天才老爹》(The Bill Cosby Show)风靡美国……”可眼下,这些都已成为历史,而《问题之书》却在30年中,被持续关注。

据统计,《问题之书》全球累积销量已经超过千万册,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58周冠军,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一百多个国家流传。前雅虎营销副总裁赛斯·高汀在评价这本书时曾说“乔治·斯托克博士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是勤于发问。”各大媒体网站也将其定位为“一本解答你人生任何疑惑的神奇之书。”

如此风靡的著作,创作的初始却机缘巧合:“我还记得二十五年前琢磨这些问题时候的经历:咖啡店里的寒暄因为这些问题而变成愉快的促膝长谈;与老朋友的叙旧带来了意外的灵感;本是平常的夜晚突然文思泉涌,于是一直伏案到凌晨。”

“你越想逃避的问题越有价值”,所以,他只写了问题

在无数赞誉之下,在多次再版之后,乔治·斯托克在书的序言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越想逃避的问题越有价值”。正因如此,他选择省去了答案,专写了问题。并将几十年一直未变的问题,沉淀下来;把几十年后,新出现的困境,加入进去。

“一切都变了,但是一切又都没有变。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当时人们也在金钱和家庭中挣扎,经历爱与失去,怀着希望却又充满恐惧。人们与疾病、死亡、失败和挫折不断较劲,追求人生的意义和成就感。他们了解欲望与背叛,他们像我们一样挣扎着寻求一个立身之地,努力理解自己,理解别人。”

人人都可能会经历的困境,成了逼迫人们去思考的问题,被乔治·斯托克一一提出来。在这些经常遇到,却从未细想的问题中,我们探索生命,讨论爱情,看清金钱,聊到性,也会看到问题面前,人类所呈现的诚实、大度、骄傲和恐惧。面对每个激烈的问题,乔治·斯托克都会说,“如果你想要逃避,恰恰说明这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忽略顺序、接受假设、不分对错、频繁自问,才是《问题之书》的打开方式

顺序,是阅读这本书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内容的跳跃性很大,不论你是从前往后阅读,还是随意翻开一页开始,都没什么区别。意想不到,是这些问题要给你的惊喜。

阅读这本书,首先需要做的是接受假设,不管它多么的不可思议,它都是回答问题和进行思考的前提。而且只假设得越真实,思考得也就越深入,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你也就越会了解自己。

对与错,或者在其他地方很重要,但在这里却应该剔除。只有真实地摒寻常规则的限制,才能在问题中看到更多的东西。

《问题之书》严肃起来,可以是一本挖掘自己,认识人性的书籍。娱乐起来,也是一件不错的消遣工具。如果你也恰恰在寒暄闲聊,这些问题有时可以让你们的交谈陷入有趣,当然,它也随时能让你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试着答几道问题

❶ 你想要在身体的黄金时期拍摄一张自己的高清裸照吗?如果不想,那么你会不会有一天想要看看自己的裸照?

❷ 如果一种新药可以治愈关节炎,但是一百个服用者中会有一个人死亡,你希望法律批准使用这种新药吗?如果一种疫苗可以预防癌症,但是二十个服用者中会有一个人死亡,你会支持这种疫苗合法化吗?

❸ 如果你发现由于医院操作失误,你两岁的孩子并非你亲生的。你会选择把孩子换回来吗?假设你与自己亲生的孩子并没有任何接触。

❹ 在我们的文化中,男性还是女性过得更轻松一点?你可曾希望过你是另一个性别的人?

❺ 失忆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忘记了过去的事情,另一种是你无法再形成新的记忆。如果你狠狠摔了一跤得了失忆症,你觉得哪种失忆更严重一些?

❻ 如果你只要想象别人死亡,然后说一句“再见”就可以杀人,你会使用这种超能力吗?假设他们都是自然死亡,没有人会怀疑你。

❼ 如果可以让你从现在开始再活一百年,你愿意变丑吗?

❽ 一天出门时,你看到你母亲牵着一个人的手,很明显那个人是她的情人。她看到你就追过来,央求你不要告诉你的父亲。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❾ 如果你可以活到一百岁,但你的身体年龄或心理年龄会永远停留在二十五岁,你希望身体年龄还是心理年龄保持二十五岁?如果你只能将身体年龄或心理年龄保持在目前状态,你又会怎么选择?

❿ 你认为应该禁止可以透过人类衣服看到身体的高科技眼镜吗?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种眼镜?

来一次奇葩的提问,和奇葩的回答!

以上十个问题中,您可以随意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答,并说明理由。获得赞最多的前五位,我们会免费送上更多的奇葩问题(《问题之书》一本)。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