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送你一间装满自由的房间,请随意领取

 正午文化 2020-07-17

属于自己的房间,有时候并不是一张红彤彤的房证,而是你在心里为自己留出一块永远自由的空间,不容侵入。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的话,

她就必须有钱和自己的一间屋。”

伍尔夫的经典论断从女性作家大批量涌现开始,

就一直被不停验证着。

那些留在文学史上的光辉名字,

从英国女作家群体——

范妮·伯尼、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

米特福德、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夫人,

到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

张爱玲、萧红、冰心、杨绛、

丁玲、王安忆、虹影等,

也无不把精神独立与物质独立

二者运用得如锦上添花。

根据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论断,

伍尔夫在书中提及的钱和房间,

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

她还借助了一顿美味午餐和一顿乏味晚餐

以及一位生养了13个孩子的贫穷妇女等元素,

来深层次剖析物质财富对精神自由的巨大支撑力量。

如同所有内心柔软的女性诗人一样,

她并不希望留给读者一段晦涩难懂的语句,

而更希望这是一种劝慰,一个启迪,

于是她毫不吝惜地在书中点明:

“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了沉思的力量,

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伍尔夫的书,

很难不被她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得会心一笑,

自然顺着她细腻的情感,睿智的思维

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跟着书中化身的女主人公“玛丽”,

在伦敦的城市里穿梭,

也是在男权为主宰的思维世界里突围,

期待寻找到作为女性存在的客观意义。

被后世解读为女权主义者的伍尔夫,

并没有那些捍卫者身上的尖锐和强势,

她更像是眼神里闪耀着睿智光芒的长者,

对一百年后的女性地位做出预言。

她所畅想的未来在短短三四十年里就得以实现,

那些女士兵、女水手、女火车司机和码头工人,

都冲破了世俗的限制,

自由地行走在与男性同等的天空下。

而那些在16世纪

甚至更之前出现的女性诗人和剧作家,

因为无法拥有自由的生活而终日精神紧张,

她们无法以独立的人格进行书写,

只能吐露出内心扭曲、变形的压抑情感,

再强大的天赋和高超技艺,

也只能不幸地在时代中泯灭。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

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

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

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

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

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伍尔夫这样写道,

“我之所以要求你们去挣钱或拥有自己的房间,

就是要你们活在现实之中,

不管我是否能将之描绘出来,

那都将是一种充满生气、富有活力的生活。”

房子、票子,

在我们现今的时代已经成为一种物质标配,

可女性意识突出的文学家们,

并没有成比例的出现在我们身边,

这大概是伍尔夫的另一种担忧——

拥了许多却最终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发觉自己只是想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地说,

成为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上了锁的房间从实体建筑变成了内心世界的代名词,

思想的自由奔跑被物质化了,

却并没有丧失它的诗意和浪漫,

而这份坚持才是女性拥有的最宝贵财富。

如果你还不曾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请走进我们这间正午杂咖书屋

在满室的油墨馨香中放空自己,

让精神世界的隐秘和美好来填充皮囊,

收获一捧独立的思想。

·

·

·

END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

(Adeline Virginia Woolf,

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

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