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人 · 三个海归的一个“复兴计划”,让民国兴起的搪瓷再次出彩儿

 正午文化 2020-07-17


有一些东西,不该只存在于我们的回忆里,有一些情怀往往是历久弥新。

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

甚少有人知道“搪瓷”是什么东西,

但搪瓷脸盆、搪瓷茶杯、搪瓷痰盂罐……

这些搪瓷产品在上世纪的中国,

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用品”。

甚至于结婚时,

收到亲友送来搪瓷产品,

都称得上是一份“重礼”。

随着时代发展,

家居用品的日新月异,

搪瓷产品因其“老土”样式,

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3年前,三个留学归来的年轻人,

带着他们设计的“玖申”搪瓷

重回大众视野,

向人们证明,

这个陪伴了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搪瓷”,

也可以很时尚,也可以很潮流。

“玖申”搪瓷的创始人谢贤,

自小便在搪瓷产品堆里长大。

他的父亲谢党伟原是上海久新搪瓷厂厂长,

跟搪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在谢党伟任职期间,

久新搪瓷厂的搪瓷产品曾是国家重要的创汇商品之一,

鼎盛时期年产值高达2.2亿元。

但在时代发展的大潮里,

最终让搪瓷产品退出人们的生活圈,

2002年9月21日,

上海久新搪瓷厂停产倒闭。

这件事对谢贤的触动很大,

“那天父亲压下停炉开关后,

蹲在炉窑边足足哭了一个小时,

他说,要跟自己的时代告别。”

为了讨父亲开心,

在意大利留学的他,

每次回国前,

总会到“跳蚤市场”挑几件有趣的搪瓷制品作为礼物

带回国,送给父亲。

也是在这个过程里,

他渐渐迷上“搪瓷”这种工艺。

2014年夏天,

谢贤和妻子高欢欢相继回国,

一个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教书,

一个搞了一间工作室做设计。

生活过得安逸顺遂,波澜不惊,

但两个人心里始终放不下“搪瓷”。

搪瓷工艺为什么会在中国消失?

为什么国外的搪瓷产品今天依然流行?

为什么中国不能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搪瓷产品?

这些问题在他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为了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们决心要做一个自主设计的搪瓷品牌。

两个人琢磨了一年,

最终拿着一份“复兴搪瓷”计划书,

找到了父亲谢党伟。

看到年轻一代对搪瓷有兴趣,

老人非常高兴,

带他们分析前景、联络生产厂,

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

2016年初,谢贤和高欢欢夫妇,

加上朋友臧洁雯,

共同创立了“玖申”,

正式开始执行“搪瓷复兴计划”。

品牌取名“玖申”,

一是致敬父亲工作了一辈子的

老厂“久新”搪瓷厂,

二是希望“玖申”的产品,

始终能“历久弥新”。

生产一只普通的搪瓷杯,

至少要20道工序以上,

制坯、酸洗、制釉、涂搪、烧制……

很多工序都是机械做一半,手工做一半,

想要做出“玖申”设计的

那些造型独特、釉色复杂的产品,

对工人的技术和手法要求很高。

谢贤跑遍了山东、浙江、广东等

国内搪瓷生产聚集区,

也没遇到合适的合作厂商。

面对他们的登门拜访,

工厂老板多少有些不屑一顾。

“我们工厂都是每年出口几千万的生意,

你们这几千的量哪能赚到钱?”

关键时刻,

还是父亲谢党伟昔日江湖地位起了作用。

第一批产品生产时,

谢贤和团队成员连续在工厂蹲守了3天。

他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十分严苛,

由于搪瓷制品需要850℃以上的高温烧制,

因此成品难免会受温度的影响出现差异.

但谢贤眼里却容不得一点瑕疵,

花纹衔接不平整、釉面有气泡、颜色不均匀……

300多个不合格的产品被一一挑出。

为了贴花顺利进行,

谢贤亲自“下场”,为工人做示范,一连打了7次样。

他们的严格,

让厂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直呼

“从没遇到过这么麻烦的客人”,

但当做好的产品摆在面前时,

工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玖申”的设计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或是异域风情的花纹,

或是潮流的几何图形,

或是抽象的现代艺术;

而产品样式也打破了旧有的规范,

牛奶杯、餐盘、茶叶罐……

仅仅围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展开,

既洋气又现代。

可谢贤却说:“‘玖申’的设计灵感,

很多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


“收获”系列作品,

灵感来源于高欢欢到安徽宏村的一次旅游,

她看到农户家门口都摆着竹匾晒粮,

到处洋溢着收获的感觉

便设计了一种类似竹篾编织形状的花纹,

为了突出收获的满载感,

她大胆地把花纹铺满整件器皿。

这种满纹的设计,

在国内搪瓷艺术领域尚属首次。

除了以产品本身进行改造之外,

“玖申”还将产品做成“礼包”形式,

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木头马尾”系列作品,

高欢欢尝试性做了搪瓷和木器的搭配。

灵感源于海子的《九月》:

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

如此的巧心创意,精工细作

让“玖申”搪瓷产品推出后,

不久便有了远超乎预期的销售业绩,

第一个月就卖掉了70%,

客户接连追单,

令原本已做好亏损两年准备的谢贤感到欣喜万分。

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后,

“玖申”并没有止步不前,

他们开始尝试了跨界合作。

2017年新年推出的鸡年系列,

他们邀请意大利设计师Antonio进行设计。

以意大利人的热情幽默,

表现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

既找到了意大利与中国两种文化的共通点,

又符合了“年味儿”的本土化要求。

今年端午节时期推出的织绣系列,

从传统苗族绣片上汲取灵感,

将经典的苗绣图案故事搬上了搪瓷杯,

不仅再现了苗绣本身夸张亦和谐的表现方式,

也尝试了搪瓷与传统非遗跨界合作,

让传统文化在当下,重获新生。

“玖申”的搪瓷探索还在持续中,

未来会怎样谢贤自己也说不清,

但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守一个目标:

用搪瓷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新型方式,

发现生活的细微之美。

因为他们相信,

从民国就开始流行的“搪瓷”,

不该成为中国人生活里的一个“陌生人”,

总有一天它会重新被人们认识、接纳,

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一如几十年前一般。

正午文化:为什么会想去复兴“搪瓷”这种被时代淘汰掉的产品呢?

谢贤:我父亲做了大半辈子“搪瓷”,家里面基本放得都是搪瓷产品,可以说,我从小是看着搪瓷长大的。后来去意大利留学,每次回国都会带一些礼物给父亲,思来想去最后都是搞一些国外的搪瓷制品应付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搪瓷不都是那么“老土”,也有千变万化的可能性,这种爱好慢慢积累,就想要自己动手去做。

正午文化:在“玖申”品牌发展中,您从父亲哪里得到过什么帮助吗?

谢贤:父亲从青年时代到现在,一直在做搪瓷,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很多工艺和技术上的问题都离不开他的指导。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话,“玖申”根本创立不起来。最初想做搪瓷的时候,我就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我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拿给他去看。那一夜,他一直没跟我说话,直到第二天他很高兴的跟我说,联系了几家搪瓷加工厂要带我去看看。我这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才觉得做这个应该没问题的。

正午文化:“玖申”是如何实现让搪瓷重新回到生活里的?

谢贤:过去的搪瓷产品,在现代人看来都很“老气”,很“土”。我和高欢欢都是学服装设计的,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将一些时尚元素加入到设计当中去,比如几何花纹、靓丽的珐琅彩……我们希望以现代人的审美来重新定义搪瓷,以此促使其融入当代生活。

·

·

·

END


谢贤

“玖申”品牌创始人,

产品设计师,

致力于搪瓷制品新时代的复兴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