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片5分钟 · 如果爱只剩下血缘关系,又何以为家?

 正午文化 2020-07-17

视频制作、解说 李佳遥

绝望中有缓慢萌芽的希望,而透过希望却是缺氧般的绝望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在落后的环境和思想中,这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悲哀。因为情节太过沉重和真实,这部电影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外语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由娜丁.拉巴基导演的影片《何以为家》。

电影讲述了男孩赞恩因对父母种种作为不堪忍受离家出走,最后在监狱中起诉父母的故事。影片采用倒叙的形式娓娓道来赞恩起诉父母的前因后果,让观众从疑惑到沉思,最后对赞恩充满理解和赞赏。

赞恩在影片中代表着拥有无限可能的希望,在影片开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赞恩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不同,他更加成熟睿智,懂得保护家人,主动分担家里的重担。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贫穷的环境和父母传统错误的思想。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赞恩的父母一共有七个孩子,贫困的家庭让他们把孩子都当成免费劳动力来赚取家里的生活费,并且坚信女孩子来了月经就可以嫁人换钱。因为交不起房租,父母不顾赞恩的反对把他的妹妹萨哈卖给了街边的老男人阿萨德,最终酿成悲剧。这也是赞恩离家出走的导火索。

赞恩离家出走后遇到了黑人小姑娘拉希尔,并暂住在她家帮她看护她的私生子。拉希尔和赞恩的母亲形成强烈的对比:拉希尔心中始终存有理智的正义和善良,她爱护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拼命赚钱,会偷偷带蛋糕给儿子过生日,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而赞恩的母亲是典型的只生不育,认为学校是可以往家里拿东西的地方,因子女众多而淡漠亲情,与其说她是个冷漠的母亲,不如说她是那个悲惨时代的牺牲品。

赞恩回家取身份证明,偶然得知妹妹萨哈已经离世,最后一时冲动将其丈夫阿萨德捅成重伤并入狱,这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在赞恩回家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父母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没有欣喜若狂的泪水,而是不停殴打他。从一开始,赞恩父母的道德观和思想观就是错误且可悲的,而他们视这一切为真理,妄想将其灌输到子女的大脑中。正当他们认为所有孩子都要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一切时,赞恩勇敢地发起了反抗,正面表达出对父母观念的鄙视,恼羞成怒的他们只能选择用暴力来让赞恩听话变成一个他们心目中引以为傲的“乖孩子”。

在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赞恩的父母不爱孩子,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去爱,在他们那个摇摇欲坠充满脏污和噪音的家里,他们不在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也不去教会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世。爱的标准已经降低到让孩子们活下去就好。而这也对应了影片刚开始时赞恩所说的一句话,“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影片全程赞恩对父母的态度从期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最后母亲向他道歉,他也是冷漠不予原谅的态度。让人欣慰的是,赞恩长久的努力抗争并没有让他失望,他获得了自己的身份证,办假证的男人被抓捕拉希尔的儿子也被找到,最后赞恩用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结束了影片,也结束了他13年来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至于赞恩母亲腹中的孩子,我相信赞恩不会坐视不理,他会把对妹妹萨哈的爱和保护,原封不动地给予他,让这个孩子脱离萨哈的结局,成为那个时代下的又一个新生希望。

整部影片没有养眼的高科技特效,却因完美还原现实而让无数人落泪沉思。全片讲述的无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就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坚持正义、满怀希望,一切终将迎来美好的结局。当然,从电影开头赞恩和其他孩子们拿着枪模仿战争行为毁坏物品不难看出,影片可能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表达了战争对人民和国家的巨大伤害,并由此呼吁人们珍惜并维护这份和平。这样一部豆瓣评分9.3的作品,值得用心一看,它的每个细节都能让你在按下暂停键后陷入到深深的思考当中。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